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都没了!昆明人还能在哪度过夜生活? TOP最云南文章

 来二两爱情 2017-10-07

内容概要:

1. ”94年的老咩懒懒地打了个哈欠。

2. 每天晚上,他都要站在广场上拉客人,然后根据客人的消费情况拿提成。

3. “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的就是天籁村、火鸟、饮相恋这些吧。

8月15日

昆都停止一切经营活动

8月16日上午10点

昆都全面停水停电

8月20日

昆都夜市全面封闭

昨夜,雨后的昆都迎来最后的狂欢

多家酒吧已经搬迁

快到晚8点了,戴青(音)正忙着将客人的预订信息录入系统,录到第98个客户时,他抬起头说:“还剩三分之二没录完。”这是“天籁时代”酒吧在非节假日时少有的现象,但戴青和他的同事似乎早已预料到了。

客源爆满让戴青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时间思考这是否是最后一夜,他们必须在客人到来之前准备好一切。

程浩波在与“天籁时代”隔了两条巷子的苏荷酒吧实习,因为和“天籁时代”属同一家公司,所以也和他们一样,在昆都店关闭后迁到新亚洲体育城。与店里其他老员工不同,程浩波是为了新店开业而来昆都实习的,他说新店还在装修,月底就会重新开业,而很多老员工也会跟着迁到新店,“当然,也有人因为距离太远,就离职了”。

在“天籁时代”隔壁,“v.cie”酒吧的销售员小王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今年只有18岁的他在“v.cie”工作已经半年了。每天晚上,他都要站在广场上拉客人,然后根据客人的消费情况拿提成。每个月,小王可以赚到三四千元钱。

“酒吧会搬到新亚洲体育城那边,但我们这边已经走了很多人了。新店消费环境和昆都不同,我能不能适应新环境还不一定。”小王说,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同年龄人群赶来告别

快8点半时,李昕蓓和她的同伴从小王身旁走过,径直走向了旁边的尚尚KTV,在209 包房里,她等到了陆续应约而来的同伴。这群人原本互不相识,只是因为李昕蓓在微信群里的号召而聚集在一起。

事实上,距离李昕蓓上次来昆都玩儿,已经有1年多了。“中午听同事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在群里发了条消息,号召大家一起来唱歌。”

身为90后,李昕蓓对昆都记忆深刻。她的朋友很多,经常到昆都玩,“20岁到22岁这几年,我一周要到昆都玩好几次,所以昆都也算是我的一段青春记忆”。

在李昕蓓的同伴中,60后的潘女士开启了K房里的首唱,一首《甜蜜蜜》过后,同伴们打破生疏感,开始狂欢。潘女士是上海人,在昆明生活了30多年,因为做生意,昆都经常是她和生意伙伴应酬的地方。因为就住在附近,白天,潘女士还会到附近吃饭,路口的那家牛肉米线的味道让她难忘。

9点过后,昆都的广场上人越来越多,出现了只有节假日才有的热闹景象。

90后的小卢和小陆选择在“S.MUSE”酒吧进行最后一夜的怀念之旅。小卢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小时候,父母会带她到附近的烧烤店吃烧烤。到了高中,才和朋友踏入附近的酒吧。如今,小卢和小陆都已经进入职场,昆都成了他们和朋友一起成长的见证。“今晚,我们和昆都告别,也相当于是和我们的青春告别吧。”小卢说。

昆明夜场记忆:江湖30年间经历数次更迭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昆都停止经营,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而昆都从崛起到谢幕,其实只是昆明夜场进化史中的一个片段,在它之前和之后,昆明的夜生活从不缺少喧闹和激情。

上世纪80年代:宝善街、祥云街、南强街“三国鼎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昆明的夜场就已初现端倪,并渐成气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娱乐项目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下了班跳跳舞,就是最大的娱乐了。

华灯初上,不同于白天的车水马龙,晚上的宝善街似乎更加热闹。当年,宝善街、祥云街、南强街灯火通明,逐渐形成了“三国”的局面。上班族来到这里,喝几杯啤酒,唱两支歌,和朋友相约跳跳舞,以此赶走一整天的疲惫。

不喜欢跳舞唱歌的人会大多会选择到祥云街的“全景”看场“电影”。那个时候,电影院不像现在这么多,家里的电视能收看到的节目更是屈指可数。于是,大家来到“全景”租录像带来放,“全景”有一格一格的小房间,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租录带像观看,互相也不会打扰。这大概就是昆明最早的夜生活吧。

