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能平定安史之乱,这几个文官居功至伟

 KyunraWang 2017-10-06
2017-10-06冷热军事史38评

作者:小月饼

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镇守大唐北境的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兴兵作乱、南下犯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达八年、堪称唐朝历史转折点的安史之乱爆发,持续几十年的开元盛世戛然而止。

在安史之乱广阔的战争舞台上,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群英荟萃、各领风骚,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少有人注意到,对于唐王朝来说,整个平叛过程从战略防御到相持阶段的转折点,却是这些职业军人、高级将领之外的文官实现的。

安史之乱之初,安禄山叛军二十万南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河北二十四州郡旬日异色。关键时刻,进士出身的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共同举事、起兵讨贼,成为唐王朝楔入安史叛军后方的两大钉子。

安禄山

在颜氏兄弟的坚决抵抗下,河北十七郡军民杀安史守将反正,合兵二十万,共推颜真卿为盟主,与正面抵抗叛军进攻的潼关、朔方、太原唐军遥相呼应、内外夹击,大有一举平叛之势。而此时,另有一支由文人官员率领的军队镇守于河南要冲,保卫着江淮地区免受叛军荼毒。这就是本文主角——唐真源令张巡。

文人带兵的平叛功绩

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年进士。初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令,执法严明、政绩显著。后因得罪奸臣杨国忠,被贬为远离京城、地处河南的真源令。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以贼将张通晤率偏师进攻河南,企图夺占江淮财赋之地。唐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叛军,并逼张巡为长史。张巡誓死不从,率众起兵抵抗。而雍丘令令狐潮也投降叛军,形势危急。张巡当机立断,利用令狐潮外出洽降之机,与雍丘军民里应外合,控制了雍丘局势,将叛军拒之城外。

张巡

然而此时,张巡手下只有义军两千、孤城一座,但智勇双全、才干过人的张巡却以小城雍丘为舞台,开启了一场“连环花式虐令狐”的好戏。

令狐潮攻雍丘不利,企图对张巡开展政治攻势,苦心劝降,张巡反拿出当年考进士的基本功,给令狐潮上了一堂义正词严、忠君爱国的政治课,让他羞赧而去。

令狐潮好不容易筹集了数百艘船的盐米粮草,被张巡侦知。张巡立即派精兵乘夜缒城而出,劫夺盐米千斛,其余的一把火烧掉,让令狐潮欲哭无泪。

雍丘守军箭矢用尽,张巡便派人扎了一千多个稻草人,乘夜放下城来。叛军争相用弓箭射之,结果被白白骗去了数十万支箭。第二天,张巡用真正的士兵穿着黑衣,再次缒城而下,叛军以为唐军又以稻草人骗箭,听之任之、不设防备,结果张巡的五百名死士对叛军营地发动突然袭击,打得叛军大败而逃。心理战被张巡玩得炉火纯青。

雍丘守军木料用尽,张巡就诓骗令狐潮说自己要逃跑,请叛军退后三十里行个方便。令狐潮信以为真,率军退后,张巡赶紧派人将叛军营地的营帐悉数拆毁,将木料运回城内用于防御工事,叛军再次吃了哑巴亏……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笔者相信,此时令狐潮的内心是崩溃的。几番较量之后,百般无奈的令狐潮撤回陈留。雍丘之战,以张巡的胜利和叛军的失败而告终。

在河北颜氏兄弟和河南张巡的有力策应下,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以朔方、太原为基地,在北部战线攻入河北境内,并颇有斩获。在长安一线,高仙芝、封常清争取时间构筑潼关防线,将叛军崔乾佑部阻挡于长安脚下。

郭子仪

几十万叛军被限制在北不过范阳、西不出潼关、南不逾河南的有限地域。假以时日,待潼关正面之敌师老于坚城之下,朔方、河东唐军主力便可直捣范阳、一举平叛。

然而就在此时,唐玄宗急于求成,催逼镇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玄宗西逃、长安沦陷,本已逐渐好转的形势急转直下。

