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糊糊版主的中医日志 --- 小儿寒热咳喘

 负鹏载舟 2017-10-07



张*,女,2岁,形寒畏冷,面白,咳嗽4天,鼻涕多如流水,舌淡红苔薄,指纹浮细淡,脉浮偏紧,麻黄汤加味:
麻黄10 桂枝10  杏仁6  前胡10 
防风10 苏叶10  炙草6
一副。



陈*,女,1岁,T:37.3℃,面红燥唇裂,家长诉夜里时有发惊,舌薄黄,咳嗽有痰声,喘息汗出,口渴,脉浮滑,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10 杏仁6 石膏30
炙草10 蝉蜕15 防风10
一副。
这个小孩的医嘱:
上药用水400ml先煎麻黄,大火煎开后用小火煎10分钟,去上沫,下余药再煎10分钟,过滤取汁,得200ml,一次服15ml,一小时喂一次,观察并注意摸一下小孩背部是否出汗,若不出汗,按前面的方法继续喂服。若已出汗,减量延时至两小时喂一次。多数情况下吃到第三次,就会出汗,这时病情一般就会明显减轻。病情减轻后,前面药必须减量延时再用,接着用几次后,剩余的药就不必再吃。

liusiqi
中药煎制服法对其疗效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中医的生存还是需要群众基础的,就象这个病例,不见得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也可见楼主在当地是有很高威望的


inhaipinga
已言"喘息汗出",为何又"观察并注意摸一下小孩背部是否出汗,若不出汗,按前面的方法继续喂服。若已出汗,减量延时至两小时喂一次。多数情况下吃到第三次,就会出汗",不知怎么讲?望能明示.

这里要分清一个概念,就是药汗与自汗是不同的,就如同服桂枝汤,多数人已经有汗,但这种汗和服药后发汗情况不同。服药后要达到的效果,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为佳,大人服药后,能感觉到这种汗出和平时汗出是不同的,先有虫行皮中的感觉,然后才出汗,小孩自己不知道,所以要大人摸一下,前后要对比看。





襟浮云 
但愿不是哗众取宠,,一两岁孩童麻黄用10克匪夷所思,不过方药构思尚好
fan.barsten
“一两岁孩童麻黄用10克匪夷所思”,经方的用药是讲究中病即止的,病好了你就不要再服药了,所以不会出现太过的现象。


黑糊糊
一两岁的小儿用麻黄10克,是因为你不清楚具体用法,只写上大体方子上来,并没有用法,所以不必猜测是否量大,小儿用药,我一般是一次煎好一天量,这个剂量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决定的,分多数吃,一次服药量为平时喝水的数量,服药次数也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定的,这在口头医嘱中告诉患者家长,因为没时间,所以这里没写清楚具体用法。

具体用法已经写进帖子中。关于中病即止还是效不更方,可以搜索我帖子中的内容。至于给“一两岁孩童麻黄用10克”,在此澄清一下,这通常是一天量。





锵锵音乐坊
不是哗众取宠!!象这样的小儿用药黑斑竹一般会特殊叮嘱服用方法。在群里常听他说少量频服,中病即止,常常一副病退身安。


:lol: :lol: :lol: 老兄,看不准可不能这么用,跟着老黑成人我都开30克麻黄呢,小孩看的少,不过也开过10克的。:lol: :lol: 
和我那时第一感觉是一样的,都是吓了一跳。
老黑的思想,治病如同推一堵墙,你用100下小力气去推它,它不倒,你倒不如用一下子大力气推它。
轰!!!!!轰然倒塌,再慢慢收拾残砖瓦砾!:lol:





白山
中药不传之秘在量上,剂量大小宜下大力气研究思考,进与病谋,退与心谋。
关于儿童中药用量,轻病缓症虚证当然要用小量,重病急症实证,用量要参考成人量。
麻黄一药,成人用量可数十克,一岁小儿,用十克,也就不奇怪了。总要心中有杆称,使药与病相敌方可。

另外,黑斑竹多数处方一剂,农民看病难,不能久拖不下,必须一击中的。这与仲景方的剂量情况是一致的。我们对于仲景方药与剂量,我们还有加强学习与研究。

贝哥
这跟版主所处的地域也有关系吧。东北人味厚耐药,而且气候严寒,故而药量常常较大,即使麻黄、细辛几十克也是常事,但如果把这种用药风格搬到南方,可能就会酿成惨祸了!    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刘渡舟、胡希恕两位伤寒大家用药一般都是10克左右,然而也常常有奇效,所以到底把中药剂量开到如此之大有多大的必要性?量大取效固然迅捷,但是背后,会不会也造成成了一些“看不到”的弊端?到底是药变了还是人变了?


zhangyy3398
读经典,做临床,实践中医。实际在临床上2岁儿童有麻黄10克也得看病情,“瞄准”了,不会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