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滨海这么多年了,就是不想走!

 读书与思考001 2017-10-09



前些天没事,和粉丝们在群里聊天,说起滨海的生活,大家都很感慨,从塘汉大聊到开发区,再聊到生态城,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今天专门罗列了一些,大伙可以看看。


“当年的盐碱地,如今的开发区”


@无坚不摧:13年,泰达时尚旺角和万科双子座同时开盘。一个明媚的午后,带着憧憬驱车直奔开发区。毫不犹豫,选择了万科!幸运地买到了17楼的金角。后来16年入住,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车辆出入口还配备了先进的黑猫二号系统,总体来说十分满意!


现在来看,开发区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交通有黄金万两的轻轨9号线,休闲有绿植遍地的泰丰公园,医疗有硬件出色的泰达医院,教育有师资先进的泰达一小,读书有藏书万卷的泰达图书馆,购物有滨海国际、友谊商场、伊势丹!工业区更是汇聚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一切的一切,给我的感觉就三个字:高大上!


“从鬼城到一房难求,这就是生态城”


@缤缤、一凡:2009年12月,我来到生态城。那时候的生态城,还是一片盐碱荒滩,如果用成语形容,可以这样说:污染水坑、废弃盐田、荒草遍地、人烟稀少。那时候上班,还得做班车来回倒。


再看看8年后的今天,高楼林立,育资源、医疗配置、商业社区服务的日益完善一个现代化的生态新城已经初具规模。现在的生态城充满活力,多少人因为缘分来到这里,共同组成生机蓬勃的家园。哦,还有生态谷每日锻炼的老少爷们。从之前的鬼城到现如今的一房难求,我想,这是属于一名城市建设者的莫大荣幸。



“我对北塘充满信心“


@王绒:我是农村出来的,两口子在滨海奋斗这么多年,刚开始来住北塘,租住在不足十五平米的小房里,吃饭睡觉就在一个屋子。2009年赶上北塘拆迁,就不想再租房过这种不稳定的生活,就在工农村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


而现在的北塘是全新的北塘,到处洋房别墅,干净整洁,还记得十几年前刚到北塘那个味我都受不了,但是北塘是我到天津的第一站,对北塘还是有感情的,中关村的迁入,让我对北塘更有信心,所以打算在北塘投资一套。


“30年大港,终于迎来了港东新城”


@园园:作为毕业后就在大港工作30年的本人,即见证大港30年来的发展,也眼看着它的日新月异的成长与繁荣。


说说大港的港东新城,因新区成立后因为拓宽并绿化了港塘路,陆续新建并开通了海景大道和中央大道,从几年前晚上连路灯都没有,仅有的几条道路还互不相通,鮮有人住的鬼城到现在商场人声鼎沸,餐馆林立,道路四通八达的全新居住区,海河隧道的开通,缩短了大港,塘沽到汉沽的行程,眼看着新区8年来的变化着实令人吃惊!那么你若是向后看,几年以后,滨海新区又会是什么样呢?




@兰花幽香  


“我眼中的新河——兴衰成败、极而复返”


沉睡的新河:曾经也是辣么牛


津塘公路与新北路交口,有一座古香古色的牌楼,远望之,浑厚庄重,飞檐微翘。当人们看到楼牌上方写着“新河庄”三个金光大字时,仿佛恍如隔世。


新河庄始于明永乐年,已有600余年历史。老塘沽人提起和新河有关的名称:比如新河船厂、新河集团、新河车站、新河铁路材料厂等等,让人民依稀记得它的存在和过往。历经几百年沧桑,是沉鱼落雁,还是美人迟暮,它都静静地存在,让人不再时常提起,却也不曾遗忘。


步履蹒跚or厚积薄发


新河的规划改造从2003年开始启动,弹指一挥间已有近15年。当年顺驰斥巨资拿下新河地块,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该区域内不断进驻新的开发商,市场关注度大幅升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一个个新地块在陆续开发建设,但相对于目前空置的大体量土地来说,仍然显得四分五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新河五车地作为塘沽城区屈指可数的危漏平房,随着被列入棚户区改造项目,它又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之中。往日破烂不堪的平房和危楼都被夷为平地,似乎将要旧貌换新颜。


前几日,路过四季风情底商与通往津塘公路的交叉口看见一块宣传牌,赫然写道“大美新河”。不禁微微一笑,心中感叹:希望我眼中的新河真的可以越来越美!


不能不说,滨海的未来还任重道远。


@刘骏界:滨海核心区的写字楼建设和生态城、东疆、临港、中部新城的摊大饼式的产城扩张是最直观的感官变化。商业如1984、泰达时尚购物、环球购、时福地、市民广场等商业的碎片化、同质化扩张,也让各自的商业活力越发低迷。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泰达球场等新区窗口平台全部闲置、荒废。


随着海港工业、贸易的下行,滨海原有的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一直只能靠投资和地产拉动,没能实现新经济转型。教育上,清华临港、生态城的南开,海港城的实验,商务区的耀华上马迅速,人口密集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缓慢,外围去库存的就拼命投资教育。而滨海核心区域,却没有一所综合型的大学。城市的文化生活没有明显的提升,夏季文化节,啤酒节大多是隔靴搔痒。


是啊,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滨海也不例外。

只是无论如何,滨海人最初的简单期许,变成了蜂拥而来的意料之外,始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有幸见证了一切,这大概就是时代的惊喜了。



老塘沽:仿佛感觉跟不上时代了

 

@大伟:太快了。

自打新区成立之后,塘沽土著人反而感觉跟不上时代了,感觉累了,买不起房了。不知是好是坏。

 

回想01年买福地对面的贻和花园93平顶楼送露台13万,那是福州道的奥林鸿正也就2300-2500,那时虽说挣得不多,但是老百姓买得起房,尤其是本地开发商的房型质量都没得挑剔。

 

后来,自认为新区尤其是于响,简直就是拍脑门想出来的事,也是老百姓远光短,拉了时代的后退。作为一个土著觉得新区房价是泡沫。对新区未来持不乐观状态。

可仔细想想,只要结合自己的优势,由制造向研发深耕,辅以相对应的第三产业。前途原来很光明的。




来源:天津地产圈儿,图片来自网络。容如有疏漏或疑问,欢迎留言指正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