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三因司天方之“川连茯苓汤”临床运用

 人品第一学问二 2017-10-08
川连茯苓汤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此书中陈氏会《内经》之要旨,参天之理,尽地之义,创制天干地支16方,以推演所知,示范后学!清代·缪问运用之,深有体会后并做出精辟方解,并说代有哲人,论及司天,皆无所发明致治之理,使学者不欲卒读!一句话,大多学者谈运气滔滔不绝,落实到临床实践却无所适从。
  原文如下:
  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为土所复,则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则神门绝者,死。
  川连茯苓汤: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黄连  赤茯各一钱二分半 麦冬 车前 通草 远志各七分半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七片 大枣二枚
  缪问解: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其故何耶?按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待发时;少阴在上,寒热凌犯,而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所谓寒甚火郁之会也。故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症,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以平其汨没之害。黄连味苦,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以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热者,以泄其内外之邪;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茯苓、半夏,通利阳明;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土御水,使水不上凌于心,而心自安。心为主宰,义不受邪,仅以远志苦辛之品,媚兹君主,即以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恐燥则伤其娇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陈氏谓麦冬合车前,可已湿痹,具有导水之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以补肝而疏土之实,用药之妙,岂思议可及哉。
  川连茯苓汤为五运先天之岁的六丙年水运太过而设。陈氏曰,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兹提供案例结合运用心得与同道共参。
  案例1
  秦某,女,27岁。2017年5月28日初诊,婚后一年,未孕,既往月经正常,自从婚后开始月经稀发,2月或3月一行,量少、色红、不畅、易疲乏,尤其近一年来心烦,睹物视人皆不顺眼,见面即说,大夫,我抑郁了,我怎么就这么弄心,莫名其妙的发火,和同事上司都处不好关系。舌质淡红、舌前部红点突起、舌尖芒刺,苔薄黄,脉细滑左寸弱。结合脉证考虑:木运不及之岁,心肝血虚,心阳被遏。首选川连茯苓汤治疗。处方:黄连9克,黄芩9克,远志10克,茯苓30克,茯神30克,炒车前子20克,通草6克,麦冬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7片,大枣2枚。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分服。
  二诊(2017年6月1日),当天一大早,我刚入座。一人轻盈步入,张口一句话,大夫,我不抑郁了,这几天我开心极了,您的药好苦呀,但苦得我好开心。这是她的原话。我愕然,细审处治方案后再诊:舌尖红色芒刺已褪色,细寻左寸亦浮起。再予前方5剂,隔日一剂。整个诊疗过程她神情举止十分愉悦。
  三诊(2017年6月10日),自诉服药后,已经生活、工作一如既如与同事相处融洽。既然情志之疾解除再从容处置身体之患。月经3月未至,易疲乏,脉细滑兼左关无力,舌质淡红略体瘦舌态不够舒展。考虑今年运气特点: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气克运。予苁蓉牛膝汤合半张审平汤合方:肉苁蓉10克,熟地15克,怀牛膝10克,酒当归12克,炒白芍10,乌梅10克,木瓜10克,鹿角胶(烊化)10克,天冬15克,山萸肉10克,远志6克,炒白术9克,黄连2克,茯苓6克,生姜3片,大枣3枚。6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分服!
