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盲老娘被弃深山,乌蛇送她回家,却被剥掉了一身金鳞

 五香唐僧肉 2017-10-05

(本故事为作者原创,抄袭必究)

这个故事,发生在旧时的老鸹岭。

一日傍晚,当暮色降临时,几声呻吟从一个荒草萋萋的山沟里传了出来。

这座山沟叫野猪窝,平时人迹罕至,又多有野狼野猪之类兽畜出没,甚是凶险。而发出呻吟的,则是一个鬓发银白腰身佝偻的老太。

“老人家,此地不安全,你为何独自在这儿?”蓦地,一声询问声响起。

老太听到了,抹抹眼泪摸索着想站起,却又侧歪着跌坐下去:“你是谁?我,我,”

敢情,老太双目失明,不能视物;脚踝也扭伤了,半步都动不了。而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似有难言之隐。

“老人家别怕,我是来帮你的。”问话者的问声又起,“你能告诉我你住哪儿吗?我送你回去。”

目盲老太听言,浑浊老泪顿从干瘪的眼窝里汹涌而下:“人老了,眼瞎了,不中用了。唉,还是让我留在这山沟里喂狼吧。”

悲泣声声,哽咽不止。原来,这目盲老太姓宋,年已七十有二,是被儿子遗弃到野猪窝的。为啥遗弃?说来能叫人气炸肺——

宋老太的老伴去世早,是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大了四个儿子,分别叫钟仁钟义,钟礼钟孝。三年前,均已娶妻成家的钟家四子碰头一商量,在赡养瞎眼老娘这档子事上达成了一致:轮养。

一年十二个月,四个儿子,三四一十二,一家养仨月,不偏不向谁也不吃亏,这一年就轮到了头。可轮着轮着,出差头了:

这年是闰年,闰六月,共十三个月!

这多出来的一个月,谁养?且说老二钟义养够了四五六月,便把老娘往老三钟礼家送。钟礼当场横了眉立了眼:按规矩,我养七八九月。这个月,是几月?钟义说,闰六月。老三钟礼嗓门陡高:闰六月也是六月,背回去!喊完,“砰”的一声撞上了门板。

老二钟义见状,也蹿了心头火:既然都不养老娘,那我扔野猪窝去!

就这样,宋老太被遗弃进了野兽出没的深山沟。

“逆子不孝,真是混账。”那问话者听罢,骂了一声又道,“老人家,来,我背你回去。哪个儿子对你好?你想去谁家?”

“唉,都一样。”宋老太边喃喃边淌眼泪儿,但在摸到问话者的那刻,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你、你……不是人?!”

没错,问话者确实不是人,而是一条通体泛绿、且能人言的圆头乌梢蛇!

这条乌梢蛇,已在深山老林里修行了近千年。宋老太业已忘记,早在四五十年前,一天,正修炼到紧要关口的乌梢蛇突遭白狐袭扰,被咬得遍体鳞伤,危在旦夕。万幸宋老太经过,赶跑了白狐。俗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可况,那可是救命大恩啊,必须得好好报答。

当晚,乌梢蛇便驮着宋老太,只几个腾跃就到了钟家老大钟仁家,曲尾敲门。听得院中脚步声起,乌梢蛇从头上起下一块盘状鳞片,接着开了口:“我把老娘给你送来了。好好赡养,别让娘寒了心。”

说罢,乌梢蛇将鳞片塞给宋老太,腾身而去。很快,钟老大打开了门。只一眼,便惊得两眼放亮。

天呐,老娘的手里,竟握着一大块光灿灿的金片!

故事至此,如果你以为宋老太的生计,会从此有了着落,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短短数日后,脚伤未愈的宋老太又被遗弃进了野猪窝!

乌梢蛇听得呜呜悲哭,再次来到了宋老太面前,再次驮起她,奔去了钟老四钟孝家。老二刚养完娘仨月,老三不收,老大不要,也只能去老四家。

站于院前,乌梢蛇正欲挥尾敲门,忽听身后窸窣声起。不待回首查看,一张柔韧大网已兜头罩下,将它扣了个结结实实无从可逃!

“大哥,逮住了!”

“老三,快使劲啊,拖进院里去——”

接下来,从钟家四兄弟的亢奋叫喊和老娘气愤质问声中,乌梢蛇听出了大概——上次送老娘去钟老大家,当它起鳞片时,恰被赶来商量筹钱,要给老娘发丧的其它三兄弟躲在墙角,瞧进了眼里。

老娘没死,有条大蛇在帮她!

啧啧,那大蛇的身上居然长满了金鳞片!那就抓住它,把金子全起下来!说不定,那蛇胆蛇肉吃了还能延年益寿呢!

说做就做,绝不客气。于是,钟家四兄弟扎堆一合计,动了杀蛇夺金之念。眼下,蛇既入网,赶紧宰杀,一面夜长梦多。钟老四本是个杀猪匠,当即操刀在手,照着乌梢蛇的脖颈就捅了刀子。

老娘虽看不见,却能听得到,踉跄扑来阻拦,却被钟老大用力一搡,径直摔得昏死过去。

短短片刻,钟家四兄弟便砸烂了乌梢蛇的头,刺啦刺啦,亦剥落了一地金光闪闪的鳞片。

“大蛇完蛋了,我们发财了!”老四钟孝瞪着通红双眼嘶喊。

但,让四兄弟做梦都没梦到,那乌梢蛇竟又活了,破皮而出,顷刻化作一条金龙,腾空跃升。而龙尾疾扫,顿将他们全抽得横飞出去,撞墙的撞墙,撞树的撞树,一个个脑浆迸射……

是夜,左邻右舍听得钟老四家惨叫连连,又见一道龙状金光冲天而起,转瞬便隐入了黑黢黢的夜空之中。及至天亮,怯怯进院,发现院中躺着四兄弟的尸首,还有一条偌大蛇蜕,老娘则不见了踪影。

后来,有人传扬,说正是钟家兄弟的忤逆不道和贪婪无度,剥了乌梢蛇的硬壳,歪打正着成全它飞升化龙。至于宋老太,则被龙驮往一个胜似仙境的地方,安享晚年去了。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个民间传说罢了,不必探究真假。但有两点倒需谨记:

为人子,不尊不孝,不如禽兽;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故事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