上世纪90年代:昆都、金马坊“两头独大”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昆都的兴起给昆明人提供了娱乐的新去处。

“那个时候,很多娱乐场所都是上面可以打牌,下面有卡座,还可以点歌唱。”在孙女士的印象里,当年就像是半个昆明城的人都聚在昆都。“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的就是天籁村、火鸟、饮相恋这些吧。”回忆起青春年少的往事,孙女士笑了:“我们那个时候因为不敢回去太晚,所以来得都比较早,会在校服里面穿着自己的衣服,来的时候就把校服脱了。”

随着昆都的兴起,金马坊也紧随其后,各类酒吧层出不穷,一时间竟有和昆都分庭抗礼的意思。

其中,较有名的是七米九、亚高、骆驼。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暖橘色的灯光,满墙色彩斑斓的海报让骆驼风头一时无二。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对骆驼有着自己的记忆。

“骆驼和我年纪一样大。”94年的老咩懒懒地打了个哈欠。“以前有座天桥直接通到骆驼,后来天桥拆了,感觉特别好,可以从里面俯瞰整条街。”除了酒,骆驼对老咩的最大吸引就是儿童汉堡了。“那种汉堡很小,每一个上面都插着牙签,很老派对不对?”对于这种汉堡,老咩连说了3个“超好吃”。

2000年以后:娱乐新江湖遍地开花

“现在的夜场越来越商业化了,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喝的是情怀,现在喝的是钱。”对于夜场轻车熟路的友达以上说,在昆都与金马坊的壮大之下,北市区的翡翠湾也在悄然崛起,俨然一副后起之秀的派头。

时至今日,如果你想要喝上一杯酒,大可不必从南跑到北。而现在的人似乎更喜欢安静地和朋友坐下来喝杯酒,当年昆都诱人的喧嚣已经显得有点过时。

对于曾经承载过很多人青春记忆的昆都夜市关闭,友达以上说,自己还是会难过。“今天我还打算去告个别,因为昆都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与青春,从幼稚荒唐到愈渐成熟,都在那里了。”友达以上和曾经的那个他第一次见面就在芭比。“那个时候吵完架我就去芭比等他。我知道他会去那里喝酒,卡28,他只会坐在那里,死都不会忘记。”

新的夜生活在哪里

下了一夜的雨,昆都夜市的酒气散了很多,踩在路上也不再有“嗞啦”的撕扯声。昨天上午10点的昆都平静得像一汪湖水,如果忽略那20多名来回巡逻的安保人员的话。

muse酒吧门口的变形金刚依旧守护着身后的“堡垒”,14日最后一夜的狂欢过后,昨天酒吧的大门已经紧锁。门口有两名穿黑色制服的安保人员在提醒过往行人:“这里已经关门停业了,不要过来玩了。”

昆都夜市的外围,有安保人员巡逻。进入昆都夜市的7个入口中,主入口和一个侧入口已被铁栅栏封闭起来,其余5个入口也都有安保人员执勤站岗,并用安全椎拦住通道,只留下能通行电动车的空隙。一名安保人员说,在所有商户搬离并将房屋使用权交还以后,剩余入口也会用水泥和钢筋隔离起来。

再往外走,几名工人正在整理昆都外围的网线。一位附近商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可能是昆都16日要停水断电,担心影响到我们小区的正常生活,所以重新排线。”

看着卷帘门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封条,有人感叹:“看来昆都时代真的谢幕了。”

昆都谢幕,昆明人还能去哪里过夜生活?如今的昆明夜场,早已脱离了单一的状态,比起被选择,市民宁愿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更适合的夜场。

亲民派——茭菱路酒吧街已有10年老店

在茭菱路上,不到800多米的街道,就盘踞着20多家酒吧,这里的酒吧,大多是比较安静的清吧。

每晚8点多,茭菱路就会热闹起来,人们三五成群,点上几杯调酒,听着音乐,谈天说地。

棕红的木门、雕花的木窗、复古装饰的卡座、随处可见的摇滚标志……几十平米的两层楼看起来虽小,却内容丰富。在两层楼之间,一个1平米左右的演唱台引人注意,木吉他、电子琴,墙壁上还挂着鲜红的国旗。这家名叫“绿汁”的酒吧是茭菱路上的老前辈了,至今已经开了11年。

