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思&散文征文」从散文到自由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4

自由联想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而自由?


从征文公告说起

这次的征文公告,我不是第一时间看到的,所以不太清楚原貌是什么样的,但是有一个评论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两个主题都要求写散文,但总体要求却说除诗歌外,其他类型作品均可参加……我该信哪一个……

这个小插曲,实在是耐人寻味。

诚然,主编是一时大意,让征文要求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如果这是「哲思&诗歌征文」,主编一定不会说“除散文外,其他类型作品均可参加”。而且,我也相信,就算换一个主编写这份公告,依然很可能会出现“两个主题都要求写散文,但总体要求却说除诗歌外”的情况。

因为,散文这个体裁,才是真正罪魁祸首。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广义上的散文,的确是包含了诗歌之外的所有文学作品的。因此,主编的要求也是说得通的。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散文和自由

散文这种体裁之所以会引发上述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散文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文体。从行文到内涵,都追求自由。既然是追求自由的,连定义都是有些模糊的,就不能有太过明确的规范要求。

散文的“ 散” , 表面地看, 似只是不讲究骄偶、音韵和对仗工整, 完全是语言上的事。深入一点说, 散文的“ 散” 其实是一种精神。

……

这种精神就是“ 自由” 。①

正如有学者提出,散文的“散”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更在于其思想内涵,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基于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学者认为,散文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散文甚至可以写得像一首诗。

千万不要给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设置任何框子和格套, 让它在生活的长河里, 用广阔的触角去自由地探索, 让它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 表露出整个的宇宙客体和内心中的主观世界。②

散文可以写得象一首诗, 可以写得象一篇小说如吴组湘的《村居记事二则》, 也可以写得象一出短剧如鲁迅的《过客》。②

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就是因为其“散”。而又因为其“散”,反倒成就了一个难题。究竟什么是散文?

散文之所以被称作是“文”,势必有其规范。然而,散文之所以是散文,不是诗,不是话剧,不是小说,就因为其“散”,没有严格的规范也不能有过于严格的规范。

散文所面临的难题,正源自于散文所追求的精神 — — 自由。

自由就是不受限制吗?当然不是。然而受限制的自由,那还是自由吗?散文就是随心所欲,没有规范吗?当然不是。可是有了明确规范的散文,那还是散文吗?

因为自由,散文拥有不可言喻的魅力。也因为自由,散文陷入了一种困境。甚至于有人呐喊,散文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我们不再需要散文。

当代文学不再需要散文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明了的事实。·因为散文这个概念已经不再适应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了, 反过来, 它已经在阻碍文学的丰富繁荣了。③

正如很多人对自由嗤之以鼻,散文也被一些人所鄙夷。自由不是生存的必要元素,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物质供应,人就能生存。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散文对于文学而言也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文学本身也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然而,自由意志是生命被赋予意义的重要前提。没了自由,人与木偶还有什么太大区别?散文兴许不能从行文遣词上给文学带来太大的帮助,可是如果文学只剩下文字的组合而没了精神追求和信息传递,那文学还有什么意义?文学作品区别于工具书的重要一点,不正是其精神追求而非实用价值吗?诚然,诗歌和小说也可以传递作者的精神追求,但是,精神追求的表达是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形式的,否则就很容易舍本逐末,写出辞藻华丽的文字却丝毫无法打动人心。从这个角度看,散文反倒是当代文学最需要的文学,因为散文秉承的恰恰是文学的核心价值,精神追求和心灵体验。


必要的能力和物质基础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第一把枷锁,大概就是人类有限的能力吧。缺乏必要的能力基础空谈自由是没有意义的。三个月大的婴孩,你给他/她可以去任何地方的自由,那是没有意义的。或者你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必要的能力培养,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重要前提。

回到散文来说,散文不希望文人被拘束,所以,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压根不识字,是无法体验这种自由的,因为缺乏基础的写作能力。或者说,你给一个不会中文的人,写中文散文的自由,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很显然的是,光会识字是不够的,最起码,要有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才具备创作散文的能力基础。

