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昵称45712332 2017-10-04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华哥说

对于70多年前那场侵华战争,日本并非没有道歉过,事实上多任首相曾发表过道歉讲话,但问题在于,这种道歉往往是短暂的,一旦政治氛围发生变化,就立刻翻脸不认。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种道歉是出于某种目的性,并非真正反省。

作者:山顶冻人

194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天在日本被称为“追悼战殁者祈祷和平之日”,追悼的并非战争受难者而是日军“战死者”,日本政府和媒体也称这一天为“终战日”,而非“战败日”。至于日本的种种行为,比如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也说明在日本,不甘心失败,不承认侵略,不反省战争的,绝非少数人。少数日本政客的“反复”,恰恰是日本民众心理的表现。

战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是充满死亡和破坏的,对战争的反省,并不是为了彰显战胜的荣耀,而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减少生灵涂炭。

长篇纪录电影《二十二》记录了中国幸存“慰安妇”,有篇评论写道:她们在等着日本道歉,日本在等待她们的死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日本对于二战的暴行并不是采取沉默、淡化等待历史遗忘的态度,而是狡辩、抵制、隐忍的等待报复的心态。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菊与刀》里说:“日本历史故事中永恒的主题是报复:一种是向你犯错误而他却没有犯错的人进行报复;另一种是向侮辱自己的人进行报复,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君主……人们只有两种抉择:一种是把这种侮辱当作鞭策,激励自己去干‘不可能’的事;另一种就是继续对这种侮辱怀恨在心,从而使自己一事无成。”

不难发现日本一直处于一种“把这种侮辱当作鞭策”的状态,对于战败这件事情,不是进行反省和忏悔,反而诸般抵赖、扭曲和祭奠,只能说明日本人的内心依旧在蠢蠢欲动。

没错,日本人在等待报复。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日本人的矛盾与畏惧

曾经跟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一个朋友聊天,偶然提起:“中日矛盾随着国际化进程是否可以日渐缓和?”那个朋友微微一笑:“中国和日本最终只能留下一个。”

对于他这个说法我当时是十分惊讶的,他说:“因为日本人对中国的恐惧,你无法想象身边沉睡着一个庞然大物给自己带来的恐惧。”

我想了想,随即恍然,尤其是当他突然发现身边的“庞然大物”其实自己可以顺利战胜时……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人傲慢、看不起中国人,却少有人意识到,日本在恐惧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古典学界对古罗马战争的原因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后,恐惧心理、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三方共同起作用,为大部分人所接受。

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恐惧,对于中国丰富资源的利益贪婪,对于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耻辱与荣耀,都决定了战争的幽灵一直隐藏在历史的缝隙里,随时会图穷匕见。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埋葬劳工的“万人坑”白骨累累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最仇视日本人?

历史上,与中国发生过矛盾和战争的国家很多,但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能够引动中国人的情绪,为什么?

或许答案有些不尽如人意:一则,二战时我们并没有真正直接彻底地征服或击败日本。二则因为在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很强,中国拿他没有办法。

看惯它,又干不掉它。

愤怒和仇恨的来源之一,在于无可奈何。不然,愤怒可以以发泄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来一句“我从不记仇,有什么仇当场就报了”,仇恨也就会逐渐淡化。

在中国彻底征服日本之前,中国人对日本的敌视和仇视不会减弱,只是随着社会发展,或许不理智情绪和举动会越来越少——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有了实力之后什么仇什么怨,当场报了就好。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干掉太阳旗》美国如何征服日本?

如果让艾森豪威尔现在来评价美国的对日战争,我想他大概会这么开始:当时他们对我说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麦克阿瑟也反对。

在众多将军的反对声中,杜鲁门依旧签署了使用原子弹的命令。他的理由是:日本人只听得懂炸弹的声音。

只有拳头大到能够碾压,日本人才会觉得:你强,你说什么都对。

在《干掉太阳旗》这本书中,记录了当时美国在军事上不足以碾压日本,比如贝里琉岛战役,原计划4天顶多5天的战斗,却打了两个多月,成为二战中美日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战争,这种情况下,就给予了当时的裕仁天皇一种错觉: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长,或许日本还能赢。

这时候杜鲁门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常规方式进攻日本本土,美国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这种方式战胜日本,日本会不会真正被征服?

还是用原子弹吧。

然后美国人驻军日本,按照西方价值观修改了日本的宪法,日本人看到了另一种文化的强大之处,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心悦诚服。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我们在等着日本反省,日本在等什么?

除了谴责、抗议、抵制,我们还能做什么?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或许在谴责、抗议、抵制之后,所隐藏的是一种无奈,但我们也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忘却了最初的目的——并不是要其道歉,而是要其反省,并不是要打一顿出气,而是要彻底征服。

唯有实力代表一切。

有句话叫: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傻逼说话,而健身是为了让傻逼心平气和地和你说话。

对于一人来说,是读书与健身,应用于一国,就是文化和军事。

文化自强是一种软实力,看到美国张扬、自由的个性标准,我们觉得自己太过古板,看到日本那种严苛、守礼的行事标准,我们又觉得自己不够礼貌,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按照日本的文化标准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这并不是要故步自封,拒绝进步,但国际化和丧失自我文化是要区分开来,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不是好学,是精神分裂。

我们可以安静打开一本好书,仔细阅读,真正了解属于我们的文化,才不会产生文化自卑。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或旅行,来看看这个世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值得我们改进。

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不再对不同意见恶语相向,而是耐心倾听,然后决定是赞同、劝服还是纠正。

我们可以约束我们的言行,不再自卑,不再放任,而是能以自信的姿态行走于世界。

对于自我文化的认可与发展,国际化的同时又不丧失本土符号,当有一天,其他国家以我们的文化为标准,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与尊重。

世界才会坐下来安静地听你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