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红楼”第三十六回:宝玉爱情与婚姻的定局

 水清木华kkxa19 2017-10-09


第三十六回是非常关键的一回,花袭人的准姨娘身份确定下来,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渐现,贾宝玉由龄官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与林黛玉的感情进入稳定期。本回精读篇幅较长,然而浑然一体,分次发表不利于阅读,故而一次全发。




作者

慧慧

周汝昌在多本著作中都表达了他对《红楼梦》结构的认识,他认为《红楼梦》具有非常严密的结构特征,全书不仅是“大对称结构”,而且“是‘十二乘九’为结构法,就是以每九回书构成一个‘单元’,到第十二个九回完毕,即一百零八回时,全书收煞告终。”这个说法,虽然遭到不少红学家的非议,但是在我看来是不无道理的。这一发现是在对文本敏感的阅读体验而得出的,是不可多得的发现,对于从大视角角度深入理解《红楼梦》全书具有指导意义。

 

按周汝昌的理论,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到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就是九回书构成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发现,这九回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讲宝玉的事情,可以称为“宝玉正传”,更加深入考察,甚至可以发现这九回更精确的主题是讲宝玉的爱情与婚姻。此“单元”前一回是讲宝钗黛玉,后一回是讲群结诗社,重点都不是落在宝玉身上。而且本文要精读的第三十六回正是逢“九”的“重要关目”,可见该回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前八回的铺垫,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气了黛玉、恼了宝钗、撵了湘云、死了金钏、骂了晴雯、踢了袭人,连同自己也因为外交戏子和内辱母婢而遭受鞭笞,可谓是高潮迭起,可到了第三十六回再回头看,一切感情纠葛都归于平静了,都有了一个小节点,宝玉的感情与婚姻在这一回中也成为了定局。其中本回回目中的“识分定”三字,也足以说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此回之后,宝玉的爱情与婚姻发展方向已不再是重点,以后的情节都是为了落实到此回的定局之上。

 

难能可贵的是,《红楼梦》把宝玉的爱情与婚姻、灵与肉是分别反映的,这点完全超越了此前中国古典小说灵与肉不分、爱情与婚姻等同的烂俗范式。就贾宝玉个人来说,黛玉代表着他的爱情,宝钗代表着他的婚姻,袭人则代表着他的妾侍。本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作者是分为三部分书写:第一部分写王夫人与王熙凤等谈论贾府月钱问题,实际却主要是侧面描写袭人的地位确定问题;第二部分写薛宝钗忘情绣鸳鸯,贾宝玉梦兆绛云轩,暗示了宝玉的婚姻定局;第三部分写龄官。我认为,龄官这个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独立的表征意义,而且具有情节推动作用和人物象征意义。这种结构安排,可见红楼梦作者写作技法的纯熟。当然三部分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钩带牵连的,使得不仅结构一丝不乱,而且情节连续不断。下面就这三个人物分别分析,看作者如何把宝玉的婚姻和爱情“分定”的。

袭人

人大主席缺位的表决

此回开始的一出大戏,就是讨论月钱问题。明着就是一次财务会议,可是最终却开成了一次人事会议。连脂砚斋这样的糊涂读者,都批曰:夹写月钱,是为袭人渐入金屋地步。当然,这一部分也反映出了其他的一些矛盾冲突,比如凤姐仆妇下人的投机钻营、凤姐的趁机受贿、赵姨娘与凤姐的矛盾等,但最主要却是脂砚斋说的——确定袭人的地位问题。其实脂砚斋说的也有不确切处,袭人不是“渐入金屋地步”,而是名分已经就已入金屋了。打个比方,就好像侯亮平虽调任的是汉东省反贪局局长,却享受副厅级待遇。可见,袭人如侯亮平一样,是被领导委以重任的人才。

 

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以人事任免为主、财务汇报为辅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扩大会议。对于袭人的人事调动,各与会代表都表了态。可是,仔细的读者会发现,这次会议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本次人大会议的背景。时间:农历五月;地点:王夫人房里;会议主持人:王夫人;主要汇报人:王熙凤;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有: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等。

本次会议的发起人是王熙凤,原定议事事项只有一项,那就是王夫人房里大丫头职位补缺一事。由于前任大丫头金钏生活作风问题,遭到罢免申斥,人不堪其辱,投井自尽,所以导致夫人房内正局级待遇月银一两大丫头职位空缺。王熙凤故意迁延时日,让那些想趁机补缺升迁的把礼送足了,才回禀王夫人,提出决议此事。要知道,这是王夫人房里的事,凤姐只有举荐权,而没有任免权,所以那些挤破脑袋送礼的即便没有达到目的,要怪也怪不到凤姐头上,因为肥缺只有一个,最终任免权只在王夫人手里。


