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鸿墨轩3dec 2017-10-04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文/云志功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氏。赵氏为宋朝宗亲,宋太祖十一世孙,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以“江南遗逸”身分被召,入元为官。官至刑部主事,翰林学士,封魏国公,谥号文敏,著有《松雪斋集》存世。赵孟頫书画兼善,书法精于楷书、行书,作品行于世者应为历代书家中较多者。赵氏论书之语较为分散,常以诗、序、跋、书信等形式出现,但精炼确切,实能反映赵氏对书法艺术深刻、独到的认识。

整个元代书坛为时代所囿,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崇尚二王、力图回归魏晋风尚的老路,赵孟頫无疑是众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饮马图

南宋时,国家政权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文人士吏仕途难料,心存绝望。此种社会心理对文化艺术影响巨大。书法也是一样,书法家前望己绝,只能沉溺于吟风弄月之中,游戏风尘。于是,书法风格日渐萎靡羸弱,妩媚秀巧,全无北宋大家意气风发之胸襟,使书法艺术陷入低潮。

赵氏入元以后,直面南宋书法弊端,力图通过回归魏晋的主张,恢复己经被破坏得疮痍满目的书法秩序。近代潘伯鹰先生认为,元人书法崇尚魏晋、力求回归古意,居功至伟的当数赵孟頫。他认为“这一恢复的力量几乎是赵孟頫一个人的力量”,而且开辟了一个书法新天地。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额

赵孟頫崇尚魏晋,追求“古意”的观念是有传承的,它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尚古”意识,只要事物发展进入低潮期,“尚古”意识就会迅速占据人们的思想。宋代苏轼、米芾也都强调古法,以古法为标准,只不过,宋代以“意”来诠释古法,元人只能以“法”来注解古法了。

其实, 赵孟頫崇尚魏晋,也不是想简单地再现魏晋风尚,而是对魏晋,以及后代,甚至到宋代书法的多种意趣、法则的一种主现的筛选、陶淬和熔冶,是对古代书法精神的一种提炼。赵氏认为,“法度”是“古意”的灵魂。因此,魏晋风尚被他理解为法度的极则,这也就成为赵孟頫书法思想的关捩所在。

赵孟頫在审视了魏晋、唐宋书法的脉络和统系以后,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观念和书法创作最能体现魏晋风尚,因此他给予二王父子极高的评价。

右将军王羲之总百家之功,积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称首人士。(《论书》)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胆巴碑(局部)

赵氏于此,赞颂了王羲之继承古代书法的传统 并勇于创新的精神,指出王氏书法在书法史上的集大成作用,再一次肯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推尊二王书法应为百代楷则,这一观点对元代书法的发展和审美取向起到了关键作用。

赵孟頫对王羲之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精神的赞颂,其实也表现了他自己对书法传统的态度,也就是“通变”的观念。很多人认为赵孟頫属于泥古不化,徒拘形相,特守家法 ,未敢逾古人半步之人,其实不然。我们从赵氏对王羲之、颜真卿变革书法的态度即可证明这一点。

右军字势,古法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论书》)

近世之随俗者皆好学颜书,颜书以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臃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与王子庆手札》)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从王羲之的“古”看到了其“新”,从中抓住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认识到继承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一生钟情《兰亭》,反复临写,得到的启示远非笔墨技巧一方面,更多的是他在领会王羲之改旧体、变古形的思路和创新意识。赵氏对颜真卿书法的变革精神也十分钦佩,因此,他的书法实践也深受颜真卿的影响,“风华骨格,庄密挺秀,如端人正士,冠裳佩玉”,结构紧密而气度舒张,颇见颜书《多宝塔》之遗韵。

赵孟頫有《论书》诗曰:

