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汉书》 领袖最谦虚

 xrz123 2017-10-05

说说刘秀封禅这件事。

 

刘秀是学生出身,读过书,参加革命后,比一般军阀更懂得统战和宣传的作用。

 

打天下时,他经常训诫手下的将领,要注意掌握政策,军事仗,要打好,政治仗,也不能出问题。

 

尽管也有劫掠、纵火、屠城等事,但那是大时代所不能免的,是历史车轮下的草芥。总体来说,刘秀和他的部队,政治形象维护得很好。

 

至少比其他山头要好一些。

 

群众还能怎么选呢?

 

旗帜就是形象,形象就是旗帜。

 

刘秀很重视这场革命的观瞻。

 

有一个时期,群众见了刘秀的部队,都激动地说,“复见汉官仪”,刘秀大悦。

 

那么多山头起来,英雄竖子,豪杰盗贼,都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但荣誉的桂冠,最后让刘秀得了。

 

这说明,很多工作都是有效果的。

 

革命从来不会辜负细密的组织、充分的动员,和有耐心的阴谋。

 

进城后,刘秀在中央的大会上教育干部,说执政了,考验更大,更要高度重视形象,否则不长久。


群臣山呼,俯伏上万岁寿。


刘秀是带头谦虚谨慎的,在他发的诏书、口谕里,经常大量引用古书,表示本朝为政,要修德,要谨慎,要低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民为贵,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云云。


群众大体没什么野心,觉得不折腾了,即为盛世。


读书人也欢悦。


一时间,中央安定团结,水波不兴,遑论风浪,社会上渐渐有了中兴的气象。


到领袖称帝的第三十个年头上,就有干部揣摩,蠢蠢欲动,建议领袖封禅了。


他们说,领袖奉天承运,历史选择,给人民带来了一个盛世,却谦虚了这么久,是时候给历史一个说法了。


奏上,刘秀高度重视,立刻召开廷议,让大家讨论这篇文章。


那当然就是一致同意、高度赞成。


都说不封禅,历史不答应。


刘秀这才拍了桌子,严肃地指示,吾谁欺?欺天乎?


引了《论语》。


意思是,朕称帝三十年,只对人民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自己占着这个位子,一直很惭愧,封什么禅?


群臣山呼。


罢封禅议诏下,天下骚动。


这下真轮到群众不答应了。


自古以来,惟颂圣不在妄议之咎,社会动起来了。


抻了一年多,再有干部奏请封禅,领袖态度就和蔼了些。


到称帝的第三十二个年头上,领袖终于下诏,从天理,顺人欲,所请皆准。


但他谦虚惯了,即便封禅,本非谦虚之事,却也要办出谦虚的意思来。


他指示有关部门,钱要少花,都是群众血汗。我们不和秦皇汉武比。


事情就这样成了。


大家都说,怪不得这几年,上天总是降下祥瑞,说什么“赤九”,从高祖到今上,可不就是九世么?


可见是历史选择。


宜乎要封禅了。


刘秀则像小学生考了好成绩一样,长舒了一口气,这下终于进入伟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