本来凤姐的如意算盘是,向王夫人提交一个议案,王夫人指定一个人选,定下来也就结束了。无论定是谁,轻轻松松,自己的财也发过了。此一事倒也出乎凤姐预料,王夫人竟然提议职缺由玉钏兼任,一人挂双职,一人拿双薪。这倒于凤姐没有大相干,本来她就稳操胜券的。

 

可是让凤姐猝不及防的是,王夫人突然加了一个会议议项。王夫人一句“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开启了本次会议的临时第二议项:财务汇报。通过汇报各房人事情况与月钱发放和王夫人的事务讯问,这一通下来,纵然是女中豪杰也累得不轻,终于知道原来是背后被人告了刁状,被人阴了。又热又累倒放在一边,心高气傲如凤姐,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骂几句还算轻的,少不得日后报复,撂下狠话,“从今往后,倒要干几样刻毒事了”。

 

这次会议就完了吗?人说凤姐聪明,其实更聪明者是王夫人。一开始凤姐要讨论的是金钏的补缺,王夫人不按常理出牌,让玉钏拿了双分子,这就开了一个先例,打破了凤姐的规矩,“什么是例,必定四个五个的?够使就罢了。”这个凤姐倒不在乎,然后王夫人用赵姨娘作枪,把话题从玉钏的月钱引到姨娘们的月钱上。王夫人说有人抱怨短了钱,王熙凤自以为是被赵姨娘黑了,说了一大套,显得左支右绌,也终于应付下来。可是没想到,这都是王夫人的铺垫。最重要的事在最后一件,最后一个会议议项:袭人问题。

王夫人问“老太太屋里有几个一两的?”大家试想想,整日晨昏定省,怎会不知道贾母房中丫鬟配置?既知道,如何还要明知故问?只是为了引出袭人,因为毕竟袭人还是在贾母房里的人,组织关系还在贾母处,只是借调到宝玉房中工作。提到贾母处的大丫头,必然要提到袭人,因为袭人这种情况太复杂太特殊了。看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凤姐被牵着鼻子走,还不知道王夫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凤姐还说出“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这样的话,以为还是赵姨娘要为贾环争福利呢,完全意会错了方向。看到凤姐有多傻了吧!聪明得分和谁比!

 

终于,王夫人抛出了一个人人都无法回绝的议案:“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为什么说无法否决呢?起码明面上,全了老太太,便宜了官中,一举两得,大公无私,别人如何敢说什么呢?果然,结果是全票通过。凤姐是一一答应,薛姨妈说“早该如此”。

 

可是王夫人这样的提案,目的是什么呢?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确立了袭人准姨娘的地位。“二两银子一吊钱”,这是姨娘级别的标准待遇;虽然是大丫头的职位,官衔与官俸却已经是姨娘了。二、把袭人的组织关系从贾母名下转到自己名下。以前是贾母房中的人,而今由王夫人发工资,属王夫人直接管辖,更加方便控制袭人。三、收买袭人之心,掌握了主动权。贾母把袭人给宝玉,当然也有此心,不过,王夫人这样提前一步行动,显然占据了主动地位。

袭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如此提升,距离自己的职业规划又近了一步。宝钗、黛玉皆争相向袭人报喜,这样的荣耀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全靠袭人自己的努力。先是抛开故主贾母,投身王夫人,以宝黛之事先纳投名状,又极尽邀功之能事。获得这样的结果,即便没有人向她报喜,她也早料到八九分,前几日太太不还打发人指名给自己送来两碗菜来吗?这明显就是一个极好的暗示。

 

当王夫人、袭人都应该志得意满的时候,我们反过来再来分析,这次人事任免是否程序合法呢?第一,袭人的组织上级是贾母;第二,袭人的直接上级是宝玉。这两人都不在会议出席之列。最关键的是,贾母是人大主席。人大主席缺席的人大会议,还是袭人的组织上级,就这样被瞒着,失去了一个得力干将,失去了一次一票否决权。在这次事件中,王夫人完胜,王熙凤当了一次枪,贾母惨败。不得不说,这是老祖宗的一次挫败。

宝钗

退而求其次

薛家一家人为什么要进京?最直接的原因是,薛蟠与人争香菱打死了人,为了躲官司。可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出去躲躲,薛蟠一人出去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家人兴师动众赶往京师,这样动静反而不好。更何况薛蟠根本没有存心躲官司,明文说“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却是为了游山玩水。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探亲,贾家、王家皆有亲戚在京;还有销算旧账等,但这都不是最要紧的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送薛宝钗待选。

 

