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文化认同中的家国情怀

 生意盎然 2017-10-04

    又是一年中秋到。恰逢三秋之半,最是月圆之时,中秋节,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被赋予了独特意味,至今为人深爱。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小时候,我们是从月饼中认识中秋节的,那是舌尖上的中秋。那时,月饼很大,大如圆月;那时的月饼,种类单调,屈指可数……可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出了对中秋佳节的满心期盼,吃出了贫瘠生活的有滋有味,也吃出了孩提之年的单纯快乐。

 

中秋节,文化认同中的家国情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中秋节。从嫦娥奔月,到吴刚伐桂,再到玉兔捣药……每到中秋,祖母总会从故事箱里拿出这些故事,百讲不厌,我们百听不烦。繁星点点,月明如镜,那古老的故事滋润了多少孩童的记忆。

  后来,我们从诗词里认识中秋节。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从“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羁旅之思,到“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的人生况味……诗词里的中秋,道尽百般情思。

  再后来,当我们长大成人,辞亲赴远,或读书,或工作。中秋节就是绵绵乡愁,就是难以言状的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多少人在共鸣中一洒热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有多少游子在唏嘘中更加思念亲人。

  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佳节。为什么那么多人费尽千辛万苦也要赶回故乡?团圆。哪怕回不了家,盼团圆也是中秋节的主题。无论花好月圆人长久的期许,还是家和万事兴的表达,传递的情愫无不如此。特别在今天,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父母子女天各一方的场景越来越多,中秋节团圆更显得凝重。当空巢老人感叹“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时,一篇文章、一声呼唤,让不少人在今年中秋节前义无反顾地回到父母身边。从这个角度上看,中秋节是一个极有人情味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节日。

  如今,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了一种文化责任。早在2006年,中秋节即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月、赏月、拜月……传统习俗在今人重温中更有生命力,万家灯火在习俗流转中更有文化自信。

  2008年,中秋节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休假一天。法定休假,让中秋节更受举国上下认同,并在认同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意象,长期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如今仍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文化底色,甚至已是融入我们文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十一长假中,既有国庆节又有中秋节。双节聚一起,让十一长假更多了家国情怀,也让国人更深切感受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臧克家曾在诗中充满豪情地赞美道:“您是聚光的明镜,把人民的期望集中;您在创造崭新的历史,把优秀的传统继承……”在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中,也许我们的梦想就延伸在这最炽烈的家国情怀中。

      作者:王石川

     
月到中秋更有情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月到中秋更有情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把近年来我在中秋节写的诗辑录于此,为朋友们欢度中秋佳节助兴,祝中秋节快乐!

     
中秋夜

     月到中秋更有情,

      俯听大地叙心声。

      欣然一瞥千杯尽,

      不绝相思借酒行。

  2017年10月1日晚上散步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而作。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快乐“双节”

欢声劲起爆天宫,

乐得嫦娥举酒盅。

国泰山河多壮美,

庆云伴舞醉朦胧。

  2016年国庆节当天,我以“欢乐国庆”四字藏头写的这首诗,更像是叙说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双节”重合。去年中秋节是9月15日,今年则为10月4日。

登高望月

登塔巡游入太空,

高朋满座广寒宫。

望洋泼墨波涛涌,

月照峰巅字画中。

  2016年9月14日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在北京246.8米高的奥林匹克塔,邀请50位书法家和50位画家举办“登高望月——书画名家中秋雅集电视晚会”。我以“登高望月”四字藏头,即兴赋诗并书之。

盼孙女回故里

春琪岁半适中秋,

圆月帮爷问小妞:

菱角鸡头莲子藕,

荷乡何时你来游?

  2015年9月27日的中秋节,恰逢孙女春琪一岁半生日,我在家乡扬州市参加一个乡贤座谈会,寻思着哪一天一定要带孙女回来寻根。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中秋节晚上,农村家家都在户外摆设菱角、莲藕、鸡头果和月饼,供奉月亮。

  读到这首诗,我的二姨哥管同松从宝应老家步韵和曰:思孙心切若三秋,婺焕中天美玉妞。老少亲朋齐翘首,祥云伴你故乡游。二姨哥今年88岁高龄,2015 年荣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原本文化水平不高的他,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学习写诗填词画国画,颇有成就,令我十分钦佩。

  2017年春节,孙女到了老家宝应县小官庄镇双闸村蝗蝻庙,我的愿望实现了。恰逢大雪,她玩得开心,我也十分高兴。

甲午中秋雅集

嫦娥舞袖拂朝阳,

漾起周天水墨香。

乐得吴刚斟桂酒,

人间雅集月宫狂。

  2014年9月3日晚上9点,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中秋雅集,即兴而作。

中秋念情

每到中秋盼月明,

独凭栏槛泪珠倾。

虽分南北难相聚,

万水涟漪递念情。

  2011年9月10日中秋节。父母已故,兄弟姐妹散居各地,全家大团圆已成儿时记忆,故谨以此诗表达中秋佳节倍思亲的心情。

故宫中秋招待会

嫦娥仙子躲苍穹,

凭任风狂闹故宫。

一袭单衣寒刺骨,

饥肠冷饭趣无穷。

  2009年10月18日晚,“太和邀月”2009年故宫金秋招待会如期举行,狂风寒流却不期而至。太和门广场明月不再,飞沙走石,桌椅东倒西歪。出人意料的是,招待会照常进行,别有一番情趣。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周文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