  四诊(2017年6月18日),患者情绪稳定,自诉愿意积极配合中药治疗。结合脉症仍以三诊处方略有化裁,处方10剂。2017年7月6日患者特意来电告知月事来临,色量皆正常!嘱其停服中药,口服五子衍宗丸2周。9月中旬电话随访,患者告知连续两个月,月经如期而至。
  本案初诊时,虽然是以月经稀发而就诊,但其主要矛盾是心火被寒水所遏,心主神明之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故以“缺乏喜乐”为主要表现,一诊首以川连茯苓汤解除寒甚火郁之会,二诊以隔日服用以图缓缓之功,三诊再用审平汤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是以预防;结合苁蓉牛膝汤资其化源是防中有治;少以黄连2克,茯苓6克,是折其郁气,是不忘病因。这是《内经》“养之和之,静以待时”思想的具体运用。
  案例2
  何某,女,56岁。初诊(2017年8月20日),口苦,苦不堪言,伴心烦,病已10年,。自诉每年都要为此疾求助中医治疗达2月疗程,但效果均甚微。舌质边略红暗、苔略黄腻,舌体淡胖,脉弦滑唯左寸轻中取不应指。考虑心火被郁,心在志为喜,在味为苦!处方如下:黄连12克,黄芩1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炒车前子20克,通草5克,麦冬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7片,大枣2枚。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前温分服。
  二诊(2017年8月25日),患者欣然就座后,笑盈盈言,吃这药真苦,但口苦却大减,十年来首次吃饭有了口感。复诊其脉证如上诊,效不更方,再进6剂。以后再来只是陪其夫就诊,笑言其口苦已除。
  本案病例,口苦虽为小疾,但临床上却很常见,多从少阳胆经、阳明胃经入手,此患者十年辗转求医必然常法施治不效。此证考虑重点是:五行中之火,五体中之脉,五脏中之心,五味中之苦,六气中之热,综合指向是:少阴君火被太阳寒水所遏、心火被寒水所压出现左寸脉不足,故用川连茯苓汤一举成功。我假如用以往的诊治经验来处置也必然无效,这里有个问题值得考虑,难道的心火能被寒水遏制十年之久吗?那么十年的运气变化对此就没有照成影响吗?
  案例3
  史某,女,65岁,初诊(2017年9月17日,白露第11天、四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近一周来高度乏力、伴头晕手足冰凉,左侧肢体渐进性无力,口涎自出,口苦,心悸动,烦躁不安,自行步入,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唯左寸独弱。查体:神清语利,对答切题,左侧肌力3级+。既往有缺血性脑病史,10年来发病5次,入院5次,恢复尚可。以往此类病人,初次发作我一般都劝其入院规范治疗,但此次因是熟人介绍而来,患者执意不肯住院,坚持要服中药治疗。考虑其:烦心躁悸,手足反寒,左寸独弱,免强以川连茯苓汤原方牛刀小试。处方:黄连9克,黄芩9克,茯苓30克,炒车前子20克,远克12克,通草6克,麦冬10克,半夏10克,丝瓜络6克,炙甘草10,生姜7片,大枣2枚。3剂,每日一剂,早晚食前温分服。
  二诊(2017年10月7日),患者平稳步入安然坐下后,眼中闪着光彩:大夫,这三剂药吃了,我心服口服。
  这是患者的原话,她主动站起,伸左手握我右手食、中指让我试她的肌力。我不禁大为惊讶,与初诊时隔近20天,仅仅就用了3剂汤药治疗,以往用成方补阳还五汤可从未有此捷效。原方未变,再进3剂,煎服法同上。
  本案例,值得深思,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治疗周期长,愈后较差,区区三剂汤药,怎会有如此效果?结合运气特点:少阴君火在泉,还是陈氏所言可信:“心虚为寒冷所中”。可见过去的临床思维陷入有成方成法可依的窠臼。看似川连茯苓汤与此类疾病风马牛不相及,今结合运气思维却获奇效。真可谓“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案例4