局势的恶化也波及河北河南战场,颜杲卿固守常山、寡不敌众、城破被杀;颜真卿也放弃平原郡,率众渡黄河投奔即位灵武的唐肃宗,河北敌后抵抗力量丧失殆尽;张巡率主力三千退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合兵一处,承受叛将尹子奇十余万大军的大举进攻。长达十个月,气壮山河的睢阳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颜杲卿

张巡入城后,太守许远自认军事指挥才能不如张巡,主动让贤,以张巡为睢阳主将,自己则专门负责粮草筹措和后勤保障。张巡率七千守军与叛军激战十六昼夜,有时一天打退叛军二十余次进攻,毙伤敌两万余人,大将南霁云还射中敌主帅尹子奇左眼,几乎将其活捉,守军士气大振。

虽然胜仗连连,但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没有改变。随着战事的持续,叛军围困日紧,睢阳城内的消耗殆尽。到后来,士卒每天每人只能分到一勺米,掺杂树皮,煮纸而食,能战者仅千余。

在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拒绝支援、见死不救的情况下,众将商议放弃睢阳,向东转移。张巡、许远则认为,睢阳地处江淮门户,“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遂决定坚守睢阳到最后一刻。

十月癸丑,叛军攻城,守军困弱不能战,睢阳遂陷。张巡、许远和守将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被害,持续十个月的睢阳保卫战就此结束。睢阳之战异常惨烈,战至最后,守军存粮告罄。全城老幼被食者约三万余口,城破时,幸存者只剩四百。

虽然代价巨大,但是张巡和睢阳守军“杀贼卒十二万人”,大量歼灭了叛军有生力量,使江淮富庶之地免受战火荼毒,也掩护了江淮财赋的西运,为唐王朝的最终平叛争取了宝贵时间,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安史之乱路线图

武将与宗室皆不可靠

虽然此时至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束还有五年时间,唐军和安史叛军还要在河南、河北、关中进行反复争夺,但张巡和睢阳军民的出色战绩已经将战线牢牢锁定在了江淮以北。

凭借江淮、巴蜀源源不断的财赋粮饷,朔方、河西、安西、回纥的精兵强将,唐王朝最终平叛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对于藩镇跋扈、饱受冲击的唐王朝来说,张巡、颜杲卿的英勇抵抗、就义成仁还有着别样的意义。

安史之乱前,边将难治、尾大不掉的现象就已显露。叛乱期间,唐王朝对各地军队的调度,也难如臂使指、指挥自如,名将哥舒翰的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

安史之乱前的唐帝国

安史之乱前,为制衡安禄山,同样是胡族将领的哥舒翰被唐王朝任命为朔方、河西、陇右三镇节度使,晋封西平郡王,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叛乱初期,哥舒翰在高仙芝、封常清被杀后,就任潼关唐军守将。

出于尽快平定叛乱的愿望,也由于对手握重兵、近在咫尺的哥舒翰的忌惮,杨国忠怂恿唐玄宗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而哥舒翰及其部将对杨国忠的弄权和唐玄宗的昏庸同样心怀不满,王思礼等部将皆劝哥舒翰当机立断,诛杀杨国忠,以消除叛军“清君侧”的口实。

虽然哥舒翰并未同意,但却斩杀了杨国忠派来监视哥舒翰大军的将领杜乾运,还吞并了他的万余军队。虽然杨国忠是权奸不假,但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在手握军队、专征一方的大将眼中,唐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然不再神圣。或忠或叛,只在将领的一念之间。

正是由于对武将的忌惮,平叛过程中,玄宗、肃宗、代宗一而再、再而三以边令诚、鱼朝恩等宦官为监军、“观军容使”,对前方大将进行监视掣肘,使平叛之路更加曲折。率军收复两京,对唐室有再造之功的郭子仪被免去军职,赋闲后方;出身胡族、屡立战功的大将李光弼在平叛之后,被朝中的权宦鱼朝恩、程元振合谋诬陷,竟然忧死,令人扼腕。

李光弼

唐玄宗在西奔入蜀途中,有感于唐朝宗室的孱弱,任命诸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吴王李祗、虢王李巨,皆授以专征之命,永王李璘则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在这种情况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历史很可能重演。特别是这个永王李璘,眼见中原板荡、唐廷衰微,便欲依琅琊王司马睿故事,割据江左、“另立中央”,所幸图谋未成,最终兵败,但宗室不足以拱卫朝廷却已然成为事实。

