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应用,企业经典案例

 zsyxxshx1o41n9 2017-10-05


作者:马强,顾兴鹏,陈丹,陈云龙 

单位:山推工程机械股份公司履带事业部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


锻造余热淬火是在锻造后利用锻件自有的余热直接进行热处理,它将锻造与热处理两工序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两工序的合并,节省了工件后序热处理的再次加热,此工序具用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锻造余热淬火由于属于高温形变热处理范畴,经多方面研究表明,锻造余热淬火与普通热处理相比,工件经锻造余热淬火后力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国内外锻造余热淬火技术在汽车、工程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产品简介


我公司是专业生产工程机械四轮一带的专业厂家,支重轮轮体是工程机械底盘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图1支重轮总成图)。由于是工程机械行走件,因此需要良好的表面耐磨性能及心部综合的力学性能。材料为40Mn2,表面硬度要求52~60HRC,心部硬度要求22~35HRC,表面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硬化层要求(见图2)。

图1  支重轮总成简图

图2  支重轮轮体示意

现行工艺(a工艺):下料→锻造→粗车→焊接→热处理→抛丸→MT→精加工→钻孔、攻螺纹。


锻造余热淬火工艺(b工艺):下料→锻造(热处理)→抛丸→MT→粗车→焊接→精加工→钻孔、攻螺纹。


锻造余热淬火相比现行工艺,支重轮锻造余热淬火工艺节省了一次加热,工序简洁化,能源消耗降低。同时利用锻造工厂的先进锻造设备实现轮体精锻造,提高轮体材料利用率,从而实现了轮体成本降低。


2.轮体锻造余热淬火工艺


轮体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包含:棒料加热、锻造、专用淬火机床喷液淬火、回火等工序,设备及相应工序见图3、图4、图5、图6。

图3  支重轮锻造线

图4  锻造加热

图5  支重轮锻造图

图6  支重轮余热淬火

具体工艺为:坯料经加热到温度在1170~1230℃之间进行锻造,锻造余温在800~950℃进行喷液淬火,使用的淬火介质为浓度5%~10%的PAG淬火液,不同部位的冷却时间采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控制,喷液流量采用流量计进行控制,支重轮淬火后余温控制在150~250℃之间,最后进入炉内进行回火,回火温度控制在180~230℃之间。

3.锻造余热轮体质量检验


支重轮热处理后主要检查项目主要有截面硬度、晶粒度及机械性能检查。轮体采用线切割进行横向剖切取样,对不同部位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检测(见图7)。表1为支重轮锻造余热淬火表面硬度及硬化层深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通过不同部位控制喷液流量及时间,各部位表面硬度、硬化层深及心部硬度均符合技术要求。对锻造余热淬火的支重轮轮体与现行的工艺相比发现,余热淬火的支重轮硬化层较深,这是因为锻造余热淬火奥氏体化温度高,具用较好的淬透性引起的。

图7  支重轮硬化层深检测 

图8为轮体锻造余热淬火各部位晶粒度检查。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各部位锻造变形量及终锻温度不同造成各部位晶粒度相差较大,C处晶粒度3级,而轮沿A处较好位5.5级。现行工艺由于再次加热奥氏体化,各部位晶粒度无明显区别,且晶粒度一般均大于7级。

图8  晶粒度检测


在孔内处取力学性能试样进行检查(见图9、图10),图11~图14为内孔处力学性能对比结果,从中可以看出:

图9  取样位置

 图10  拉伸试样

图11  内孔处屈服强度对比

 图12  内孔处抗拉强度对比

图13 内孔处伸长率对比

图14 内孔处冲击韧度对比

(1)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两者无明显区别。


(2)伸长率与冲击韧度锻造余热淬火工艺优于现行工艺,这主要是因为锻造形变强化过程中的位错增殖率大大提高,产生大量位错缠结,形成位错遗传,导致小角晶界增多而引起的。


4.装机试验


通过轮体锻造余热淬火各项检测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其野外使作性能,我们进行了10台装机试验,装机过程中一边装现行工艺支重轮,另一边装锻造余热淬火件支重轮,通过一年多的跟踪验证,使用时间1393h,进行对比检测,锻造余热淬火支重轮无裂纹、无漏油现象,耐磨性能优于现行工艺支重轮,使用性能良好。

图15 装机试验

图16 野外检测


5.经济效益分析


锻造余热淬火支重轮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材料利用率的成本改善:以SD16支重轮为例,目前外协锻造厂家,材料利用率70.0%左右;利用现有PSH4450电动螺旋压力机锻造线,材料利用率可达到80.2%,每个半坯轮体可节省材料2.6㎏,每个轮体可节约材料费用10.8元左右。


(2)锻造余热淬火,减少后序热处理成本,按热处理费用可节约0.6元/㎏计算,每一个轮体可节约电能费用0.6元/㎏×30㎏=21元。


两项合计可节约31.8元/件,每年生产支重轮10万件,可节约成本318万元,具用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于我们

热处理生态圈”以热处理为核心报道方向,着眼材料、冶金、热成型、加工和结构等影响零件成品的整个链条因素,构建质量生态圈的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