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红山文化,追寻契丹遗迹

 RK588 2017-10-05

你心目中的内蒙古是这个样子滴?

内蒙古有一个地方叫赤峰

她现在是这个样子


不仅如此

换个角度看

她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也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这里有:

厚重的红山文化

红山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学界研究的结论是:牛河梁坛庙冢遗址区是一个更大的文化共同体之祭祖中心或圣地,反映了红山文化祭祀的发达。

中华第一龙

1971年,考古学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出土的玉器还有很多,而中国上古文献中有“唯玉为礼”“以玉示神”,陶器也是如此,种种围绕着对祖先神的天天祭祀的仪式和占卜,便是“礼”的开始。




彩陶

红山文化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祭天地和祭祖先,即所谓的“敬天(神)法祖(神)”,他们分别源于天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红山文化敬天法祖之观念的发展逐渐使得氏族社会的祭祀活动向礼仪演变,在天人之间、神人之间、祖先与后人之间、祭司之间、祭司与部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等级秩序关系和一系列行为规范,初为礼俗,至商周时期逐步发展为维系宗法等级秩序的一整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即礼制。到西周时期,礼制得以最终形成。这样,由礼的源头———原始社会的祭祀礼仪,尤其是祭祖礼仪,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到西周时期形成了成熟的礼制,再经封建社会的传承沿革,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仪文明。








契丹辽文化遗迹

作为辽文化发祥地,大辽帝国为赤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辽文化的许多历史文物的深刻内涵在于传递着一种不能失传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历经千年沧桑的文明遗址遗迹永远保存下去。

契丹人

巴林左旗现已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819处,其中契丹辽文化遗存700多处,涵盖了整个契丹辽代时期。全旗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辽上京都城遗址、辽祖州祖陵遗址、后召庙、辽代真寂之寺等遗址,都是辽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

辽中京遗址

辽上京《临潢赋》

辽真寂之寺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其寺位于辽上京南15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喇嘛庙“善福寺”。中窟眉额刻“真寂之寺”四个大字,当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意相合。窟内释迦卧佛像周围有佛弟子像若干,做悲哀状。窟壁有千佛像百余尊,形象各异,南窟雕像中间为佛,骑狮子和象的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有金刚力士像。

辽南塔

辽南塔是原辽上京的附属建筑,其保存较好,现高25·5米,台座每边宽三点八米,八角七层密檐式,塔身第一层镶嵌雕像,全用细砂岩携刻,有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像,刀法精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是辽代雕塑艺术中杰作,造型上有浓厚唐代遗风,类似辽西京大同华严寺内形象,但此为半圆雕,工艺造诣有过之而无不及,富有艺术价值。

祖州石房子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定,祖州石室其功能相当于契丹神帐,而这种神帐是举行萨满仪式、祭拜祖先的神圣场所。简言之,祖州石室就是契丹人的祭祖神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