唐玄宗

大唐王朝的最后依仗

武将手握重兵、宗室孱弱又不可信,环顾四周,唐王朝能够真正信任和倚重的力量只剩下饱读诗书,又兼具地方行政才干的文官集团。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相比武将和宗室,文官带兵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抵抗意志坚定。安史乱起,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即高举忠义大旗,起兵讨贼,河北本已不可收拾的局面为之一新。

张巡在叛军大举南进,杨万石、令狐潮等一干上司同僚屈膝投降的不利情况下,率众痛哭于玄元皇帝祠,宣布起兵。尔后,在两京不保、王命不通,六名大将意欲投降的情况下,镇守雍丘的张巡设天子画像,率军朝拜,当场斩杀六人,坚定了守军的抵抗意志。叛将令狐潮企图劝降张巡,反被张巡责以大义,悻悻而归。

常山、睢阳城破被擒后,颜杲卿和张巡的表现如出一辙,皆骂不绝口、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在史册中留下义烈千古、浓墨重彩的一页。

其次,满腹经纶,又兼具行政才干,发挥作用明显。颜真卿、颜杲卿兄弟是《颜氏家训》的作者、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的后人,家学渊源深厚;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新唐书》等史料都记载,张巡满腹经纶、过目不忘,为文从不立稿。

颜真卿

儒家经典中的治乱兴替故事,让他们对时局的发展和战略战术的制定更加具有洞察力。安史之乱前,平原太守颜真卿便断定安禄山必反,但作为安禄山下属的他不动声色,一方面以纵情诗酒、文人雅集的方式迷惑安禄山,同时暗中加固城池、结纳豪杰、筹措粮饷,为即将到来的平叛做准备。

因此安史乱起,颜真卿能第一时间在河北敌后竖起义旗,为天下仰慕。张巡更是深得兵法之要,以小城雍丘、睢阳为舞台,凭借手下不满万人的队伍,面对十多万久经沙场的叛军,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争大剧,成为城市保卫战中的经典战例。

再次,贯彻中央命令坚决果断、不打折扣,保证政令畅通。颜真卿起兵后,唐肃宗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又加河北招讨使。颜真卿克服身处敌后,音讯不通的困难,以蜡丸封书向朝廷陈事,并将肃宗诏令宣谕四方,在叛军盘踞之地重建朝廷威望。明末李贽盛赞颜真卿为“好尚书”。

唐肃宗

张巡起兵雍丘后,立即派人与担任河南节度使的吴王李祗取得联系,李祗即以东全部委任张巡节制。睢阳保卫战后期,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命张巡将睢阳一半存粮调往濮阳、济阴二郡,张巡、许远虽坚决反对,但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也直接导致存粮不足,睢阳城破。

正因为如此,唐王朝才赋予颜氏兄弟、张巡等平叛战争中表现忠勇的文臣莫大殊荣。乾元元年五月,肃宗追赠颜杲卿为太子太保,定谥号忠节,追封其妻崔氏为清河郡夫人。睢阳克复后,唐肃宗下诏,赠张巡扬州大都督,许远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睢阳、雍丘赐徭税三年。

大中年间,唐宣宗图张巡、许远、南霁云像于凌烟阁。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历代帝王的加持,张巡、许远作为忠义典范流芳千古、名垂青史。

唐宣宗

然而,唐王朝随后在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党争不休的泥淖中逐渐沉沦,终于失去了以文官系统为基础,重新整合政权和国家的机会,走向灭亡。经过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动荡,历史最终进入了北宋相对统一平稳的时期。

通过对晚唐和五代历史教训的汲取,两宋以完善科举、收回兵权为手段,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官僚政治和以理学为基础的正统儒家意识形态,将军事指挥纳入到了文官体系进行制度化运作,基本根除了武将跋扈对王朝统一和政权稳定的威胁。由是观之,张巡、许远、颜氏兄弟不仅建功于当时,且影响深远,可谓功莫大焉。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