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年前中国有个“神器”,谁得到谁就能掌握生杀大权,至今还在

 xdd响当当 2017-10-07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有一把叫做“白虹刀”的神器,它的来历非常特殊:

  其中,多铎是它的第一位主人,用它屡建奇功。

  

  那一年,清朝的军队刚刚占领了北京城,建立满清政权。与此同时,在南京地区残存的一些明势力也建立了一个新的明王朝,拥护福王登基称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南明王朝。史可法便是南明王朝的栋梁之柱。

  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多铎就是用这把白虹刀亲手杀死了史可法。其中多铎与史可法言语不合,“王起拔刀斫之,公挺立迎其刃”,对于这件事情最具权威的史证便是史德威的《家祭文》和当日目击者史公幕客杨遇蕃所记,当时多铎的奏折也证实此事,可见,这件事确实发生过,并且证据确凿。

  

  于是,清朝皇帝便一直认为这把“白虹刀”是神器,一直被珍藏在了紫禁城里。

  后来,咸丰皇帝继位之后,与恭亲王一起在御书房里讨论哪儿种武术要更厉害一些,两人一边比试一边研究一边创造,最终新创出了二十八招的枪法和十八式的刀法,并起名为宝锷宣威。

  咸丰皇帝为了奖励恭亲王为国效忠的精神,鼓励他再接再砺,勇往直前,于是,便下令把白虹刀赏赐给了他。像史可法这样的南明行军总帅,多铎有了这柄刀,便有权力先斩后奏,不必履行朝廷批准手续。

  

  从那一天以后,每一次上朝的时候,恭亲王都会携带这把宝刀,以此来感激皇帝对自己的信任,炫耀自己的权利。并且,这把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被赋予了先斩后奏权利的“尚方宝剑”的权利,可以代替皇帝斩杀一切违法乱纪的王公大臣。

  至于这把刀还斩过一些什么人,现今,很多我们都无从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用“白虹刀”杀人,确实可以先斩后奏,此刀一出那就是先帝的圣命,就算是后来权倾朝野的慈禧也无可奈何。

  

  不但如此,清朝末期,袁世凯威胁清朝皇帝,谋权篡位,恭亲王的儿子看着泪流满面的端康太妃十分难过和愤怒,于是,他就想要用父亲传给自己的这把神器——白虹刀杀死袁世凯,但是,冷静后的他最终没有这样做。

  因为,当时袁世凯势力早已经十分庞大,守卫工作十分严密,如果不能一刀杀死他,这就等于亲手送给他一个直接起兵造反的借口,即使侥幸杀死了他,那么,他手下的那些忠实随从必然会揭竿起义,为他报仇雪恨。所以说,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利于清朝政府的统治。

  

  最终,在他再三权衡之下,已经出鞘的白虹刀只能被悄悄放了回去。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也被撵出了紫禁城。在日本人的诱惑下,溥仪根本不顾任何民族大义,卖国求荣,在长春建立被人人唾骂的伪满洲国。

  20世纪30年代末期,恭亲王的孙子毓继承了早已名存实亡的爵位,他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找人把生锈的的白虹刀重新打磨,恢复往日的光彩后,就携三件“宝”至长春皇宫辅佐君王,当然,这三件宝物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数那把一杯打磨过的——白虹刀。

  

  1945年的时候,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失去了它唯一的扶植者,迅速灭亡,恭亲王的孙子和溥仪打算一起乘坐飞机逃亡到苏联。但是,不幸的是刚到苏联,他们被抓了,但没有发现白虹刀的身影。

  原来,那把白虹刀是杀人利器,属于危险品,无法带上飞机而被迫留在了沈阳的飞机场上。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他们二人也一起被押送回中国,接受人民的审判。

  

  之后,那把传说中的“白虹刀”几经周转,中间曾经流落国外,但最后还是顺利回归中国,现在,它被陈列在恭王府中的展柜内,供游人观赏。所谓的恭王府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是大贪官和珅大家应该早有耳闻,恭王府之前就是和珅的住所。

  白虹刀的经历,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笑谈,可以说,这把刀见证了清朝兴起到衰亡的过程,但是,白铁无辜,当清朝风雨飘摇的时候,皇室寄希望于一把刀,这种愚昧之态,实在是可怜又可笑。想不到的是,这柄刀被清廷不肖子孙保存了300年,被看成是一件圣物。

  

  

  那么,现代人对于“白虹刀”又会怎么看呢?

  对于这种肆意杀人的“利器”我们是爱还是恨,可以想象当年手持宝刀的屠夫,任意挥霍宝刀杀人的兽行,这样的行为确实让所有人都咬牙切齿。历史不乏抗争者,更不乏老百姓,这些人难道可以用一把所谓的“宝刀”赶尽杀绝?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吧。最终,残暴者终遭天谴,也终究要祸及子孙。

  最后再说一句,这个世界上:行人道者得人心,行人道者得天下,上下几千年,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