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一些高知家庭教出学渣,普通学历的父母却教出学霸?

 阿波7edmboh1o5 2017-10-08

妈咪读呀原创

为什么一些高知家庭教出学渣,普通学历的父母却教出学霸?

1

同事女儿9月刚上初一,据说除了英语压力比较大,其他都很出色,尤其是数学非常好。同事说,在北京,由于孩子们普遍早教学英语,导致学生英语的平均水平较高。而她的女儿从没有上过任何一节早教班,也许暂时有差距,但她相信凭借女儿的能力,很快能追上来。

“你的经历估计对那些匆忙早教的父母是一个打击呢!”我说,“毕竟到后来,大家都赶在一个起跑线上了。”同事说,给你讲一个真实案例。

同事的邻居是家境优渥的夫妇。孩子的妈妈博士毕业于常青藤名校,回国以后就职于一所著名高校,年纪轻轻就评上了副教授。孩子的爸爸是外企高管。夫妻两给孩子规划了一条市重点小学——市重点初中——国外高中——国外大学本硕博的路线。

让所有人的失望是,孩子根本没有考上市重点初中。在小升初的竞争中,孩子因为压力过大开始厌学,自己放弃了自己。

日本福冈教育大学的一位研究心理健康的教授曾做过比喻,他把一个人比喻成气球,如果手按压气球,相当于施加一点压力,手松开,气球能复原。但如果手劲过大,气球严重变形,不能承受外界压力时,就会爆炸。对孩子来说,如果一直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就会沮丧失望,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对自己的期望。

为什么一些高知家庭教出学渣,普通学历的父母却教出学霸?

2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为什么教师教育子女往往很失败?道理简单:教师渴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出色,当然也更加严格。由于高标准、高期待,他们对孩子的落后和不足,往往很焦虑和难接受,他们会觉得:我的孩子怎能这样呢?

这给人的启示是:越是成功的家庭,对孩子也更加严苛。他们希望孩子能延续家族的成功,对孩子的失败难以包容。

我见过一个妈妈,出身于将门。言语间有一种浓浓的优越感,谈论孩子的时候,也流露出我们家孩子以后是要上清华北大的自信。这些讯息其实更多在家庭里得到强化:我们做父母的都那么优秀,孩子你必须更有出息。

这种压力,可谓隐形的压力,也叫“背景压力”,很可能会逼得孩子自卑、叛逆、自甘堕落。

而往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反而把子女教育得出类拔萃。为什么他们不把孩子送早教班,也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艺,孩子反而能学好?

为什么一些高知家庭教出学渣,普通学历的父母却教出学霸?

3

这里面有最朴素的道理。曾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农民有两个孩子,女儿考上清华,儿子上了北大。别人问:你到底是怎样做的。农民父亲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绝招,我每天让孩子们回来给我讲课。

众人感到诧异。父亲解释说,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但不能让孩子以后也没文化。于是想出办法,让孩子每天回家当老师,把在学校里的功课都讲给自己听。这可不是易事,孩子必须自己先弄懂功课,再回家给父亲讲,学习的劲头非常大,就这样一路读过高中。

所以,父母的早教最重要的不在于送孩子上什么班,而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的成就感——对学习持久的动力。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激发成就感,最重要的避免3个错误做法。

一是期望太高。越是高知家庭,越期待孩子早于人先。如果别人孩子能背10首唐诗,那我家就要背20首。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一直期望太高,只会徒增孩子的压力。

二是纠正过多。我看过一个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一到连线题,孩子线画得不直,妈妈赶紧纠正。孩子没有按照顺序做,妈妈也要管。管太多,反而锁住了积极性,何来创造力?

三是心太急。有的孩子比较贪玩,父母就开始碎碎念。其实一切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拔苗助长的故事不是早就预示失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