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写作第三十一讲:虎头、猪身与豹尾

 fuhaizhenren 2017-10-04



  上一讲的题目是《一篇文章中的线索:前中后》,

  使用了“烤串”来比喻文章中线索的重要性。

  后来,我反复的想了想,

  觉得这个比喻略有些粗糙,

  还是传统写作中的三个词汇更为形象和生动。

  也就是虎头、猪身、豹尾。


  所谓“虎头”就是文章的开头当如猛虎之首,

  要让读文章的人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

  就感觉到文字的力量。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这是一种写法;

  引人入胜,柳暗花明,这也是一种写法;

  高潮迭起,回溯时光,也是一种写法……

  无论哪一种写法,

  都要有气势,要有虎威,

  要有“王”字的额头。


  所谓“猪身”其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肥硕”。

  但是,这里所说的肥硕,并非庞大而臃肿,

  而是结构框架要合理,内涵要丰富。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中华猪的身体结构,

  在他们的躯干部分有坚硬的脊骨、肋骨,

  厚重的肉与脂肪,

  还有身体中的大部分赃器。

  骨架将躯干支持住,并与肉和脂肪形成保护层,

  保护着支持着生命活动的各种内脏。

  而这,恰好也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文章结构,

  将文章的各个重要部分组合成具有可读性的内容,

  另一方面,又要求结构能够保护/藏纳着深层意义,

  也就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文章内涵。

  “猪身”处要完整,要实用。


  所谓“豹尾”就是在结尾处更需有力,更需昂扬。

  从武松打虎中的描写就会看到,虎尾如剪、如棍,

  可以横扫,可以直敲,

  标出文章之立意,

  拔高文章之主题,

  其实最基本的结尾,

  就是回到最开头,

  首尾呼应,形成文章的一个整体。


  所以,

  从作文不偏题的切入,

  我们既可以通过“前中后”三个位置

  对线索的突出来明确线索,

  又可以用虎头、猪身、豹尾三个词

  来点明对文章前中后的三个要求;

  如果一定要更明确且更利于记忆的话,

  那么就:

  文首要有气势,

  文腹要有结构,

  文尾要有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