除此之外,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自由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寒风凌冽的冬天,没有保暖的衣服想要出门走走也是很困难的。你虽然有出门远足的自由,却可能是无法实现的自由。

回到散文来说,如果人类都还没有文字,那么虽然你有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要写出散文却是不可能的。

获得必要的能力且具备起码的物质基础,是拥有自由的前提。


理想的环境

光有基础能力,享受自由仅仅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一个理想的环境,是享受自由的重要保障。

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从能力上来说,是具备自由出行的条件的。然而,如果在一个儿童拐卖现象严重的地区,这种自由是不具备现实意义的。父母是不敢也不该给小孩子独自出门的自由的。反过来,在一个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强势的父母不允许自己十岁的孩子出门玩耍,而务必待在家里完成指定的任务,则是对小孩子自由的另外一种剥夺。因此,一个自由得到保障的外部环境是个人拥有自由必不可少的条件。

回到散文来说,如果一个热爱散文创作的小男孩,被父母强制练习绘画,且千方百计破坏他的创作活动。那么他所具备的创作能力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他也就实质性地失去了写作的自由。

理想的环境,就是自由得到保障的环境,换句话说,能力的施展不被外部因素所局限的环境。鉴于自由本身就很难定义,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真正理想的环境也是难以言说,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然而,一个保障自由权利的环境是自由具备现实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


合理的诉求

如果,自由仅仅局限于能力和环境,自由反倒是容易实现的了。最可怕的枷锁反倒是无形的,那就是内心的挣扎。

自由,非但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可贵的思想和精神。自由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而是心灵的体验。我们说的不自由,往往都是我们感到不自由的意思。而很多时候,这种不自由的体验并不是能力缺乏或者环境因素导致的,而是诉求紊乱引发的。

然而,什么样的诉求才是合理诉求呢?这又是一个难题。

首先,我想的是,诉求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吧。如果一个小孩子还没有能力站立,却想要跑步。那么,他的这个诉求是不能得到满足的。如果一个人还缺乏最起码的文字储备和文学常识,想要写出一篇散文,那也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心里有了这个诉求,你就会感到无能为力,想做却做不到,那是一种不自由。所以,自由一定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次,诉求不能自相矛盾。一个人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又想有个好身材。那想必是很难实现的。你可以不想节食也不想运动,你也可以不想长胖。但是你不可以在不长胖的前提下希望自己想不运动就不运动,想不节食就不节食。我不想运动,为什么一定要运动?我感到不自由!那是因为你不想长胖啊。说到散文,你不能写一篇散文,同时希望这又是一首诗。虽然散文是自由创作,但是散文既是有别于诗的一种文学体裁,就不可以同时是诗歌。反过来说,你想写一首诗,不想押韵,不重排偶,那也是显然不行的。可见,自由也不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因此,想要体验自由,需要确保自己的诉求是可实现的。换句话说,个人诉求应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且提出诉求的同时理应接受合理规则。否则,自由就无从谈起。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我想玩。其实没问题的,只要你不怕没钱花。

为什么要读书识字?我想玩。其实没问题,但是你乱涂乱画的东西不可能是别人口中的散文。

有时候,我们感到手足无措,似乎在枷锁里动弹不得。而这个枷锁,可能正是你心里隐藏的诉求,一个和你直接诉求冲突的诉求。因为那个诉求作为前提,你所提出的诉求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不可实现,因为自相矛盾。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想做的事是你能做的。你是自由的,如果你要做的事正好是你想做的!


结语

散文是自由的。

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然而,散文也是有规范的。不是你想写就能写的,想写成什么样就能写成什么样的。

可是,不是说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

所以,散文还是自由的吗?

我想是的。只是,这种自由,不是简单的由着自己,放任自己,而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无拘无束。


引用

①李旭. (1990). 散文文体的美学特征—“自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50-55.

②林非. (1987).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3), 37-44.

③黄浩. (1988). 当代中国散文:从中兴走向末路——关于散文命运的思考.文艺评论(1), 73-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