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知道它贵 但你了解它吗?

 天宇楼33 2017-10-09

在五代名窑中在釉色的运用上,最具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属钧窑瓷器。它的窑址在河南禹县,属于钧州,故名也称作为“钧州窑”。其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停烧。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月白釉梅瓶,北宋

高29cm,口径4.8cm,足径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五代时期已烧制出黑釉带斑点器物,称其为“花瓷”。其窑变彩装饰技法对宋钧铜红窑变釉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宋代钧窑的全面发展及兴盛奠定了技术基础。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北宋—金

高20cm,口颈26cm,底径1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

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禹州钧台窑被朝廷垄断成为官窑,其产品特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器物内外均施满釉,圈足内刷芝麻酱色的护胎釉。器底刻有“一”至“十”的汉字数码。器表施釉独特,铜红窑变工艺趋于稳定、成熟,使用也更为普遍。其釉色基本色调是红、蓝、灰、白四种,经过窑变,相互调和,变幻莫测。造型出来少量碗、盘等日常生活器皿外,大多是满足宫廷需要而生产的花盆、尊、瓶、洗等陈设用瓷。在毫不吝啬工本又有能工巧匠一起烧制的条件下,钧台窑的制瓷技术更加精湛,进而促进钧窑制作工艺达到历史顶峰。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

高15cm,口纵20cm,口横16.5cm,足纵13.4cm,足横1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北宋

高5.4cm,口径18cm,底径13.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烧杀掳掠,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破坏。钧窑一度被迫停烧。在金代以后,钧窑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缓慢的发展,但与北宋时期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此时的产品釉色以天青为主。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器表一般施满釉,但底足露胎无釉,胎质也较粗松。造型大多为碗、盘、罐、瓶、炉等,纯属于民间生活实用品,制作不甚规整。有少数带紫红斑,但色彩不艳且不自然,多是由于烧成温度低而引起的。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北宋

高18.3cm,口径26cm,足径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盏托,北宋

高5.6cm,口径5.9cm,底径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由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受海外贸易的刺激,陶瓷手工业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元代钧窑已成为北方地区人民最为主要的生活用具,虽然各地的瓷窑纷纷烧制钧窑瓷器,但数量不断增加并未相互带来质量的提高。此时钧窑的突出特点为量大质粗。釉色以天蓝为主,少数带紫红斑的也显得较为呆板,不及宋钧自然。器物多数施釉不到底,且底足露胎。烧制方法全部采用垫饼进行垫烧。



 钧窑鼓钉三足洗,宋

高9.2cm,口径24.3cm,足距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北宋

高9.6cm,口径26.5cm,足距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钧窑风靡一时,但忽视质量的做法,使这一时期钧瓷的胎、釉显得较为粗糙,直到最后几乎失去了钧瓷的本来面目。到元代末年,逐渐丧失了艺术生命力的钧窑瓷器,终于停止了延续几百年的烧造史。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宋

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碗,北宋

高7.9cm,口径18.9cm,足径5.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的釉色变幻莫测,独具魅力,朋友们你们感受到了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