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建窑

 红豆居士 2017-10-04

雅安

建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區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主要包括水吉窑、遇林亭窑以及茶洋窑,其中宋代御用建盏则以水吉窑为最,因属古代建安县(今建瓯县),故名建窑。建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建州窑”等,为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以产黑瓷而著称。建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俗称。

建窑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建盏为黑瓷的代表性瓷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的瓷土、釉料成分特殊,水吉村外其他窑口都难以烧制出与建盏相媲美的黑釉瓷器。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宫廷及达官贵人“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

建瓷胎体厚重、粗糙、坚致,胎色黑灰、紫黑。釉质刚润,釉色乌黑而润泽,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露胎处色沉而无光。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并有明显的釉垂流和窑变现象。其流淌下垂的兔亳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故此,“兔毫”、“油滴”、“曜变”及“鹧鸪斑”等均为建瓷的有名品种。其造型多样,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盏”、“供御”铭文,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

建窑于元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至上世纪70年代已停烧600多年。到了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成功烧制出了仿宋建盏。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承建盏工艺,保证建窑建盏的质量特色,打击各种盗用品牌的违法行为,2012年和2013年,建阳市启动申报“建阳建盏”国家地理保护商标和国家证明商标的工作,拟对建盏的生产标准、工艺流程和资源做出界定,并申请“建阳建盏”作为今后使用的商标。以区别外地生产的非建盏产品。

宋代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责编:高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