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小霞之友 2017-10-04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学习楷书的人,都应当知道《九成宫醴泉铭》。这幅作品,是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有清润秀丽的韵致,法度谨严,气象端庄,是一千多年来,后人学习欧楷的典型范本,但是临习的人往往只能模仿欧阳询书法的外形与法度,而不能领略它的神韵,难免表现得拘谨、刻板、木讷,而不能表现出欧阳询体的神韵。如宋代宋释居简所言“但贵端庄如木偶死于活处”。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在当代,《九成宫醴泉铭》依旧是学习楷书者,考验自己书法功底的临写版本。谁能把此帖的神韵尽现,笔画不失风貌,谁就有话语权,谁也就易被世人尊重。四川名家王砥如先生的书法临帖作品,可成一绝。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此版本作品,大约是王砥如(1905年——1993年)先生于85岁前后所创作,时年,先生学欧楷已有五十余年,书法已得欧体的神韵,并能展现出它与众不同的心性,文从沈梦以为,这是大多数当代书法家所难以企及的。看看1990年,书法家、书评家何应辉对先生的评价,基本全面而切中要点。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王先生临九成宫帖成功之处有三:第一,透过临写能领会原作者的思想、笔意,王先生和一般的临帖者不同,他能不去计较笔法、笔形的周到,而去繁就简,写得舒展、自然,同时又有端正、挺拔的精神。这一点,在当代临帖的人中十分罕见!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第二,有人评价,欧书险劲谨严,令人有不容易其一发之概,一般人不能改其意,如一点一画,但是,王先生对于临习欧体理解深透,写得从容,自如,似乎能感觉到他不是在临写,而是在创造书帖!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王先生的这个版本和他早年临帖对比可以,大致可以得到一个道理,无论是用笔的繁简、还是意度的繁简、灵活,我们都明显能感受到王先生的书写已经超出了名利的范围,对人生已经有淡泊、自然的意境,这种超拔、脱俗的个人追求,现在比较罕见。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1992年,《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由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反响热烈,好评颇多。

85岁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不以书法为业,功夫在田英章之上

在当代欧楷名家后辈中,有卢中南,田英章,田蕴章兄弟。相比而言,不少网友评价:王老先生不以书法为主业,心境恬淡,少有金石气,点划有妙处,后辈田英章等,或罕有此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