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龙在天中 2017-10-04

最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纷纷转型,投资休闲农业的人可谓比比皆是。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很多人还是以做房地产的思维打造自己的休闲农业项目,结果导致了目前“哀鸿遍野”的局面。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究其原因,是因为休闲农业本身的行业属性,决定了拿着做房地产的一套方法去操作,根本玩不转!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对比分析:

一、关于投入的对比。

传统地产行业投资有个黄金法则就是快投入、快回收,大手笔、高回报,如果做不到这点传统地产就很可能出问题,时间拖得久了政策、市场都可能出问题,资金链可能会断裂,战线拖得长财务成本会增加并且可能出现其他风险。而休闲农业,从字面上看快投入,快回收、大手笔、高回报也不见得多不合适。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个人认为是完全不合适,休闲农业不管盘子有多大都不应追求这个投资模式,房地产是出售模式,而休闲农业地产是持有模式,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投资讲究长融短投资,特别是持有模式的投资,而且休闲农业地产是渐进式的投入,是慢慢养肥、养大模式,是滚动式发展,扩张式向周边辐射取得市场和占有率的模式。

二、关于营销模式的对比。

地产的营销模式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从霍英东买卖楼花开始到今天互联网企业加盟地产营销,从来都是刀刀见血,火光四溅,完全是全武行大片,几乎无孔不入。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而休闲农业地产是不是可以借鉴,不是一样可以形成轰动效应和连锁反应吗?回答是轰动能达到,连锁反应结果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对后期市场占有关系就更小了,根本原因是房地产是事前推广,休闲农业地产本质是建成体验,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口耳相传才是休闲农业地产的制胜法宝

三、模式复制的对比。

传统房地产最普遍的现象是模式复制和抄袭,百试不爽,万科的专业地产、招商局的物业地产等等先做品牌,然后复制,推广,造势家家富可敌国,然后中小地产商就去参观,学艺,回来就照着学,效果也不错,接下来中小地产商老板们就飘飘然,这也没什么呀,老板们沾沾自喜、笑逐颜开,附庸者也都得到了实惠。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其实是大势所趋,不是中小地产商有多大本事,是大趋势来了想不赚钱都难!一夜间市场格局变了,政策变了,市场需求变化了,先死的肯定是这些人。

休闲农业是不是可以也复制模式和抄袭呢?休闲农业如果你敢这样做,市场就敢让你先死,休闲农业准入门槛更低,环境因素更复杂,区域、消费习惯、当地生活水平等等都是不可控因素。政策、市场确实利好,但是有利的不一定是你家的好!一些政府补贴也不一定能落到你头上。

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做“休闲农业”,必死无疑!

所以,稳扎稳打才是王道。只有把自己的休闲农业项目做扎实了,有个自己的主题和特色,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才能保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盈利。

朋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休闲农业的发展机遇、国家扶持政策和落地风险控制,以及如何从规划、建设、营销和引流,避免发展路上的那些坑?...... 可报名参加2017年8月26日-28日,北京*农业部北办公区,由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主办的休闲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农业部领导、专家、企业家与跨界新农人,将一起探讨休闲农业,抱团互助。你若参加,可以找小米老师:nxgg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