那在宝钗心中,是怎么想的呢?首先,她对做了皇妃的元春是羡慕的,否则怎么会突然向宝玉说一句“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平日宝玉姐姐长姐姐短的也没见宝钗发此感慨。其次,宝钗对宝玉是不大看得上的。宝钗心系薛家兴衰,明知薛蟠靠不住,只能靠自己,所以对贾宝玉这样的混世魔王也是有所轻视的。可是,天不遂人愿,待选失败贵妃梦破灭之后。让宝钗只能退而取其次。第一,贾府虽然没落了,也还是薛家旧亲,还可依靠;第二,宝玉有个好模样、好性情;第三,宝玉只要好好调教还是有改过的希望,更何况本性聪明灵秀,所以宝钗至少劝导过三次;第四,宝玉天生含玉,虽然这不是玉玺的玉,倒也应了和尚的寓言。

 

虽然宝钗性情温良和顺,似乎没有很大变化,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少女,当她存心“退而求其次”的时候,也会慢慢地产生情愫,也能稍稍看到这个冷美人灵动的一面。在宝钗对宝玉留心之后,也偶出刻薄之语,神似黛玉。比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对宝钗说:“你抹骨牌去吧。”宝钗回说:“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比如“宝刹借扇机带双敲”,声色俱厉,比黛玉更甚,至此方见一丝少女的活气。

脂批说:绛芸轩梦兆是金针暗渡法。此处“金针暗度”怎么解呢?首先可以从内容上来说。宝钗去看宝玉,“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这个举动,对于薛宝钗来说很是难得的,若非对贾宝玉有情,偶尔忘情,绝不会如此唐突。连贾宝玉听到此景,都担心是“亵渎”了她,可见这个在如今看来很寻常的事情,在当时是颇具暧昧色彩的。理解这个情景,可以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午间暑热,旁人都睡了,男女共处一室,从封建礼教来讲是不妥的;第二层,宝玉熟睡,坐在袭人刚刚坐的位置,袭人所坐距离宝玉应该是很近的,因为她要替宝玉赶虫子;第三层,接替袭人为宝玉绣肚兜;第四层,所绣图案却是一对鸳鸯。此情此景,怪不得黛玉见了也要冷笑。另外,还有一些情节也能略微感受到宝钗的感情,比如宝玉挨打后,最先去探视的是宝钗。

 

从宝玉的视角来看,睡梦中喊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无疑是对宝钗营造的氛围的破坏,从此可会意出宝玉与宝钗在婚姻意愿方面的冲突。一个骂道,一个怔了。金玉姻缘这个颇让人生疑的传说,像是横亘在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大山。通过此回前宝黛三番五次的爱情摩擦,黛玉对宝玉已冰释疑惑。黛玉从此开始自叹身世,无父无母,就是说明宝黛爱情之果已经成熟,思父母,正是念婚姻。而宝玉喊出这句话,可见不仅对宝钗从来没有想过婚姻的问题(比如,前文宝玉说: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甚至还有排斥拒绝的情绪。这对于宝钗来说,待选失败又在宝玉这儿遭遇感情挫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读者当报以同情的态度。可是,聪明实用的薛宝钗才不会像黛玉那样一条道走到黑,既然在宝玉身上得不到爱情,反正自己要的是婚姻,故而以后宝钗就采用迂回策略,宝钗知道谁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说了算数。

其次可以从象征意义上看。一个少女为一个男子绣鸳鸯,由于鸳鸯这个象征性极强的中国传统符号,很容易想到作者要暗示什么。由此可见,宝玉的婚姻也就像这个情节一样,宝玉在浑浑噩噩中,宝钗在一不留意中,两人就结合了。可是结局如何呢?那就是宝玉“梦兆绛云轩”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了。这个婚姻,犹如南柯一梦,终将以悲剧结局。

 

作者唯恐大家不知道宝钗与宝玉即将到来的婚姻是没有感情基础和互容观念的结合,在本回开篇故意生生加入一段声明,“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从这种严厉的批评可以看出二宝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是不可弥合的。他们的婚姻即便有封建礼教与家族成员的支持,也“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其实宝钗追求婚姻得到婚姻,黛玉追求爱情得到爱情,宝玉由色入空得到超悟,有因必有果,每人都得其所哉,可是在我们看来却是每人都悲剧色彩浓重。可见作者通过宝黛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多么深刻的人生思考问题。

龄官

宝玉的爱情启蒙者

龄官这一形象,出场不多,着墨不多,最主要的事迹也就四个字而已——划蔷、拒唱,可是却很能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能不说作者的写作水平之高超。之所以这两件事都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除了文字语言等形式上的纯熟与鲜明之外,还在于他们都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龄官与贾蔷的爱情插曲,无头无尾,好像从天而降,可是读者并不觉得是连缀多余,“划蔷”和“拒唱”缺一不可,他们已经与作品主线和主题融为一体。

 

