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sonocaddie 2017-10-08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杰作

——鲍罗丁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美学分析

向阳光

1880年,在俄国圣彼得堡的玛琳斯卡亚剧场,为纪念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筹划举行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鲍罗丁当年创作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后来,因为经济条件所限,这个展览会没能举行,但这部交响音画却由于其朴实动人的美妙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非常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后来,这首乐曲成为了一部举世闻名的杰作。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原曲的总谱出版于1882年。作者曾在总谱上写下了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单调、黄沙滚滚的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俄罗斯奇妙的民歌调子。可以听到马匹和驼队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随后又响起古老而忧郁的东方旋律。一支当地的行商队伍在俄罗斯士兵们护送下,穿越广袤的草原和沙漠,慢慢走来。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他们完全信任俄罗斯士兵的保护而无忧无虑地在这无限广阔的草原上长途旅行,完成漫长的旅程。继而,商队又逐渐远去。俄罗斯民歌与东方古老的曲调不但相互融合,在草原上形成和谐的回声,而且这种音响在草原上空长久地萦绕回荡,最后,逐渐地消失。”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鲍罗丁在这首交响音画中,以对位的手法将庄严而气魄雄伟的俄罗斯风格曲调与悠闲的东方风格旋律交织在一起,两个主题此起彼伏、水乳交融,使音乐形象更为鲜明。通过两个主题的迭奏与绚丽多彩的配器,描写了俄罗斯士兵和骆驼商旅在广阔的草原上并肩同行的情景。这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交响诗”即“交响音画”的原形。这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种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体裁相联系。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无法亲眼得见这幅未曾展出的画中景色,只能凭借《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乐章心向往之,但却让音中所画更为传神的流传于世。这也是为什么鲍罗丁被后人评论:“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描写了一支商旅驼队行进在草原上的情景,乐曲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面。这首乐曲的两个主题是不同民族风格的两段旋律:一个是俄罗斯风格,即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另一个是东方音调,即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该曲为小快板,A大调,2/4拍子。乐曲一开始,单簧管和法国号依次吹出第一主题,而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空八度的泛音,色彩凝聚而透明,创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背景效果,宛如草原的广漠无垠与空旷寂寥。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仿佛从天边、寂静的草原上,传来了一首俄罗斯曲调(第一主题):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5 . 43 |2 3 |1 5 |2 . 32 |1 5 |6 5 |4 6 |3 - |3 - |

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一种安详静谧的气氛。随后由圆号移调重复,当圆号在C 大调上重复之后,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模仿马蹄的脚步,使听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声:

0#1 02 |0#1 02 |0#2 03 |0#2 03 |

# 1 2 |# 1 2 |#2 3 |#2 3 |

在蹄声背景中,使我们感到一支商队正逐渐走近。他们在俄罗斯士兵的保护下,好像十分安详、无忧无虑。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再一次响起了由大提琴伴奏、英国管演奏的平稳安详、悠扬迷人的带有古老东方情调的旋律,这是骆驼商人的主题(第二主题),C大调,2/4 拍子,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34 3 |5 .6 5 |5 .6 543 |4 .5 4 |4 .5 4 |

34 3 |3.4 323 |2. 3 212 |1. 2 1 |1. 2 1 |

接下去,小提琴将乐曲推向了高潮。中提琴和大提琴过后,出现了双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民歌,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东方式音调构成对位的组合。一会儿,单簧管加快速度再现俄罗斯风格的曲调,圆号与之呼应,其它铜管乐器以和弦衬托着。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这一主题渐渐增强力度,蹄声又清晰地传来,仿佛商队越来越近。由木管和铜管和弦伴奏,脚步声是安详的,毫无恐惧的感情,旅商们完全信赖着他们的保护者——勇敢的俄罗斯士兵们。接着东方音调再次在不同乐器上出现,并变化着配器手法和转换调性,使东方音调给人们以更深的感受。然后由全部管弦乐器再度奏出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它庄严而气魄雄伟。这时,作者采用对位化的手法,将俄罗斯风格的主题与东方音调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在四次反复中,由于两个主题的迭奏,加之多彩的配器,使乐曲形象更为鲜明,其内容也更深刻、丰富了。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当乐队以多种手法对两个主题进行反复展开时,结构大为扩展,力度也大大加强,在乐队的伴奏下,形成乐曲的最高潮,随着乐曲的发展,两个主题由并置关系转而为融合,表现出军队和商队之间的融洽关系,它也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好融合。在军队的保护下,商队安然地在草原上继续行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远方。

结尾乐曲慢慢归于平静,马蹄声离远了。俄罗斯风格的曲调先后在不同乐器上用不同的调性再现,好像是俄罗斯士兵们在草原的边缘与骆驼商旅告别,目送着他们远去。最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在极其轻微的长笛声中逐渐消失,大草原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

鲍罗丁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却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在音乐创作上,他不直接引用民歌,但音乐中却弥漫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气息和东方色彩,艺术上独具创造性。

每当听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美妙旋律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身后伫立着表情严肃的俄罗斯军人,他们无一不在注视着远处草原的尽头。风吹过他们的军帽,吹过脚下的滚滚黄沙,吹过远方的山。一会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土著商队。他们踏着异国的土地,见到异国的军队,却没有紧张与不安,十分安详、无忧无虑。军人们无声地分开两列,严肃的表情似乎因为风带来的异国风情而显得特别精神,却依然平静。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商旅驼队慢慢地穿过军人们为他们留下的道路,商人们脸上洋溢的欢笑与军人们的肃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却也让人觉得又是那么自然:军人们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而商人们享受着这片刻的平静。没过多久,行商队伍从我身边经过。继而,驼铃声又渐渐离我甚远,但却能让我感觉到商人们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好似在感激这太平的年岁与盛世,没有战争得以让他们自由往来。军人们重新列队,仿佛亚历山大的帝王就在眼前,引领着他们保家卫国,不让神圣的疆土受到一丝侵犯,为俄罗斯的天空带来一片宁静与祥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鲍罗丁深爱着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他把脑海里感受到的宁静融合进了交响音画,希冀着风会载着音符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也能为他们带来和平与宁静,世界也得以在这片融洽中成长。从小提琴的空寂,到大提琴、双簧管与长笛的融合,衬上一曲宽广悠扬的俄罗斯民歌,不时传来一阵阵古老而悠闲的东方音律,这份唯有闭目身处风中才能感受得到的平静,正是鲍罗丁不朽精神的延续。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极具珍贵艺术价值的交响音画

美丽的中亚细亚草原,我虽身不能至,也无法亲眼得见那幅未曾展出的画中景色,但却可凭借《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部流传于世的音中之画,心向往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