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二三理念

 昵称17857318 2017-10-08

 一二三是一种框架体系而非具体的内容本身,更不是“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那么简单。简单的来讲 就是“A和B之间发生的关系达到顶峰所发生的这一系列的过程”。因为一二三理念是框架 所以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内容才能有所体现,那么就以书法为载体 来概括的介绍下一二三理念。<以下内容只是一个总体的逻辑框架,其中的奥妙无穷等待着你的到来。>

                                                      书法之书法

一、书法之法

〈一〉、唯物论

1、物质观 

〈1〉物质的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概括和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在不同的时期对物质的认识有所不同: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物质的共     同本性,从哲学上进行了最高的概括。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了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应。”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2、意识观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因为各种文玩物质种类的存在,人们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玩法,各种各样的认知。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指意识的来源是物质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指意识的本身的存在的形态是主观的,都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

‹2›意识的能动作用指的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的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

②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进而改造客观事件的作用。列宁:“意识不仅反应客观事件,而且创造客观事件。”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活动的作用。

3、实践观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但实践却有一定的属性:

①社会历史性:指的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客观物质性:主体、客体、工具。

④直接现实性:把意识直接物化客观实在。

<二>、辩证法

1,一个主题:辩证法

2,两大总特征

  <1>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区别。没有区别的也就不存在的联系。

  <2>发展;(书法无处不透露着发展)

     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运动的一种,即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历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它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事物只有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因此恩科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事物发展的过程(构成),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延续的交替(时空变化);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前进)。

    发展的动因 运动、变化的动力、原因是联系。因为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不同的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的趋势是发展。

    ƒ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忘的东西。

    发展的意义

坚持发展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时,要有历史的眼光,面向未来,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坚持发展观,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要顺应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做除旧布新的促进派。

3、三大规律 (侧重的揭示发展)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辩证统一规律)

    矛盾的含义

      矛盾(对立统一、辩证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事物之间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联系)。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辩证法中的“矛盾”,是联系、是关系、是物质。

    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A;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的渗透(包含);其三,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矛盾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就是联系,联系导致发展;而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联系的基本属性。

注意;人们在认识世界、认识文玩 ,必须用复杂的眼光看待

复杂的世界。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摒弃简单、片面、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ƒ矛盾的状态;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共性、一般性、抽象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特殊性;(个性、个别性、具体性)是指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同一事物内部的不同矛盾以及每一对矛盾的不同方面的都有其特点。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的)

矛盾特殊性的具体的表现 

                         宏观;内外之别

                         中观;内部中的主次

                         微观;一对矛盾中的主次

这一理论在应对顾客的提问时,是最为常用到的理论的原理。所以在看待一副书法作品时我们必须到考虑到这一点, 学会举一反三,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原则;坚持内外因的关系。

<2>量变质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存在质、量、度。

     质,是事物的属性,区别于不同的事物,靠把握质。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区分不同质的事物靠把握质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其他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以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

             区分同质的事物靠把握量

     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幅度。所以,超出度的范围即超过节点、临界点,一物就转化为一物。

<3>否定之否定规律(此处不做详细的讲解后文会专门做出一篇文章来讲解这一规律)

4、四大思维方式

<1>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一般个别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抽象 整体部分;具体指思维的具体

<4>逻辑与历史;

5、五对范畴

Ø 原因与结果

Ø 现象与本质

Ø 内容与形式

Ø 必然性与偶然性

Ø 现实性与可能性

 

二、书法之书(认识论)

  1、认识的决定因素——实践

    <1>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Ø  主体;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人和群体。(人)

Ø 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精神(笔)

Ø 中介;指的是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适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百看不如一写)

Ø 实践是认识的终极来源

Ø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Ø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Ø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影响认识的其他因素;生理因素、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学习和继承他人的知识财富。

<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认识实践

 2、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两种错误的认识观;

Ø 唯心主义先验论;没有物质、 没有实践 、没有感官、 只有大脑。

Ø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没有实践、没有大脑、只有物质感官。这是一种消极地、被动地、直观的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

3、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1>实践到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书法)

   认识运动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局部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具体性和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的思维(大脑),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内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法书)

它是实践的需要;人的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离不开理性认识的指导。所以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它是认识的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的目的的(改造世界)才能得以实现,同时认识也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3>认识的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指对一个复杂的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微观)

无限性;指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规律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没有终点。(宏观)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指产生于一定地点、条件下的主观认识要它所对应的一定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统一;指产生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观认识要同它所对应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5>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认识 ; 理性因素;

               非逻辑主体心里形式; 幻想

                                    想象

                                    直觉 

意识;情感                          灵感

 

      意志

4、认识的结果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略)

5认识的收益

    价值;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这一原理主要运用到盘玩的物件对人们的价值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玩这些文玩到底有什么用)

价值的属性;客观性;

            主体性;相同的客体对不同的主体其价值有所不同,主          体自身情况的变化也会导致价值关系的变化。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客体的属性是丰富的、多样的、因此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三、书法之书法

1、书法为一

2、书法分为人与笔因此为二

3、书法中的人与笔之间的关系为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