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岁大妈做志愿者 让志愿者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图)

 流水无限 2017-10-08
2017年10月03日 16:31   来源:东方网   吕也玫

  “您顺着这条胡同一直向西,就能到琉璃厂了。”昨天是国庆假期第一天,在游人如织的北京大栅栏前门西河沿街上,81岁的吴淑英大妈不停的给游客指路,她正是一名志愿者。(见10月2日的易网新闻)

  81岁大妈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自愿在街头“站岗”指路,做志愿者。既不为名,也不图利,完全是做好事。这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老人的身影还形成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像一面道德旗帜,在北京坊间高高飘扬。在此,笔者不得不向她老人家致敬!

  记得有一首诗《奉献是美》写道:“季节因为花与叶的奉献,才显示出色彩;大地因为雨露阳光的奉献,才显示出生机;生命因为有了彼此的给予,才显示出和谐。”正因为有像该大妈一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奉献社会的赞歌;正因为有像该大妈一样的爱心人士用爱心托起了不平凡的伟大,才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温暖如春。她们这种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做志愿者,从事的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是一种无偿的劳动,可谓“吃亏不讨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只有那些思想境界比较高尚、有爱心、良知和奉献精神的人才会去默默贡献,传播爱心。因而,在一些地方志愿者人数并不“井喷”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大力弘扬善良与友爱的美德,传播城市精神文明的种子,让志愿者精神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风向标。而今,81岁大妈做志愿者,正是这种风向标,只有大力宣传、弘扬,才能让它形成一股暖流,温暖全社会。

  人生在世,离不开“道义”二字。而讲道义,就应该把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道德来表达它,用行动来完成它。具体地讲,就是学会做志愿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正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时尚。如果人人都乐于做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的同时,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释放,社会各阶层得到最大的融合,还怕社会不和谐?

  志愿者服务的义举值得人们去尊重,其精神值得人们去弘扬。正因为有了像该大妈一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我们的生活才充满友爱与活力、温情与美好。但要动员和呼唤更多的人做志愿者,还应该形成制度,比如鼓励公务员身体力行,带头垂范,从而促进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增强社会慈善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代伟人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志愿者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因为做志愿者,不是刻意作秀的“临时抱佛脚”,而是提升自身思想和道德境界的践行,是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动力和标尺,必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这就需要弘扬志愿者精神,让做志愿者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做志愿者为乐。

(责任编辑:李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