  2017年7月27日(丁酉年丁未月丙辰日,大暑第7天,中伏第7天,农历闰6月初6),正当酷暑盛夏,此前从7月20日开始我地区进入高温:白天到夜间气温在23~34摄氏度,此高温持续到7月25日。当天天气预报:未来3天,山西省将出现强降雨过程,我地区位于晋东南最南端,7月25日下午:闷热异常,湿度90%,15时突起4级东南风,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当天却未有下雨。7月26日气温骤降22~30摄氏度,一整天阴云密布,但气候凉爽,未有下雨。7月27日,气温骤降17~23摄氏度,西北风3级,需穿长袖御凉。我暗自思忖:盛夏之际,氤氲3天,滴雨未见却天气转凉,奇怪之极。当日下午到我市主流域丹河河道观察: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由北向南,丹河水势滔滔,浑浊的河水夹着浓郁的土腥味奔腾而来,流量是平时的5倍之多。此时一定是上游地区降雨,我所处位置虽然滴雨未下,但却是一派太阳寒水压顶之势。当夜寅时降中雨、持续40分钟。
  7月27日上午,杨某,男,47岁,目肿如烂桃,只有一丝缝隙可视,双下肢高度水肿,最近三天进行性加重,肿势延及腹股沟部,尤其阴囊肿如水囊,压之如泥。10年前患者罹患肾病综合症,长期尿蛋白(十十十),病情反复发作。间断性在我处治疗已达3年之久,突然加重如此程度尚属首次。舌质暗红,舌尖殷红如血状似草莓苔薄黄,脉沉弦唯左寸无力。此患者因长期复诊,我对他的舌象脉象可以说了如指掌,长期以来舌尖偏红,但象此次殷红如滴血状却是首次,询问患者心烦躁动不安。我沉思良久,无从下手,望着窗外天空,乌云压顶,虽是酷暑却冷风袭人,又看着患者从胖眉肿眼中挤出的期望的眼神,殷红的舌尖,突然脑子一闪:这不就是一个太阳寒水太过,邪害心火,寒甚火郁而出现身热心烦,胫肿腹满的表现吗!司天,司人,司病症的模型活脱脱就在眼前。再无疑虑,处方如下:黄连12克,黄芩10克,远志10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2,麦冬10克,炒车前子20克,通草6克,生姜7片,大枣2枚。水煎服,日1剂,早晚食前温分服。
  复诊(2017年7月31日),患者进门就莞尔一笑,返身倒锁上门,随即宽衣解带:大夫,全消了。我看着他与之前判若两人的面庞,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他的水肿大有转机,惭愧的是作为医生今日才获解决此类水肿的良方。他又冲我眨眨眼睛:大夫,您猜猜我瘦了多少?15斤哦!
  此案例,长期慢性水肿,反复发作,突发急性加重,一定有它的特定发病机制。今年虽是丁酉年,年支不是子午之年,年干更不是六丙年,但切不可拘泥运气的机械教条推演,执某年某运用某法某方。一定要重视“象态”此正是“不以数推,象之谓也”。
  案例5
  王某,男,54岁。2017年10月6日(秋分第14天,阴天,从秋分第3天至今阴雨连绵,最低温度降到6摄氏度)初诊,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8年,每逢季节转凉或天阴下雨则突发胃痉挛,异常疼痛伴呕吐,近一周来发作频繁,每中午稍多食则小腹胀痛,得矢气则舒,尤其是咽部深处时有苦痰,梗塞在喉,咯之不利,却又口中时有粘苦涎水上泛,高度心烦,视其中等身材,体瘦,动辄气短,舌暗红苔薄黄,脉右关弦滑左寸不应指。8年来患者辗转多地求医,持一大摞病历本,视其大部都是以健脾消食、疏肝和胃立法,愚者自诉服用效果不佳!结合脉症,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法。予轻剂川连茯苓汤:黄连6克,黄芩5克,半夏9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炒车前子12克,通草4克,麦冬9克,茯苓18克,生姜5片,大枣1枚。3剂,日1剂,早晚食前温分服。患者持处方仔细观看,他因久病对药性也知之不少,我好言相劝导一番,他方半信半疑离开。
  二诊(2017年10月9日),患者惨淡的面容露出喜色,告知我服药后仅第2日胃痉挛小发作一次,但能忍受,尤其是喉中的苦痰好象消失了,视其薄黄苔已有转薄白之势。再予上方5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2017年10月16日),患者自诉服药一周来诸症消失,尤其喉中苦痰已彻底解决。说话时,眼中已溢出喜悦的泪花,口言谢谢大夫给了我生存的希望与勇气,我心中一热,做一个医生值了。此次门诊共花了近一个小时,做了深层次的沟通,嘱患者暂停止服药,观察一周,不适随诊。外面候诊的患者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即将分手时,患者又说以往大便老有粘马桶的现象也没有了,晨起面部脂溢现象亦除。
  此案例患者有明显的发病气候特征,且又喉中粘苦痰,口中上泛粘连口涎,高度心烦,暗红舌薄黄苔,脉右关弦滑左寸弱。此正是寒甚火郁,水湿郁热之表现,又考虑久病体质,况且病位在中焦,故投以轻剂,使胃能游溢精气,脾有所取资。
