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引力波

 bxud 2017-10-06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工作原理



从预测到现实:引力波的搜寻史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质量或者能量造成的时空翘曲;

1916年,爱因斯坦预测,沿一定路径旋转的大质量物体会产生时空涟漪,即引力波;

1936年,爱因斯坦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了重新思考,在一份手稿中指出引力波不存在(后来,审稿人指出其中一处错误);

1962年,俄罗斯物理学家M. E. 赫尔岑施泰因V. I. 普斯托沃伊斯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检测引力波的光学方法,但没有引起注意;

1969年,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声称自己使用大型铝柱检测到了引力波,但没有通过重复实验验证;

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雷纳·韦斯独立提出了检测引力波的光学方法;

1974年,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围绕中子星运行的脉冲星因为引力波辐射而速度减缓,这项研究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

197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向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提供资助,开展LIGO的设计工作;

1990年,NSF同意向LIGO实验室提供2.5亿美元资助;

1992年,LIGO确定设施选址——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2年后正式动工;

1995LIGO的合作方、德国的GEO600引力波检测仪开始动工,并且于2002年开始接收数据;

1996年,意大利的VIRGO引力波检测仪开始动工,2007年开始接收数据;

2002年至2010年,LIGO初运行,没有检测到引力波;

2007年,LIGOVIRGO团队同意分享数据,形成全球性的单一引力波检测仪网络;

2010年至2015年,研究团队对LIGO检测仪进行了价值2.05亿美元的升级;

2015年,升级后的LIGO9月开始首次检测运行;

2016 211日,NSFLIGO团队宣布成功检测到引力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