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艺术史要略1.2—— 外国文学

 金色年华554 2017-10-07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因为备考的原因,最近在学习张维青主编的《中外艺术史要略》,这本和大多数妖艳的艺术类图书不一样,简洁概述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五大艺术门类,勾勒了中外艺术创作的大致景观。它的目录无比简洁粗暴:按艺术门类分篇,中、外分章,依据时间线梳理。

我新建了个文集,同步梳理书本再加上有趣的例证,一共十篇要略,和大家讨论点所谓艺术的事儿。这是第2篇。(最后两部分说不定能收个电影单)



《创世纪》 米开朗琪罗 壁画

同古老神秘的东方一样,欧洲大陆上的人民蒙昧初开时也对世界充满好奇,试图解释世界、记录生活,古希腊文学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时期、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

《古希腊神话》像一个只有光明的潘多拉宝盒,是古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人格化的众神谱系、人类起源、英雄传说等等都在其描述范围内,其中最著名的是特洛伊战争,流传着许多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夹杂着神话传说,公元前八、九世纪,盲人荷马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加工,终于形成了古希腊文学的辉煌典范《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此外,《伊索寓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都绽放着自己的光辉。


巴特农神庙  位于雅典卫城

公元前3世纪,随着国力强大和经济繁荣,古罗马文学在希腊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维吉尔的《牧歌》可为此时期的代表。公元前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早起基督教文学发展起来,《圣经》是其经典。屋大维统一罗马帝国后注意到文化对政权的维护作用,因此很多著名作家聚集起来为其政权服务,形成了罗马文学史上所谓的“黄金时代”。

接下来是一个上帝主一切、神灭掉人的时代:被称作“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在文学上却不乏精彩之作:、英雄史诗如《罗兰之歌》;城市文学如《列那狐故事》;《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甚至还有但丁的《神曲》,除去欧洲被宗教色彩笼罩的文学,东方也不乏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这类佳作。



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宗教禁欲的气氛长期压抑,人们开始想要与之违背的世俗幸福,文艺复兴的开始不仅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更标志着中古时代到近代的跨越。借助古代文化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建筑、美术和戏剧的巨变暂且不谈,只文学领域就掀起了狂热的风暴。彼特拉克提出了人学和神学相对;薄伽丘的《十日谈》向教会禁欲主义提出挑战,问世后迅速被翻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广为流传;西班牙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法国、英国、德国也相继开始人文主义运动,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知识和人世欢乐的进取精神。



圣约拿教堂  繁琐富丽的内饰

非主流的时候经常在QQ空间看到“巴洛克”、“洛可可”的字样,这种风格最初指的是富丽繁复、精雕细刻的建筑风格,盛行于17世纪上半叶,后来也存在于美术、音乐和文学中。巴洛克文学偏重表现信念的危机,发展了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都有自己的巴洛克文学代表。其中英国因为宗教改革不彻底,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国教的繁复仪式和生活方式,要求纯净教会,于是有了“清教徒”的称号,他们以《圣经》为思想斗争的武器,产生了具有强烈批判锋芒的清教徒文学,比如《失乐园》就是取材于《圣经》的宏大史诗。

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它形成于意大利,繁荣于法国,盛行于欧洲各国。这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制国家,古典主义作家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书中甚至没有列举出几个例证作品。


《拿破仑加冕》  雅克·路易·大卫

欧洲文学史上,凡有“思潮”必有好作品。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阶段,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和人民的矛盾激化,要求推翻封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要求,文化领域产生了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以现实主义长篇小説成就最高,小学必读的课外书《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就是英国这一时期的作品;孟德斯鸠、伏尔泰、编撰《百科全是》的狄德罗等都是法国启蒙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德国则有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天才的诗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



《自由引导人民》  雅克路易大卫

浪漫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年代的产物,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18世纪末,德国最先创建了浪漫主义的理论,英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法国则有我们熟悉的《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而过、美国分别有普希金和惠特曼,都饱含着对革命的激情和对革命后现实的失望。

物极而必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矛盾和弊端暴露,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主流,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都德的《小东西》等等作品都包含着讽刺或批判。在英国,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则较多的表现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


《悲惨世界》  汤姆·霍伯执导

值得一提的是,幼年时温暖的睡前故事《安徒生童话》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安徒生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多篇童话和故事,都在描绘穷苦人的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嘲笑着贵族的无知和丑态(《皇帝的新装》),勾画人类理想的未来(《白雪公主》)。还有挪威的《玩偶之家》、俄国的《战争与和平》、美国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都深刻而接地气。

另外,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和前期象征派也是19世纪的文学流派,他们与浪漫主义一起,构成了十九世纪灿烂多彩的文学世界。



《霍乱时期的爱情》  迈克·内威尔执导,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的发展和延续,这个时期的作家接受前辈的批判精神,也采用和创造了一些新时期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使文学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面貌。英国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之一,萧伯纳、劳伦斯都是这一时期的美国作家。法国最负盛名的是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德国、哥伦毕业(加西亚·马尔克斯)、东方(如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作家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美国则涌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如亨利·詹姆斯,欧·亨利,西雅图·德莱塞,海明威等人,共同将美国文学推上高峰。


《在路上》  沃尔特·塞勒斯执导

除了现实主义,20世纪上半叶出现欧美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极度内涵。他们提倡以丑为美,并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比如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路易·阿拉贡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福克纳可以代表意识流小说,萨特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贝克特和欧仁·尤内斯库代表荒诞派,娜塔莉·萨洛特是新小说的先驱人物,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而凯鲁亚克,则代表“垮掉的一代”。


外国文学史就梳理到这里啦(假装自己没有漏掉某些思潮或者文学主义<( ̄3 ̄)>   )写这篇时真的很佩服《中外艺术史》的主编,让读者在一个宏大的时空内尽可能全方位审视人类艺术发展的进程,是一件顶难顶有意义的事情!

一篇文章绝不足以概论,有大神愿意讨论的话,评论区热烈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