分享

老街 · 老院 · 老情怀(四十七)北京路

 rongma 2017-10-04


适逢国庆中秋双节,人在北京,突然想起了青岛的北京路。其实中国的许多城市都会有这么一条路。而无处不在的北京路,或多或少都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如人一般,有着喜怒哀乐。虽然有着相同的名字,却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使命,有的日渐兴旺,有的却走向沉寂。




青岛北京路位于青岛西部老城区中山路附近,道路连接了中山路商业街和青岛火车站,是青岛最早的道路之一。北京路连接着过去青岛最繁华的中山路,是极富青岛传统特色的一条老商业街。

旧时有一句顺口溜:头戴圣錫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谦祥益就坐落在北京路9号,靠中山路一端。高高的三起楼,前脸“1911”四个数字特别显眼。


青岛谦祥益商厦创建于1911年,是章丘旧军孟家祥字号企业和青岛老字号绸布业商店之一,资金白银3万两。其门头字号为清朝翰林、法部侍郎王序(同音字)所书写。孟家先后在周村、郑州、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武汉、济南、烟台等地设立若干总号、分号近20处,投资白银合计400余万两。

抗日战争时期,谦祥益经理时品三兼任青岛市绸布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及青岛市商会会长。1955年谦祥益实行公私合营。1966年成为国营企业。“文革”期间老字号招牌被砸,更名为青岛东风绸布商店,1970年又更名为青岛绸布呢绒商店。1985年恢复原店名。


这座百年历史的老店已是人去楼空,门头的横匾招牌已经脱落,墙皮斑驳褪色,大门紧闭。大楼矗立,写满一脸的沧桑,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也在等待着浴火重生。

谦祥益的的隔壁曾是是国内有声誉的鲁菜饭店顺兴楼,是原青岛四大名楼之一。店主李某原系京城鸿兴楼名师之徒,学艺所成,来青岛创业,偶然机会得到前清遗老王垿的赏识爱,王垿遂倡议集资建造顺兴楼于北京路。顺兴楼紧靠谦祥益,占了地利之先,加之王垿的助推和饭菜的独有特色,经营得法,顾客门庭若市。


名店,往往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的,顺兴楼也不例外。最兴盛的时期是上个世纪30年代。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在青岛建立,一批文人雅士周末聚会多在顺兴楼。以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梁实秋、方令孺(女)、陈命凡、黄际遇、刘康甫等教职,号称酒中八仙,何仙姑自然是方令孺。1935年,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等12人办《避暑录话》,每周审稿宴饮,也定在顺兴楼。蔡元培来青岛,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宴请他,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作陪,酒宴仍然设在顺兴楼。所以,顺兴楼因名人而名是不虚的。


日占时期,青岛沦陷,,百业凋零。由于店主李某早猝,继任人经营不善,顺兴楼的辉煌黯然失色。

在谦祥益西侧有一个门洞,进去是一条小巷子,一直通到济南路。巷子两侧有里院,也有仓库。现在也已经全部被征收。

谦祥益西侧不远,有一处牌坊,虽有破损,但仍保留下来。牌坊上书“商業市場”四个字,因紧邻着曾经的洪泰商场,推测应该是早先市场的入口处。

在北京路与河北路的交叉口,有一座非常起眼的高层旧式建筑,这就是青岛著名的“五起楼”,又名洪泰商场,这座楼曾是青岛乃至山东的第一高楼,系30年代栖霞人李莲溪独资建造。青岛当时仍延续德占时期的城市规划,楼高不能超过3层,据说李连溪为此专程去南京,报了一个“特批”,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的第一高楼。

老青岛都叫它“五起楼”,各地游人来青岛时,多站在北京路上仰头看高楼。建筑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约7000平方米,当时底层为商店,2~5层为个体商业摊点,楼顶为露天游乐场,室内设电梯。整个建筑立面竖向分割,窗户排列整齐,外墙由花岗碎石贴面,简洁明快。解放前为市区主要商场之一,解放后改为民居。


北京路南侧,除了路口的环球重建后仍未使用之外,依然是店铺林立。



过了劈柴院小胡同,在河北路与河南路之间是一溜二层小楼房。据记载,位于河南路和河北路之间的北京路30-34号,建于1902年。1950年的修补图纸曾标注为仓库用房;1952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青岛医药采购供应站办公、礼堂、仓库用房;之后为青岛国风药业有限公司仓库、礼堂用房。现在是青岛国风集团台西医药批发部的所在地,这里曾经开过钱庄和商号。

在“口”字形的院内看到,四周分别是两层的楼房,楼房的楼梯和二楼的栏杆都是木质的,在一楼还立着一根根圆形的廊柱,整体建筑漆成了红色,上面还雕刻着花纹,极具中国古典风格。从外观上看,建筑物保存得较为完整。现在里院里的房间都作为办公用。

据了解,由于这处里院体现了青岛民居的特点,临街又是商铺,院内住的多是做买卖的人。院落很有传统特色,经常有游客来里院内照相。许多影视剧也都选择这里作为外景拍摄地。像《小家大事》《想爱都难》还有《我们的80年代》等电视剧,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张国立、奚美娟、周渝民等,也在这里拍过戏。


据资料记载,北京路32号建国前曾是一家名为“永盛东”的商号,北京路34号则为“立诚”号钱庄,在当时位列本市钱庄的前十名。上世纪50年代起,北京路3034号成为青岛国风集团台西医药批发部办公用楼。

北京路小学,虽然大门并不气派,低矮而平和,却是老青岛第一所公立小学,至今有122年的历史。北京路小学,坐落于北京路65号,始建于1894年,初始叫“北京路蒙养学堂”。虽然只有木质砖灰三层楼房,规模不大,但却以“启蒙、养正”的教义和“爱国义勇、诚实简朴、仁爱笃学、力行知耻”为培养目标。

德占时期,北京路小学,改学制五年,教师中既有德国人,也有中国人,设置课程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德文、理化等学科,自然还有传统的国学文化。当时是青岛基础教育的著名学府。1922年,我国从日本手里收回主权,改名为青岛市北京路公立两级小学。1929年,改为青岛特别市立北京路小学。


北京路中段以西的大部分里院现在基本都被征收完毕。有的里院铁门紧锁,无法拍摄,只能从门洞外一窥院内景象。


最后一次拍摄,恰巧碰到这个院子一位阿姨,听说是要拍老街老院的,便打开铁门,说尽管拍吧,再不拍就没有了。她是这里的老居民,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办理此地。

进到院内,发现这个院子还真是不小,原来是75、77、79号三个门牌号的院落。院内有住房有仓库,而民房已不是里院结构了。从75号门洞进来,还有一面照壁。





北京路西侧顶端是天桥公园。上世纪50-80年代,济南路和北京路交角就是青岛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如今已市场化而快捷改为酒店了。


- End -

(本文部分文字资料整理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