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写作第五十九讲:怎么办?那些想写小说的瞬间

 fuhaizhenren 2017-10-04



怎么办:那些想写小说的瞬间

姚石之言


  上一讲谈到《山海经》是最早的小说。这讲要谈谈写小说的灵感如何保留。


  有些人的生活中,常常会有“想写故事”、“如果把这一幕拍成电影一定很精彩”、“如果我来讲这个故事”、“这件事往下发展的结果”等待奇怪的想法;甚至在看到别人的文章、故事之后,会突然被激发起种种的“灵感”,很想坐下来,开始敲字写故事。


  也许,人人都会有“那些想写小说的瞬间”,可是“一瞬”有多久,那些激情的时间,也许就在几次呼吸之间,像突然兴起的风一样,来去匆匆,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么,真想去保留住这些“一瞬”的美好与灵感,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在《第一讲:发现随处可见的美好》《第二十七讲:如何贮藏好句子》中,我们曾经探讨过把生活中发现的灵感存贮下来;灵感有些时候依赖于寻找,而更多时候需要积累和挖掘。


  要去留住灵感,首先要积累;对短时记忆的保留,需要对灵感有效的保存。


  要则一:深刻


  使用的方法,就是记下最深刻的一幕,可以用画的,也可以用写的;这种记录,应该是使用实体的记录,而不是存在心里——录音、笔记本、绘图本等都是很好的记录工具。


  要则二:凝炼


  深刻的一幕,必须通过简洁明快的要素进行记录;如果需要记录的东西过长,那么这种记录可能就会变味和失效。那么,当你灵感突发时,你最好找到一个主体来记录,一个名词——场景、人物、物品或者其他的名词,并将之做为核心。


  要则三:具体


  简洁的名词必须具体,因为如果不具体的话,一个名词所对应的东西过多,则会带来回忆的困扰。这种具体可以是多个词的组合,比如记录了“大路”这个名词,也许不如“马灶路南段”或者“6月13日的马灶路”来得具体,更不如“6月13日马灶路南段榕树下的两个人”来得具体和清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记录呈现的方式,也许是一个短句,也许是一个带着多个修饰的名词。下面是几个我记录下来的灵感瞬间:


  1.中国情人节里的中西夫妻

  2.半夜三点从天而降的空酒瓶和路人甲

  3.苦瓜也称“君子菜”

  4.黄金烤肉与喝酒的侦探


  现场的记录是留住美好的一个手段,或者说是手段的组成部分;“整理”与“挖掘”则是接下来的步骤。


  所谓“整理”就是把原本的一个记录片断,在片断记录后的近期进行整理;一是保存到可以随时抓取和使用的文档位置——云笔记本或者常用的文件夹中;二是对原有的一个灵感进行适度的扩充,使之更为完善和详细。


  例如“中国情人节里的中西夫妻”这个灵感,整理的的时候就被扩展为下列的片断:


  中国情人节里的中西夫妻,西方女子的中国情节,婆媳关系的另一种演绎;时区差异引爆了文化差异,而最终因为“亲情”这把钥匙打开了心结。


  在整理的时候,使用的语言也不需要太优美,追求的目标就是“完整”,使一个片断成为一个完整的剧情,或者成为一个有效的素材。


  所谓的“挖掘”则是对记忆片断的“二次开发”,在有效素材上进行再加工,进行延伸与思考;这个过程可能发生在一些寻找灵感的时候——毕竟,我们不是天天或者时时有灵感的。“挖掘”与写作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有关,与素材本身的属性有关,与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有关,在《第六讲 每天300字的累积法》《第十讲 无心生活的人才无事可写》中略有提及,下一讲专门来陈述“素材的加工”,在此就不再谈及。


  由此,经过“记录”、“整理”、“挖掘”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把平时的灵感——那些想写小说的瞬间保留下来。


  当然,这种冲动一定要转化成行动,就算是一段开头——一个坑,也要写出来。


  因为,挖了一个坑之后,总有一天会变成你的动力:或者觉得难看了,要补上;或者自己在这个坑上摔倒之后,不得不补上。


  以上,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