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一扒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奶爸们

 Dumas1969 2017-10-08

 

 来源:艺术那点事


来给艺术家们找奶爸喽!


王广义——安迪沃霍尔

王广义的作品叫波普艺术,当然离不开波普艺术总头头安迪沃霍尔的熏陶。不过,有段时间王广义的市场价超过了总头头,世界人民就有点不答应了,这不,这些年王广义的波普价格下跌了不少,算是给世界人民一个交待。



(安迪沃霍作品)


(王广义作品)



(安迪沃霍作品)


(王广义作品)

 

蔡国强——博伊斯

蔡国强老师打遍全球几乎无敌手,给中国人民长脸了,但是也有人从蔡国强2006年古根海姆个展上发现,他的大型装置《撞墙》与德国行为艺术大师博伊斯1969年的装置《群》十分神似,只是蔡国强把博伊斯作品中的雪橇,改成了狼。


(博伊斯装置《群》)


(蔡国强《撞墙》)

可狼的象征意义也不是蔡国强的发明,早在1974年,博伊斯就在纽约进行了行为艺术表演《荒原狼:“我爱美国,美国爱我”》,表演中他与一只活的丛林狼生活在一起,并展开“对话”。


(人家博伊斯40年前就用了狼的概念,还是活狼)

 

刘小东——弗洛伊德

刘小东的油画和一个个拍卖纪录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拍出高价之前,人们是很少会去追捧他那些幅残酷、苍白、消灭抒情的画面的。


(刘小东作品)

且不说因为一个个天价“唤醒”了人们对其内在美学价值的认识,至少这样的绘画风格不是刘小东的首创,他的奶爸叫弗洛伊德,那个著名心理分析学家的孙子,当然,那孙子也画出了人类的集体精神病。


(弗洛伊德作品)


(弗洛伊德作品)

刘小东只消将极度扭曲、残酷的笔法运用到他所熟悉的身边事物上来,新的意象就产生了,这是刘小东厉害的地方。


(刘小东作品)

 

曾梵志——埃贡·席勒

曾梵志画面抄袭也不是第一天被人说起。但他的面具系列,以及早期作品里人物的狰狞、扭曲面目以及手部关节的刻意表现,都可以在奥地利表现主义大师埃贡·席勒画中找到。


(曾梵志作品)


(埃贡·席勒作品,注意手关节的处理)


(埃贡·席勒作品)


(曾梵志作品)


(埃贡·席勒作品,注意眼神)


(曾梵志这幅,除了有埃贡·席勒影子,还有弗朗西斯·培根的奶味)


(弗朗西斯·培根作品)

 

许江——基弗

许江一直在宣扬他的“葵花宝典”,葵花的象征性几乎已上升到了人类哲学精神的高度。


(许江作品)


(许江作品)

我们在无限敬仰之余,忽然发现,咦,那不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的画风吗?那种坚毅、巨大的肌理效果,精神力量、宗教光芒,不都一一哺育给了许江吗?


(基弗作品)


(基弗作品)

 

潘德海——博特罗

中华艺术宫举办南美洲著名画家博特罗的个展之前,我们还不知道潘德海笔下那些“充气人物”其实是有原型的。当然,潘德海的“充气人物”有现实意义——只许你世界人民膨胀,不许我们膨胀?办不到!要充气大家一起充气,这就叫全球化了也么哥!


(博罗特笔下著名的胖女人)


(博罗特作品)


(潘德海作品)


(潘德海作品)

 

朱铭——亨利·摩尔

台湾雕塑大师朱铭的抽象雕塑,那叫有文化啊,他最为著名的雕塑是“太极”系列的《单鞭下势》。


(朱铭的《单鞭下势》)
但我们也可以在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中找到相同的思想脉络,这是亨利·摩尔的“散打”系列吗?


(亨利·摩尔作品)

 

吴冠中——波洛克

吴冠中一向传统笔墨呈造反姿态,不过他的画也讲究线条,他的线条来自于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波洛克。

(吴冠中作品)

(波洛克作品)

不同之处在于,波洛克讲究的是色彩在画布上即时和偶然的发挥效果,吴冠中却仍然保持对线条走向的理性控制,以及各种比例关系的考究。两个人作画都是“汗滴禾下土”,不过腔调很不同。


(波洛克在作画)


(吴冠中在作画)

 

莫迪利亚尼——邱亚才

莫迪利亚尼一幅《侧卧的裸女》拍出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才让全体中国人认识了这人的厉害,但其实,台湾画家邱亚才也画着同风格的人物,也在拍场上几百万几十百地成交。如果不说,邱亚才几幅画跟莫迪利亚尼摆在一起,还真是“安能辨我是雄雌”呢。


(莫迪利亚尼作品)


(莫迪利亚尼作品)

 
(邱亚才作品)



(邱亚才作品)


 

除了每人一个奶爸之外,还有艺术家一人拥有多个奶爸的——反正奶爸也不限购,你有本事,把多个奶爸的风格集于一身,俺也是服了YOU的。

 

张晓刚——里希特、弗里达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轮廓边缘的模糊处理手法以及画家庭合影的方式来源于里希特。


(张晓刚作品)


(里希特作品)

但是张晓刚早期却吃过美洲艺术大师弗里达这口奶。他早期描绘自己在医院里灰暗记忆的油画,我们完全可以在弗里达的油画中找到影子。


(张晓刚早期作品)

(张晓刚早期作品)


 (弗里达作品)


(弗里达作品)


 

罗中立——克洛斯、拉美艺术

罗中立80年代初创作的名作《父亲》,就受到了美国超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的影响。

(罗中立《父亲》)

(克洛斯作品)

而日后罗中立创作的大巴山魔幻主义系列,宏大的场景历史感,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墨西哥的壁画以及拉美油画。

(罗中立的大巴山系列作品)

(罗中立的大巴山系列作品)


(拉美艺术家雷斯的作品)


(拉美艺术家作品)


(墨西哥壁画)

 

还有一个奶爸奶多人的——

怀斯——何多苓、艾轩

怀斯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家们的大爱,至今仍有不少艺术家到美国必去怀斯的故乡朝拜。怀斯画风中挥之不去的忧伤感,恰合80年代伤痕美术的需求,艾轩、何多苓等人的名作都走的怀斯这路。


(怀斯作品)


(艾轩作品)


(怀斯作品)


(何多苓作品)

 

里希特——无数中国艺术家

里希特是中国许多当代艺术家的集体奶爸,他的模糊画法激励了许多画家在创作之路上找到动力——市场似乎很吃这一套,而且模糊画法也暗合了东方混沌文化。


(里希特作品)


(常青作品)


(里希特作品,类似画法我们是多么熟悉啊)



(里希特的抽象画,请读者自己找被奶的孩子)

里希特的绘画被中国艺术家频频“拿来”,但是他们回避了里希特绘画理论中形而上的追求,只挑市场需要的“拿来”,这就是我们的本事。     点击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