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夜等同自杀有了科学解释

 渐华 2017-10-04

地球上的生命早已适应了地球这颗行星的转动。很多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体体内存在一种生物钟,能帮我们感知并适应每一天的周期规律。但是这种生物钟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呢?

北京时间10月2日17时30分许,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C ·霍尔 (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W·扬(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制。长安街知事app第一时间奉上三位科学家研究背后的故事及相关花絮。

熬夜等同自杀有了科学解释

果蝇又一次立功

果蝇再一次立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代学遗传学之父、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曾经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上的作用,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9月,霍尔等三位科学家和摩尔根一样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荣获邵逸夫奖。今天,他们借此斩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曾经的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上,杰弗理·霍尔特别向多年来作为他们研究对象的果蝇致敬:“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研究就难以进行,更别说要取得这样的成果了。”

杰弗理·霍尔在华盛顿的城郊长大,在大学时师从一位果蝇遗传学家,由此开始了研究生物学的道路。霍尔在1971年获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用遗传学手段研究果蝇的行为和神经生物学。

1974年春天,霍尔前往布兰戴斯大学任职。在那里,他发现果蝇的求偶行为可能与昼夜节律有关。后来,他与另一位获奖者、同在布兰戴斯大学的迈克尔·罗斯巴殊进行合作,成功克隆出果蝇的生物钟基因per,并阐述了“核心”生物钟的运作机制。

罗斯巴殊在马萨诸塞州的牛顿市长大。他父亲42岁就因心脏病发去世,这对罗斯巴殊和弟弟的影响很大。17岁时,罗斯巴殊考入加州理工学院。他本人表示,选择加州理工的原因不只是由于这所学院声名在外,也因为它足够远——加州理工学院离罗斯巴殊的家有近5000千米的距离。罗斯巴殊说,他意识到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好地方开始新生活是很重要的。

1974年秋天,在霍尔入职布兰戴斯大学后6个月后,罗斯巴殊也来到了布兰戴斯大学。罗斯巴殊和霍尔有着相同的体育爱好与政治兴趣,很快就成为了一对好朋友。但由于一开始两人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他们直到1982年才开始科研上的合作,这段合作随后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同年,罗斯巴殊的爱情也开花结果——他与研究生纳贾·艾波维奇开始谈恋爱,最终结为夫妻。他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都喜欢运动。罗斯巴蜀在大学时是橄榄球队的成员,工作后也把对运动的兴趣传达给学生,经常游说学生们在读书之余参加学校的运动队。这位“能文能武”的教授在学校一直深受学生欢迎。

一样叫迈克尔,一样研究果蝇,一样有一名科学家妻子,也一样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迈克尔·杨的人生也和罗斯巴殊一样精彩。杨出生在1949年,虽然家里没有人从事科学工作,杨的父母却从小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杨年少时对生物、化学和机械很感兴趣。他曾经用化学试剂弄坏了家里地板,也试过用除草机马达和旧单车零件做出一辆卡丁车。但也许生物学才是杨的挚爱,他经常在野外收集蜥蜴和蛇等动物,也为后院里只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感到着迷——这也许为他研究昼夜节律埋下伏笔。

1978年杨在洛克菲勒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1984年,在克隆per基因的最后阶段,杨和他的同事住进了实验室,不舍昼夜地观察果蝇的活动。实验结果最终证明杨成功克隆了这个重要的生物钟基因,也开启了杨在昼夜节律领域长达30年的研究历程。

熬夜等同自杀有了科学解释

生物钟乱了疾病发病率就会增加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有什么独特的贡献令诺奖垂青?简言之,他们的发现能解释植物、动物和人类适应各自生物节律,从而可以让这些生物自身与地球自转保持同步。

利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今年诺贝尔奖得主分离出一个能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夜间在细胞中增加,白天则减少。

随后他们发现了其他控制这种生物钟过程的蛋白质成员,这些成员类似于管理细胞内部维持生物节律时钟的发条。我们现在认识到,同样工作方式的生物钟功能也在人类等多细胞生物中发挥作用。

我们的生物钟以非同寻常的精密程度,使我们的生理机制适应每天截然不同的各个时段。生物钟调控着一些关键机能,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以及新陈代谢。

我们的健康安乐会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物钟不匹配而受到影响,比如旅行跨越了几个时区,就会体会到“时差感”。有一些迹象表明,如果生活方式和我们内部时钟要求的节律之间有慢性的不匹配,那么这样的不匹配就和多种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存在相关。

生物钟涉及到我们复杂生理机制的多种方面。我们现在知道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多细胞生物都使用了类似的机制来控制昼夜节律。我们的大部分基因都受到生物钟的调节,因此,一个精心校准过的昼夜节律会调整我们的生理机制来适应一个昼夜内的不同阶段。自从三位获奖者做出这些开拓性的发现以来,昼夜节律生物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泛而高度活跃的研究领域,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有着重要影响。

熬夜等同自杀有了科学解释

今年诺奖奖金提高了100万

提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中国获奖人。截至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8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单个科学家。曾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共计12位。2015年,凭借在青蒿素上所做贡献,药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摘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在提及诺奖获奖人的同时,不得不提的还有诺奖奖金,而且,今年的奖金提高了100万。

9月25日,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

诺贝尔奖的奖金是通过管理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来获得。2012年,诺贝尔基金会以财务问题为由,将奖金从1千万克朗减少至800万克朗。针对此次提高奖金,基金会解释称是因为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诺贝尔奖每年10月宣布获奖者,12月举行颁奖仪式。按照传统,诺贝尔医学奖是每年颁发的第一个奖,接下来两天分别是物理学和化学奖,和平奖将于10月6日揭晓,文学奖的揭晓日期尚未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