就“划蔷”和“拒唱”这两部分来说,也是要对照联系观看,方能看出其中的奥妙。龄官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最可注意的就是她鲜明的个性和深深的痴情,其实还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竟然着非凡的见识或说是觉醒意识。

 

宝玉一时兴起想听《牡丹亭》,就到梨香院找龄官。宝官玉官见宝玉都笑着让座,独在龄官面前遭受冷遇,不仅不理宝玉,还拒绝了宝玉求她唱戏的请求。龄官还说;“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可见她不仅拒绝过宝玉,还拒绝过娘娘。而且应该还记得,在龄官第一次出场时,元春命她唱《游园》《惊梦》,龄官却 以“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为由执意不作 ,表现了她认真、倔强和不肯曲意逢迎的性格。可见,龄官虽出身优伶,却有着罕见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这在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群中犹不多见,却在这个卑微的生命身上闪现,不能不让读者注意到她的光辉。

 

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尤其令人动容,就那个“划蔷”的场面,接连划了几十个“蔷”字,可见其用情之深了。另外,贾蔷要去为她请大夫,她又怜惜冒着“大毒日头”,这份痴情也堪比黛玉了。所以,贾蔷与龄官的爱情是《红楼梦》中很感人一对。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写这份爱情的结果,但据推断大概也是悲剧结局。宝玉自幼受尽千般宠爱,何曾受到过这般冷落,“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又看到龄官与贾蔷百般缠绵,像是看到了自己,由此从中顿悟,“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哪有天下的眼泪都来葬自己的道理,各人只能得各人的眼泪,各人珍惜各人的情缘。

我们来看,龄官的冷落与龄官的爱情,给贾宝玉心理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是在第三十回,此时的宝玉对女儿还是“呢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对清净秀丽的女儿常常产生爱慕之心,在此之前不说对黛玉宝钗各怀仰慕,对袭人晴雯百般宠爱,甚至于还与金钏调笑,对素未谋面的傅秋芳心生遐想。其实看到“龄官划蔷”,宝玉“痴及局外”,不也是他“爱博”的表现吗?他那段著名的“泪葬”高论更是其泛爱心理的反映,直到看到龄蔷爱情才使他幡然醒悟,明白各人只能各得眼泪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龄官无疑是贾宝玉的爱情启蒙者的形象。

 

在本回之前,特别是集中在第二十七回与三十五回之间,经过相互试探、曲折龃龉,双方终于互相明白了各人心思,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和第三十四回宝玉赠帕定情标志着宝黛爱情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即稳定发展的成熟阶段。但是,真正使宝玉的思想净化并使其情爱观升华的却是龄官爱情,第三十六回才是宝玉情感发展历程的分水岭。至此,宝玉和黛玉的心都安定了下来,宝玉全身心地关心爱护黛玉,黛玉再也没有对他猜忌生疑,他们的爱情进入心领神会两心默契的平静阶段,再也没有了以前“三日好了,两日恼了”的情况。世人对于林黛玉的刻板印象——刻薄小性也几乎不见了。然而,另一种更大的压力随之而来,那就是封建婚姻制度和传统观念对二人精神上的压迫,比如黛玉之后频频思及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正是为此。

 

龄官爱情不仅独立成篇,自身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还是促进宝黛爱情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成熟的阶段的催化剂。龄官个性不仅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魅力,而且对宝玉的感情观也具有极大的启蒙作用。

自清朝以来,就有人龄官无论在容貌上还是在性格上都有几分像黛玉,包括龄官对待贾蔷的爱情表达方式也很有几分相似。如涂瀛《红楼梦问答》就认为龄官是林黛玉离魂影子,贾蔷和龄官正是宝玉和黛玉的近影。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识小惠全大体,看到龄官的处事态度或许能有几分启发,以爱情为上者,天下人皆不在自己眼中了。另外,龄官由笼中之鸟所生出的“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 ,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敢视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贾府为“牢坑”,这声音真是振聋发聩。这种特立独行的识见与自觉意识在当时实在难能可贵,由此生出的自怨自怜也与黛玉有许多相似。本回所记均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虽然没有黛玉出场,但龄官的这个象征意义,当是作者有意为之,使龄官代黛玉出场,为的是把宝黛爱情作一小结。龄官的爱情与宝黛爱情当然有稍许不同之处,但其悲剧意义却可以相互映照,更加彰显。

 

本文只是从宏观把握本回,提取出其中比较重要三个话题作为讨论,其实本回中的内涵还不只如此,比如有多处宝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深入分析的地方。通过以上分析,本回的确是一个大关节,宝玉的思想上了一个台阶,袭人的准姨娘地位得以确立,宝钗与宝玉的婚姻及悲剧色彩也做了暗示,宝黛的爱情进入一个两心相知的高明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