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中“崇山峻岭”一说的解惑

 沁园春春2016 2017-10-04

 

《兰亭序》中“崇山峻岭”一说的解惑

 
  (2011-06-12 21:43:14)

【按:原文插图欠清晰,现另换高清图】
 
  

  如今人们大多是因慕王羲之《兰亭序》之名,然后才知晓兰亭这个地名的。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在课外讲述《兰亭序》时那神采飞扬的表情。老师还曾要求我们尽量熟记熟背,于是《兰亭序》的故事便印记在我脑海里了。记得那年出差去绍兴,便专程到了兰亭一游。按理说既然是慕名而来又如愿以偿了,也该留下个只言片语的游记感怀之类的,可是我游历之后,对《兰亭序》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一说却引起了我的迷惑。

 记得当时到达兰亭景区后,便很自然的把自己熟记着《兰亭序》的词句,与当下所见所闻的景致一一对应起来,不由发思古之幽情,好象自己一下子恍惚真的看见:魏晋名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笑傲山林,旷达潇洒,谈玄论道。以及他们“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作诗酬唱,放浪形骸的样子。

 如今的兰亭也的确如《序》中所写的:“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昂,映带左右.而且还复原了“流觞曲水”的景观。加上园中更有“御碑亭”“鹅池”等,把自古以来关于兰亭和《兰亭序》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再现出来。然而我看着看着不由却诧异起来:这一切如《序》所述的景象都一一呈现了,怎么唯独不见“此处有崇山峻岭”?今兰亭在绍兴西南十几公里处,而此地平缓,更无“崇山峻岭”可言。难道王羲之老先生有笔误不成?

 一时间我虽身还在兰亭游历,可心思却兴致大减。随即便询问起兰亭管理处的人,何以有此不一?不料问过好几位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几位导游,他们的回答竟同样是茫然不知。记得我当时返回绍兴的宾馆后,打听到宾馆有一位园艺师,是绍兴当地人,年已七十六岁了,博学而谦和。当天我便迫不及待的请教了这位老者,返回西安后又专门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兰亭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一说,才得以答疑解惑,令我豁然开朗。

 其实现在所谓的兰亭名是后起的,兰亭作为一个古驿站,从“永和九年”到宋代已经迁徙了多次。从宋代迁到天章寺以后直到现在,也已有一千多年了。兰亭最初设在天柱山附近的鉴湖湖口,这里当是《序》所称的“修禊”处,当然《序》中就有“崇山峻岭”一说了。直到明嘉靖二十七年(1584年)绍兴知府又在故天章寺以北重新择地修建,也就成了现今兰亭的样子。清康熙三十四年以后又逐渐增设了小桥,墨池,鹅池等聊作点缀而已。

 事后我曾想,如果我并没有到过兰亭,那我肯定也不会为“崇山峻岭”一说而感到过纠结。抚今追昔,我也更加敬重古贤人的记述之精准,更加崇仰古仁人志士的为事为文为诗为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