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中秋日,与君共此时!

 向雲樓 2017-10-05

又到中秋日,与君共此时!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传说是為了纪念嫦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时,已成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它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為寄託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產。

月缺又月圆,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日,

天上那一轮圆月,

此时,寄託了多少人的乡愁?

月是故乡明,

人是家乡亲,

每次在这样的月色裡,

总让人情不自禁

对家充满了嚮往和深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将心中的千万情谊,

寄於那一轮天上的皎洁。

唯愿家人,一切安好!

节日起源

与祭祀活动有关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与农业生產有关

秋天是收穫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為节日。

与歷史事件有关

隋末唐军於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為军餉,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节日发展

中秋一词,最早见於《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諭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盛行始於宋朝,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节令食品。

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於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徵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為“端正月”。

关於“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於明代。《西湖游览志餘》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节日传说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覬覦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捨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著月亮与嫦娥团聚。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隻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隻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裡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謫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於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於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节录)

来源 : 沃德利成书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