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确洗手”

 血液病知识库 2017-10-06

再障患儿,特别是重型再障普遍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弱,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的前后需要做好手的卫生,防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手污染是造成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据有关文献报道,经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而彻底洗手可以使感染率下降50%,且成本低。

所以洗手是重型再障患儿预防感染最直接 、最简单 、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再障儿童抵抗力低下,极易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保障患儿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确洗手”有6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Ps:整个洗手过程不应少于15秒。

备注:重型再障患儿洗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使用洗手液洗手(肥皂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引起细菌的生长繁殖)。家庭成员不能共用擦手毛巾,以免洗手后再次污染。擦手毛巾要一人一用、定期清洗消毒,干燥悬挂在水龙头上方,方便取用。

②:存在感染问题的再障患儿或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于消毒液浸泡或用消毒液搓擦双手。常用的消毒液有:500~1000mg/L碘伏溶液、500mg/L有效氯溶液等。

③:手的消毒时机通常在大小便后,接触不干净、污染的事物后,饭前饭后,服药后等等。

预防再障感染问题甚至会细微到小小的“洗手”,但再障患儿的家属们千万不要害怕麻烦,感染可是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阶段中的“三大杀手之一”。

想咨询及查看更多疾病知识,可添加文章图片右下角(下方)的公众号。

xuf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