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作物病害巧归类与妙防治

 海底丛林 2017-10-07

作者简介:

杨景勇,小农夫农业创始人,从事了十年农技推广工作,常服务于一线,深知农业滥用农药化肥激素的现状。为了让刚出生的孩子吃上安全食品而开始了租田种菜,后来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也能吃上放心菜而创办了武汉市小农夫农业有限公司,“让菜有菜味儿,肉有肉味儿,人更有人味”是他追求的原味生活。

  

植物和人一样,也会生病,也会不舒服,而且生病的种类也非常的多,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和分类清楚是什么病?什么原因造成的?专业人士也需要多年的实操经验才能了解,因此对农业生产管理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识别与防治采用的是《病害病理学》的西医方式来学习的,系统学下来至少三四年,再加上实践没有十年的功底难以驾驭如此繁多的病虫害防治。而中医却将人类众多的病痛归为十八症,再以“望闻问切”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所调整,虽然也很精妙,但入门和一般的问题处理起来会方便许多。基于此,为了众多非专业的农业实操者,我结合这些从事农技推广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归纳整理了部分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一、简述

各类农作物常见病害种类繁多,在实际生产中更是千变万化,但根据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种类可以分为三类,即高等真菌、低等真菌和细菌。其中前两种一般是由于田间营养过剩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一般是由于田间营养缺乏,作物长势较弱引发的。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表现一般是呈点、斑、干粉、锈、毛状,这类病害可以用硫磺和木霉菌防治。低等真菌病害引起的病害症状表现一般是疫病、霜霉病,这类病害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薄、透、破、腐、烂、臭,这类病害可以用春雷霉素。


相关病害统计分类如下:

1、点、斑、干类:炭疽病、黑痘病、褐斑病、靶斑病、轮纹病、黑星病。

2、粉、锈、凸类:白粉病、锈病。

3、毛、霉、萎类:灰霉病、赤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

4、霜、疫、猝类:霜霉病、疫病、猝倒病。

5、薄、透、破类(指的是患病部位的症状,例如,叶片患病部位会越来越薄,太阳底下照有透明的感觉,发病后期该部位会破裂):角斑病、白斑病、溃疡病。

6、腐、烂、臭类:软腐病、黑腐病、青枯病。


二、不同类病害的防治策略

1、点斑干类

  黑点、白点、斑块、这些有明显破坏组织的症状我们统归为一类!其共同特点为:   

    A: 都有明显的点、斑症状,而且症状比较明显;

    B: 随着发病程度,逐渐干瘪;

    C: 此类病害同属于高等真菌。

常见点斑干类病害


防治方案:

    A: 注意忌忽干忽湿,不在高温天气浇水管理;

    B: 提前用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浇灌,增加有益菌菌群,提前占位;

    C: 发病后及时喷洒或浇灌酵素,增强抗病能力;

    D:  抗菌药剂一般可选用硫磺(80%)1000倍处理,注意个别敏感作物避开30℃以上高温天气。


2.粉锈凸类

  有粉末的、有锈斑的、在作物表皮之外的粉末状物品,归为一类!

   共同特点:   

    A: 都有明显的粉末状物品附着在作物表面,用手可以擦拭的到;

    B: 此类病害喜欢高温干旱,天气越热越干,发病速度越快;

    C: 此类病害同属于高等真菌;

    D:   此类病害病状一般都在叶片正面。

常见粉锈凸类病害

防治方案

    A:注意勿过于干旱,做好及时灌溉;

    B:抗菌药剂一般可选用硫磺(80%)1000倍处理,注意个别敏感作物避开30℃以上高温天气 ;

    C:发病后及时喷洒或浇灌酵素,增强抗病能力;

    D: 此病主要在氮肥含量偏高,密闭不通风和高温环境下发病偏重,因此应注意疏剪、通风透光。


3.毛、霉、萎类

  长毛、长霉层、萎蔫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毛霉等越明显,其共同特点:

    A: 都有明显的粉末状物品附着在作物表面,用手可以擦拭但不粘手;

    B: 此类病害喜欢低温高湿,温度越低湿度越大,发病速度越快;

    C: 此类病害同属于高等真菌,但不同菌源;

    D:   此类病害侵染果子、叶片和根部。

      常见毛霉萎类病害

 


灰霉病病菌

枯萎病(镰刀菌)病原菌

 

防治方案

    A:注意调控温度和湿度比例,增强通风透光及温度的提升;

    B:抗菌药剂一般可选用(哈慈木霉菌)处理,需要提前预防,在苗期既开始预防;

    C:发病后及时喷洒或浇灌酵素,增强抗病能力。


4、霜疫猝类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 自然灾害之后,常伴随着急性传染疾病的大发生,特别是烈性瘟疫,可能朝发夕死,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比喻疫病就像瘟疫——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天灾:  大雨、冰雹、霜冻、高温、高湿、低温。

    A:霜、疫、猝等病害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病部位会有一层像霜一样的霉层;

    B:这类病害还有一个特点是发病和传播速度非常快;

C:此类病害同属于低等真菌,鞭毛菌。

常见霜霉病

 

 常见疫病和猝倒病


防治方案

    A:天灾来临前做好防御工作(覆盖、遮蔽...),减少伤病途径;

    B:提前用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浇灌,增加有益菌菌群,提前占位;

    C:灾后及时喷洒或浇灌酵素,增强抗病能力。


5、薄透破、腐烂臭同属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是发病速度比较快,防治方法比较单一,用药不慎对人有较大影响,需要注意管理方法,细菌由于个体比较大,一般发病要与外部环境因素相配合。其共同点:

    A:此类病害发病会有臭味、病状变薄、后期破裂;

    B:这类病害还有一个特点是发病和传播速度非常快;

    C:此类病害同属于细菌性病害。

常见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案

    A: 细菌侵染一般伴随着大风、大雨或修剪、整枝等农事操作之后;

    B:提前用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浇灌,增加有益菌菌群,提前占位;

    C:病后及时喷洒或浇灌酵素,增强抗病能力;

D:发病重时,需要用春雷霉素喷施或灌根,及时消灭控制菌群数量。

 

以上为常见作物病害简单的症状辨别依据,并给出了针对不同病害的应急处理措施。然而事有本末,从事生态(有机)农业,其根本在于防,而不在于治,所以各位在掌握各类病害的鉴别与应对方案的同时,更要注意土壤改良和农田生态多样性的修复,恢复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才是根本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