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医之光——纪念奚凤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苏迷 2017-10-07

  □华润龄

  奚凤霖先生神清气定地端坐在脉台前,心身交泰,才思敏捷。望闻问切,丝丝入扣;理法方药,步步为营。先生诵病唱方时朗朗上口,出方用药时出奇制胜,新意迭出。当病者起身离开后,先生会向侍诊的学生指点一二,学生感到的是学与问的享受。
  晚年的先生,面部潮红,但难掩口唇的绀紫,步履稍快,则气喘吁吁。他在多种慢性疾病的纠缠下,仍然热情地工作着。
  奚先生的言谈举止时时萦绕在脑际。时光不再,先生在人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然而他对苏州中医学界里程碑式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奚先生师从吴门温病学家侯子然、经授章先生,同窗师兄弟如沙星垣、吴怀棠、沈养吾、吕一平等,都是中医界的翘楚。先生出道较早,挂牌行医不久,就有“苏州小郎中”的美誉流传。
  1949年后,筹建中医诊所及以后的苏州市中医院,先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是中医界颇有建树的带头人。
  “文革”后,先生劫后余生,感念时光紧迫,他加倍努力,投身到光复中医的工作中去。苏州市中医学会复会,学术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先生精神勃发,热情高涨。
  在奚先生的竭力推动下,苏州市的中医学术年会与各种学术活动纷纷恢复开展起来。1981年冬,学会为了展示吴门医派的学术成就,总结老中医们的具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苏州籍的一代中医开展论文征集和录音记录。奚先生事必躬亲,广泛交流,经过两年多,收集到本地的与外埠的62位老中医的文稿,编印成《苏州市老中医学术经验论文汇编》一书问世。其中有的是抢救性文稿,保存了一份宝贵的中医药遗产。
  奚先生兼职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农工民主党的工作。先生和农工民主党的同仁联袂办起了“中医业余进修学校”,并自任校长,组织教学,为基层的中医学人传道解惑。
  1983年8月,苏州地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医学会又以新的姿态、新的起点开展工作。奚先生以理事长的身份和秘书长凌国春先生密切合作,成效尤大。他们想方设法与省内外的中医学界交流合作,邀请到学有专长、久负盛名的专家学者来苏讲学,如北京钱伯煊,南京沙星垣、孙宁铨、陈亦人、徐景藩、吴考槃,重庆黄星垣,江西张海峰,南通朱良春等等。当时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盛宴,听者踊跃,好评如潮。回想这一段时间里,苏州中医成为省内的学术高地,是中医学界的标杆。
  1985年9月,奚先生与同仁促成了苏州市第一次全市中医工作会议的召开。而后又呼吁筹备成立苏州市中医基金会,这在中医学史上是开创先河的举动。基金会的成立为中医药学术科技进步提供了保障。
  奚先生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或省内的仲景学术思想交流活动,对仲景学说温故知新,尤其是“伤寒钤百病”对先生的影响颇大。得到南京沙星垣先生和苏州吴怀棠先生的支持后,奚先生在苏州倡导开展仲景学说的温课和培训活动。研讨班的学员有30多人,对仲景学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经典逐篇通读,观摩交流。一时学习经典,蔚然成风。在研讨班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市中医学会的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
  奚先生也曾经从事过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研究,从事过肾病专科门诊,最后对心血管病的学习和研究费力较多。奚先生厚积薄发,学术成果迭出。奚先生在“内经”“仲景”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临床研究,同时也孕育了学术创新,如“论宗气”“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等学术成果就是这一段时间里的收获,卓有见地,影响深广,也因此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奚先生晚年尤其钟情于仲景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仲景方治疗心病的经验》《肺心病症治七法》《肺心病形成探讨》等文章都是验之临床的成熟治法和总结。
  1985年,先生行医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又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撰写成《中医论治心血管疾病经验集》一书印行,由吴 攵木先生题签,并举办学术报告会,分为十讲,循循善诱,传授后学。他根据仲景思想创制的验方,在临床广泛应用,造福于人。
  笔者有感于先生的精湛医术、成熟的经验、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多次提议并最后帮助先生整理出《奚凤霖医论集》一书出版。《奚凤霖医论集》成为先生中医人生的总结。
  当一个医生不再为生活计谋时,可能不会再计较报酬。先生“谋道不谋食”,一生皈依中医,心无旁骛,立足临床,利济众生。先生生活十分简朴,他手不释卷,笔不停耕,沉浸于中医的信念和精神,是今日中医学人的楷模。为了吴门中医的繁荣,先生无私的贡献、无偿的付出,值得我们感恩和怀念。
  当我们融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在“科学化”、技术化影响传统医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寻找吴门医派发展的闪光点,不能局限于节庆式的文化表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为与中医学养,守住吴门,光大医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