  川连茯苓汤虽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所设,但临床使用当圆机活法,切忌机械胶柱。只要气候、物候、气化的变化的规律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相适应,都可以考虑使用,更不必拘泥于各科疾病的病种。从上述案例中我的体会是:川连茯苓汤对于人体情志方面的治疗意义颇有价值,心为主宰,义不受邪:闷闷不乐、不知喜乐、身热烦心、躁悸谵妄,都是心在志为喜的功能受到影响,通过治疗患者都表现出乐观的心态,这是我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患者在服用甘麦大枣汤,丹枙逍遥散后,随访最多回答是:吃上药还可以吧!怎么理解“可以吧”,我觉得恐怕是患者碍于医生面子,说个托辞罢了。但服用川连茯苓汤,患者情感的流露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此方似乎也是沟通融洽医患关系一座桥梁,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细考《本经》,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眥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通“妄”)。一名王连,生川谷。徐大椿的解释:苦味属火,其性兼热,此故常理。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也,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心属火,寒胜火,则黄连宜为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可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则此亦能泻之,而真火反得宁,是泻之即所以补之也。苦之极也,其性反寒,即《内经》亢害承制之义。所谓火盛之极,反兼水化也。又考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伏菟。生山谷。徐大椿解释:茯苓生山谷之中,得松柏之余气,其味极淡,故为调补脾阴之药。凡人邪气郁结,津液不行,则为痰为饮。痰浓稠为火之所结,饮清稀为水之所停。故治痰则咸以降之,治饮则淡以利之。惟茯苓极轻淡,属土,土胜水能疏之涤之,令从膀胱而出,病渐去而不觉也。
  黄连与茯苓正是此方两大主力,身热谵妄烦躁,而手足厥冷,显然君主为寒水遏伏,阳气不得四布,而坐令自焚。故重用黄连之苦,忽清心经之焰,内安君主。茯苓之淡,急泄流衍之水,外御客水。此二药居功甚伟。另外在十张天干方中生姜用到7片(7片生姜大概有18一22克)的占三张,分别是:六甲年的附子山茱萸汤、六辛年的五味子汤,六丙年的川连茯苓汤。这是为什么呢?生姜在此三方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呢?有何共性呢?我个人开始用生姜3片、屡屡有患者发生胃部不适,改用7片后再无发生。个人认为生姜在川连茯苓汤中还有因其辛甚气烈,故有发越水气,辟秽通阳,发挥“通神明”的作用吧!
  笔者有幸于2017年5月于北京听顾植山老师讲授五运六气学说,才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此后在学习中大胆临床试用。粗浅之见,愿与同道共参共勉,偏颇之处多多,诚恳诉望同道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陈无择医学全书/王象礼主编.-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山版社,2015.2(唐宋金元名医医书大成)
  [2]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方药中 许家松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四辑 方药中论医集)
  [3]王冰医学全书/张登本主编.-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4]活学活用本草经/孙迎春编著;孔令谦审校.-北京:学苑出版杜,2008.1(2009.10重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