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隧道施工要点经验

 苏睿思 2017-10-09

要点经验

1、隧道开挖超欠挖控制

隧道开挖的超欠挖指开挖处至设计开挖轮廓线的垂直距离,及该点到设计圆心的距离与设计半径之差。开挖轮廓线的下限半径为:设计半径+预留量(立拱架前的突变和拱架安设后的变形,按3cm考虑)+二次衬砌模板变形加大量5cm。开挖轮廓线的上限半径为:开挖下限半径+监控量测动态管理的预留沉降量(设计及规范经验值:18cm、16cm、13cm)。

超欠挖检测采用悬高法和支距法,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但测点的距离不能过大,局部要加密,激光断面仪测量精度高,但是受导坑开挖,掌子面难架设的影响,实际操作不易。

隧道施工要点经验

2、初期支护轮廓线净空断面控制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隧道设计图纸要求,隧道V级围岩预留沉降量按18cm、16cm设置,IV级围岩13cm设置,但必须加强监控量侧动态掌握围岩实际的变形量来修正设计给出的沉降量参数,本辖区以5m为一个段落进行超前水平地质钻探探测(预报),并以前段开挖支护的参数正确性探讨研究,和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来进行修正设计给出的沉降量参数,来保证在初期支护完成后二衬施作前的初期支护断面达到最理想的轮廓线(设计轮廓线),那么第一条和本条都提到的二次衬砌台车预留变形量5cm怎么理解呢?理论上来讲只要台车不变形或变形值为零,也就没必要预留这个量了,也就是说只要你预留的变形量在浇注完混凝土拆模后刚好符合二衬的设计轮廓线为最佳,是控制和节约隧道工程施工成本和加大投入的重要控制环节,

初期支护轮廓线下限半径应该控制为:设计初期支护轮廓线半径+二衬模板台车变形量5cm。上限应为:初期支护轮廓线下限半径+施工误差(3cm考虑)+残余变形沉降量(按2~5cm考虑)。

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刚拱架加工尺寸和比样误差,安装过程中严控拱架安设尺寸及误差,每个工作循环和各步序必须严格检查拱架平面位置、拱顶高程、垂直度、偏位等工序,

以上数据均为本辖区隧道经验数据,仅供参考。

3、二次衬砌轮廓线断面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施工时二衬外轮廓线半径定为:隧道设计初期支护外轮廓线半径+二次衬砌模板台车预留变形5cm,

二次衬砌施工前,根据本辖区三座隧道对基本稳定的初期支护监控量侧数据来看,V级围岩拱顶下沉和收敛一般在6~12cm局部达到16cm,IV级围岩拱顶下沉和收敛一般在2~7cm局部达到12cm,故验证设计的预留沉降量13、16、18cm为合理。

隧道施工要点经验

4、围岩监控量测

监控量侧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本区段隧道衬砌采用信息化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和课题,通过施工现场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了施工安全,对评价和修正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对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了信息依据,根据本项目隧道地质特点及要求,主要进行了一下项目的量测。

地质预报

采用超前水平钻探,5m为一个区段,为围岩动态动态情况、参数的修正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依据。

围岩变形量测

主要是通过洞内变形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来监控洞室稳定状态和评价隧道变形特征,是隧道施工日常量测的主要实测项目及工作,

应变量测

采用应变计、应力盒、测力计等对钢架支撑、锚杆和衬砌受力变形情况进行监控,进而检验和评价支护效果。本项目对支护的锚杆、拱架及二衬受力变形进行监控经过数据分析设计的支护效果优良。

隧道施工要点经验

稳定性

经过对逐座隧道量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回归分析,对IV、V级大跨径不良地质围岩及支护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采用了位移反分析法,反求得围岩初始应力场及围岩综合物理力学参数,并与实际结果对比、验证,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不少科学数据及类比依据。

隧道施工要点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