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盈江拥有中国科学家首次命名长臂猿新种——天行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最大种群!

 自来自去的人生 2017-10-05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大山之魂 / 拍自盈江

1月12日上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云南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针对云南省高黎贡山的一种长臂猿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认为这是一个长臂猿新种,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介绍,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五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耗费近10年的时间,针对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附近的一种长臂猿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后完成的论文,确认其为一新物种,并命名为天行长臂猿(学名:Hoolock tianxing),也称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对一种长臂猿进行命名。该研究论文,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1日,在《美国灵长类学报》发表,这意味着这一研究成果已得到全球最为权威的灵长类专家们的认可。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谢建国 / 拍自盈江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孙晓宏 / 拍自盈江

2008年-2009年,范朋飞的研究团队对我国的白眉长臂猿种群和分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先后在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大塘、赧亢和板厂,盈江县支那乡开展了长期艰苦的研究。从摄影师赵超拍摄的面部照片发现,我国的白眉长臂猿没有白胡子,眼窝下也没有白毛,眉毛比较细而且眉间距很大,雄性长臂猿的阴部毛色是黑色或者棕色。雌性白眉长臂猿眼窝间的白毛比较少,眼周白毛也很少;东白眉长臂猿眼窝间白毛浓密,眼周有明显的白毛,形成明显的白色脸环。其形态与之前可知的两种白眉长臂猿存在明显的差异。


典型的东白眉长臂猿(C,G)和天行长臂猿(D,H)的面部特征对比。上排为雄性个体,下排为雌性个体。(图片来源:http://www./article/441955/)


为证实我国的白眉长臂猿是个新物种,范朋飞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蒋学龙、何锴博士等拟定了研究计划,联系国际上的长臂猿专家开始合作研究。

不同的合作者查看了分别馆藏于中国、美国和欧洲多个博物馆的122号白眉长臂猿标本。国际著名灵长类分类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olin Groves教授提供了他50年前描述命名东白眉长臂猿时的所有原始数据,认同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形态差异。纽约大学的Alejandra Ortiz博士和她的助手Clare Kimock测量了藏于美国的白眉长臂猿标本牙齿,并进行了几何形态学分析。发现我国这个种群的牙齿确实与西白眉长臂猿和东白眉长臂猿的牙齿形态有明显的差异。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ROY / 拍自盈江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大山之魂 / 拍自盈江


专家介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原来隶属于东白眉长臂猿,研究工作者经过分类学研究之后,将它从东白眉长臂猿中独立出来。根据目前世界上博物馆现有收藏标本信息和野外观察记录,专家初步认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即东部以怒江为界,西部以伊洛瓦底江及其上游恩梅开江为界。国内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和德宏州盈江县。

同其它长臂猿一样,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其栖息地海拔跨度很大,从海拔500米左右至海拔2000多米都有分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甚至栖息于海拔2700米的森林中,作为一种热带性质的物种,高海拔的冬天对它们来说是一严酷的考验。

由于调查不够深入,目前种群数量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国内,其种群数量不容乐观,据范朋飞教授等在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分布区非常狭小,仅在3县(区)有分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且呈现出明显的片断化分布,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保存有白眉长臂猿不到20群,数量60-70只,其他种群分布在盈江县苏典乡、支那乡和中缅边境的腾冲县猴桥镇。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是生活家庭群中,群体很小,一般3-4只,由一对成年个体及其后代组成。繁殖率较低,首先是性成熟相对较晚,一般要到6-8岁,当性成熟的个体离开母群形成自己的新群体时,其年龄可能已经是8-10岁;其次,一般是3-4年才产1胎,且每胎1仔,怀孕期在200天左右。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帕保安 / 拍自盈江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亦诺 / 拍自赧亢


作为典型树栖小型类人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面临着盗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干扰威胁,因此,尽管缅甸种群数量尚不清楚,但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标准,专家们在研究论文中建议将其评估为“濒危”等级,以唤起全社会对这一物种保护的关注。但是针对分布于我国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考虑到近二十年来,该物种在泸水、陇川、瑞丽已难觅踪迹,种群小且片断化严重,因而应该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不过可喜的是,中国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首先,尽管是一个新种,但作为长臂猿物种,它享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其次,有近50%的种群栖息在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这些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通过保护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眉长臂猿之乡”,通过这一品牌称号加强宣传与保护。

尽管如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还是面临着种群小、栖息地片断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外的干扰严重等致危因子的影响。同时,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为跨境分布物种,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存在极大困难,如:境外火灾与偷猎也影响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因此,针对主要威胁因素,建议加大跨境联合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可能的偷猎行为;结合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加强栖息地保护与管理;通过科学调查与评估,加强种群间栖息地廊道保护与建设;加强社区群众保护意识教育,特别是物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科学研究,如生境退化、小种群及片断化等对长臂猿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青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