“绿汁”的生意一直很好,最吸引顾客的,就是老板雄哥的歌声。从开业那天起,每到晚上9点半,雄哥的歌声就会准时响起。低沉的嗓音在幽暗的酒吧中回荡,顾客们静静地聆听,仿佛跟着歌声一起回忆。

“绿汁”是茭菱路上唯一一家木吉他音乐酒吧,因为独特的音乐气息,“绿汁”有很多铁杆粉丝,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喝酒、会友,更多的是和雄哥一起追寻音乐梦。“他很喜欢唱摇滚,在昆明的吉他圈里,他也算个名人。”唐小姐是“绿汁”的老板娘,谈起雄哥,她的脸上总带着自豪的笑容。如今,唐小姐和雄哥在茭菱路上开了两家绿汁酒吧,虽然面积不大,但承载着夫妻俩的梦想和回忆。

茭菱路上的小酒吧价格不算太贵,颇受二三十岁人群的喜爱。“价格比较亲民,我和几个朋友点了一打啤酒和一些吃的,也就两三百元。”市民罗先生偶尔会到茭菱路的酒吧小憩一会儿,至于会去哪家店,“你可以根据心情去选择”。

艺术派——创意和艺术街区 loft办公区 酒吧街区

智库空间、创库、山茶坊、公园1903……这些地方更适合文艺青年扎堆。在画满涂鸦的墙壁前合张影,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喝杯咖啡,在安静的美术馆里学画一幅油画,在生活馆里挑选一双舒适的棉拖鞋,在弥漫着麦芽香的酒馆里晃动酒杯,在一场音乐会上侧耳倾听……

沿着昆建路30度的小坡往上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色彩强烈的涂鸦墙,灰色和黄色的混合、蓝色与紫色的碰撞,奠定了智库空间年轻化的基调。

50米的上坡过后,有一个岔口:往前走是热闹的酒吧和美食,往右通往文艺的手艺坊和美术馆。在美术馆里每月会有7至8 场主题活动,包括漫展、音乐会、画展、行业交流会等。工作人员说,参与活动的人群层次丰富,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对应各自圈子里的人,每场活动室内可容纳200人,而活动的门票也在20至50元不等,有时甚至免费。

智库空间的整个风格偏工业化,整体建筑都呈现出一种硬朗的线条感,往前走就会看到几家颇有格调的酒吧和美食店。在一家韩国料理店,暖黄的灯光搭配抒情的音乐,吃饭的同时与好友谈天说地也是不错的选择,店内人均消费均在50多元。吃过饭后约上三两好友到旁边的酒吧共饮几杯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几家酒吧的消费都在人均80左右,没有吵闹的音乐,轻松地喝喝酒、聊聊天让更多年轻人感到自在。

在loft办公区域,一群身怀梦想的年轻人可以在明亮舒适的环境下交流创业心经,也可以在这里会见客户。“与其说是工作,更像是和老友来一场头脑风暴。”一位创业者说。

个性派——秘境M60 随心所欲

与智库空间一样,在普吉路47号的秘境M60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园,但与智库空间整体的工业化风格不同,秘境M60在装修上并没有特定的基调,用店里老板的说法就是“我们是随意的freestyle。”

美术馆、生活馆、餐馆、酒吧、摄影工作室……在秘境M60汇聚了各行各业有趣的人。常姐在这里开了一家电子烟体验馆,上周他们刚和圈内的小伙伴组织了一次活动,她说M60就像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汇聚的乌托邦,有些文化,比较小众,圈子也不大 ,但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话题和意义。

M60内举办的音乐会吸引众多年轻人

杨老师在M60一家美术馆工作,她经常和画友们一起教人画画,也举办自己的画展。在美术馆里不仅能学画画,也可以坐在高脚凳上喝着咖啡看一本书、刷一部剧。这周六,美术馆将举办一个萨克斯演奏会,而她也要带着大家的绘画作品到泰国参展。

何经理是M60内一家夜宵店的店长,在他的店里,以晚上8点半为分割,可以感受两种生活: 早上9点至晚8点半,可以吃各种餐点,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晚上8点半至次日凌晨3点,餐馆摇身一变成为酒吧,喝酒、谈天 说地,是年轻人最享受的夜生活。

M60每个店面的装修风格都不同,有的色彩艳丽,有的主题灰暗,但都表达出一种概念化的个性。昨天下午虽然下着淅淅沥沥的雨,但还是有一些游客在写满“我爱昆明”的涂鸦墙前合影,也有人在半山腰的酒吧里点一支烟,喝一杯酒。

