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空探索,中国有自己的节奏

 3gzylon 2017-10-05

  29日中午,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时,有不少网友为中国的火箭技术点赞。但也有极个别人拿中国火箭与前些日子陨落土星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相比,认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的顶尖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对此,笔者有几句话想讲。


  人类的航天活动一般可分为地球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大领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目前主要应用于前两个领域,涉及第三领域的探索还只停留在月球。而美欧合作研发的卡西尼号属于深空探测器,已实现绕土星飞行。从这点看,卡西尼确实是领先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苏就已开始实施深空探测任务。两个超级大国从月球一直竞争到火星,最终美国笑到了最后。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主要航天大国才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深空探测规划,将深空探测作为重点发展的航天领域。


  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开展的比较晚,但是有着自己的节奏。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2004年,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中国终于迈出了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近期,“嫦娥五号”即将登陆月球,完成探月三期工程“绕落回”任务。同时,中国深空探测也在呈现全新的图景。中国深空探测最新计划中,火星是首选目标。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其后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并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同时,中国人的眼光也并未局限在火星探索上,木星及其卫星,则是中国深空探测的下一个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用于航天事业发展的资金比较有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目前我们已经拥有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和卫星中继通信等深空探测的条件。但是对于航天事业来说,加大对深空探测领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在航天领域要想实现弯道超车,除了资金投入,还必须坚持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本质,以时不我待的气势奋起直追,从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到美欧的先进水平,为我国在星际开发和移民中抢占先机,为中华民族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作者:张宝鑫,中国航空工业影像中心策划总监)


来源:环球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