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云。

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

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

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

此诗表达了赵氏对王羲之书法的由衷赞美,他自己对于潇洒清真的审美追求也溢于言表。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实践也充分体现这一点,他继承了王羲之圆活流畅、自然流美、变化错落、清和洒脱的笔法特点,形成了自己笔意流动、华丽蕴藉、温润清真的书风。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趵突泉诗

欧阳玄在《魏国赵文敏公神道碑》赞美赵孟頫道:“嗟乾之资,唯一清气。人禀至清,乃精道气。天朗日晶,一清所为。……清气所萃,乃臻瑰奇。允矣魏公,玉壶秋冰……”。此语如颂赵孟頫其人,实为溢美之辞,但如果用来概括赵氏的书法追求却恰当之至。

元代书法家大都不出赵孟頫门庭,因此在他的倡导下,元代书坛呈现出一种温润清爽、闲雅超逸的书风。后世书家也大都认为赵氏书法风格乃直承魏晋风尚,明代何良俊就极力赞美道:“至元时有赵集贤出,始尽右军之妙,而得晋人之正脉。故世之评其书者,以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

赵孟頫力求“潇洒清真”的书法韵味,欲脱去世俗之气,如明月在天,清风徐来。所以,他评价前人书法的标准也基于此点,在《铁网珊瑚》中载有他《论宋十一家》一篇论书之语:

李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有唐人遗风;

欧阳公书居然见文章之气,

蔡端明书如周南后妃,德容兼备;

苏子美书如古之任侠,气直无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

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薛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

黄长睿书如山泽之癯,骨体轻澈;

李博士书如五陵贵游,非不秀整,政自不免于俗;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这里的“余风”、“文气”、“风流”、“轻澈”及“高人胜士”、“矫然拔秀”等审美范畴和赵孟頫追求的“潇洒清真”完全处于同格关系中,是他“欲使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印千江”的精神祈尚的再现。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题陆柬之文赋卷

赵孟頫在书法学习与创作活动中,以魏晋书法,尤其是二王书法为准绳,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这千古不易的笔法自然就是指王羲之的笔法。作为深知书法传统,稔熟历代笔法变化的大师,赵孟頫提出这一观点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首先,他强调了书法表现工具毛笔的使用方法——笔法的重要性和稳定性,这是他对笔法千百年变化的规律性的总结。

其次,他认为,古人笔法即王羲之笔法,是通向书家应该追求的“古意”,即魏晋风尚的桥梁,笔法一变,古韵即失,书法的传统就会断裂。对于赵孟頫这一观点,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详细诠释曰:“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谓笔锋落纸,势如破竹,分肌劈理,因势利导。要在落笔之先,腾掷而起,飞行绝迹,不粘定纸上,讲求生活。笔未到气已吞,笔已到气亦不尽。故能墨无旁沈,肥不剩肉,瘦不露骨,魄力、气韵、风神皆于此出。

书法要旨不外是矣。集贤所说,只是浑而举之,古人于此等处,不落言诠。”古人“不落言诠”之用笔之密,赵孟頫以简言示人,所以,指摘赵孟 頫“用笔千古不易”为保守观点,是否有些偏颇呢?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王羲之轶事帖(局部)

赵孟頫是极重书法技法的,他讲求功夫要“精熟”,他认为:

学书方法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语书也。

既然笔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学习笔法呢?他接着介绍说: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 亭 》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兰亭》十三跋)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局部)

学习书法,尤其是“千古不易”的笔法,自然是从古帖中,尤其是从王羲之的法帖中学习。这种学书观念充分体现了赵孟 頫重“古意”、尊二王的书法主体思想。

当然,由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环境、能力、认识的局限性,赵孟頫力图 在元代再现魏晋风尚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元代距魏晋时间久远,魏晋书家 的真迹遗留极少,故元人,包括赵孟 頫学习魏晋,参照最多的是阁帖,而非真迹,难得魏晋精髓。所以,元人书法实难达到魏晋高度。

不过,赵孟頫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明丶清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崇尚魏晋、复古求新的追求——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