文艺派——文林街 文艺青年聚集地

文林街与文化巷交叉路口,一家咖啡厅让人忍不住驻足。提起“萨尔瓦多”,昆明人并不陌生,作为文林街代表性的咖啡厅,“萨尔瓦多”几乎天天爆满,来这里消费的人,大多不是为了买醉,而是在充满格调的环境中享受休闲时光。

从文林街拐个弯,一眼就能看到“萨尔瓦多”,黑色的铁栏杆将店铺和道路隔开来,两个说着四川话的漂亮姑娘坐在靠近道路的那一桌,她们嬉笑着谈起昆明善变的天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人措手不及,桌子上两个白色瓷杯散发出阵阵咖啡的香气。在吧台,两男一女3个外国朋友正在喝啤酒,透明的玻璃杯、橙黄的啤酒,夕阳照在3人带着笑容的脸上,真让人以为走进了巴黎街道上的一家小酒吧。

在文林街,这样的集美食和酒精于一体的咖啡厅并不少见。

“这里就是年轻人和一些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赵小姐很享受文林街咖啡厅的情调,她说,在这里,能满足你对浪漫的想象。对于在附近读大学的李同学来说,这些咖啡馆的价格有些稍贵,“吃个饭,喝点小酒,大概人均200元。”李同学和朋友只要攒够了钱,就会去咖啡厅潇洒一回。“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毕竟我是个文艺青年嘛。”李同学说,能开一家文艺范的咖啡厅是她的梦想。

小资派——盘龙江边的浪漫主义

走进盘江路,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道路沿街满目苍翠,面朝盘龙江水,背靠终年郁郁葱葱的龟龙湖公园,仿佛与都市隔绝。在这样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一条酒吧文艺街应运而生。

盘江路上,大大小小20家酒吧在此栖身。一到晚上六七点,霓虹绚烂,歌舞升平。不过,由于楼上都是住宅区,这里的酒吧歌声不像以前的昆都那样令人血脉贲张。这里的酒吧更像是一种有情调的清吧,但又比清吧多了那么一点点的聒噪与动感。三两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享受着轻松愉快的夜生活。

酒吧主要集中在临江雅苑小区一楼的商铺。沿江往南走,还有一家大型的音乐酒馆,这家名为“醉桃”的音乐酒吧被龟龙湖公园环绕在中间,将这座建筑隐藏得极其巧妙,集餐饮、酒水、音乐于一体,格调高雅清新,适合年轻群体消费。

一位酒吧老板告诉记者,盘江路酒吧街的消费群体主要为20至35岁年轻群体,消费区间在200至500元,价格并不高,一打酒水价格为100至200元。在工作闲暇之余,不失为另一处娱乐放松的新去处。

高端派——南亚酒吧街 安静而高调

说起喝酒的地方,南亚酒吧街一定不能忽略。曾经有人开玩笑说,遇水则发,有水的地方就有酒。南亚的酒吧街就是临江而立。

南亚的酒吧一条街最独特的地方,大概是它的安静与“高调”。乍看之下不像是喝酒的地方,倒是更像是个水吧,许多店家都会把桌子放到门口,让大家可以吹着习习微风喝着酒,似乎更有情调。而走到酒吧里面又会觉得别有洞天,总有一款适合你。

兰巴赫是一家比较德式的酒吧,店里的电视机正在播放着伦敦田径世锦赛。似乎运动和啤酒是一对恋人,荷尔蒙搭配啤酒沫怎么看都是那么和谐。墙上五彩斑斓的各式啤酒盖样式的装饰为这间酒吧增添了许多色彩。

“一杯调酒大概在30-50元的价位,比较合适。”钱女士和朋友不喜欢太喧闹的地方,所以选择了这一间。“我们不太喜欢喝啤酒,但是这里的德国啤酒味道还不错,大概在100-200元之间一板。”钱女士口中的“一板”是指盛酒杯的板子,分为“一板”和“半板”。

当然,现在的酒吧,还必须有小吃。无论是头盘的獐子岛深海大生蚝、招牌传统巴伐利亚大沙拉,还是德国混合肉拼盘、熏牛肉………都让味蕾为此活跃起来。“他家的小吃价位在三四十元,肉会贵一些,50-188元不等,味道还不错。”对于相对喜欢安静的钱女士来说,南亚酒吧街是个不错的选择,她说以后还会经常来光顾。

内 容:来源于都市时报

本文「昆都没了!昆明人还能在哪度过夜生活?」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