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的应用

 学中医书馆 2017-10-09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妇女月经来潮时肚子痛,自己去药店购买当归丸、元胡止痛片、田七胶囊、益母草颗粒等服用后腹痛减轻,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蕴含了哪些中医道理,这与活血化瘀有关。著名的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一书中就记载了“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著名方剂。唐荣川《血证论》中提出止血四法“塞流、澄源、复旧、固本”。活血化瘀对后世妇科血瘀证的治疗起了一定的作用。

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附件炎,而附件炎又是一切妇科疾病的基础,临床上约80%~90%的妇科疾病是在附件炎的病理基础上产生的。这是由于女性生殖器管的特殊性,其前有膀胱,后有子宫、直肠,受身体排泄分泌物的影响,容易造成妇科盆腔系统感染、充血、水肿,形成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可见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腰痛,月经不调等,尤其是经来腹痛,月经色暗红,并伴有血块,称之为“盆腔瘀血综合征”。

所有的盆腔炎都合并有盆腔瘀血综合症,在盆腔瘀血综合症和盆腔炎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输卵管闭塞,最后可以形成不孕症,另外,微观上盆腔淤血综合症和盆腔炎可以引起内分泌的改变,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卵巢囊肿的出现都和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症有关。

本病之主要病机为瘀血内阻,热毒炽盛,西医认为属盆腔系统感染,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调理冲任的法则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妇科疾病因瘀致病,提出活血化瘀法则

妇科疾病中因瘀血致病的当属盆腔淤血综合征,此病因感染可导致瘀血,瘀血又可导致感染,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现代医学对此疾病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不论省级医院还是地县以及乡村卫生院都以头孢哌酮、盐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等抗生素大量使用,单一消炎,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长期疗效不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西医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消炎,虽然消除了疾病的炎症,但未能使用活血化瘀药以消除沉积于子宫腔内或盆腔内的瘀血,所以,瘀血就是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

中医以活血化瘀为基础治疗,活血化瘀药可以明显改善此类瘀血症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血不止也,其症不去故也,当下症其,桂枝茯苓丸主之。”

说明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瘀块的功能。活血化瘀法的使用当然还需要中医辨证相结合。如:下腹部疼痛伴有白带增多,色黄,食欲不振,疲乏懒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脉弦滑,此为妇科常见的附件炎典型临床症状,属于脾虚湿热带下病,以健脾燥湿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所以妇科一切炎症必须要活血化瘀,才能使炎症消散。?

二、活血化瘀需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灵活运用

(1)月经不调病

一般而言,妇科疾病月经经期提前属热,经期错后属寒,提前、错后不定者属于寒热交错,其共同的病因为气血瘀滞,均以活血化瘀为基础治疗。临床上50%~60%的妇科病以瘀血为主,20%~40%的妇科病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此类疾病必须要疏肝理气以调节冲任,调节冲任就是调节内分泌功能。

因肝主疏泄,肝之疏泄失职,则气滞血瘀。故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本病之主要治则。“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活血化瘀需和理气行气药相结合,方能达到气血同治的目的。《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二七而天葵至是正常的月经来潮;七七天葵竭,月经绝经,亦为正常的生理周期。“形坏而无子”意思是妇女脸上长了黄褐斑、雀斑,年龄大了,已经不能怀孕生子了。

如七七四十九岁,月经仍淋漓不断者,究其原因,一为血热,二为血瘀,三为脾虚。血热者肝郁也,肝气郁久化热,热迫血行,丹栀逍遥散、桃红四物汤加减;血瘀者气滞也,气滞则血瘀,血瘀则外溢,丹栀逍遥散、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加味;脾虚者气失统摄也,血不循经而无所主,人参归脾汤,固冲汤主之。香附、益母草这一对药,既能理气活血,又能调经止痛,对于月经不调的可以加入这两味药,起到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案例】王某,女,35岁。月经周期正常,平时白带多,有腥臭味。月经量少有血块,腰困,下腹部疼痛,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附件炎,中医辩证属脾虚带脉失约,湿热下注,治以健脾燥湿,活血止带,方用完带汤,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苍术10g,柴胡10g,白芍10g,车前子10g,人参10g,山药30g,甘草6g,荆芥穗1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生龙牡各15g,败酱草15g。水煎服,14剂。

二诊:白带减少,乏力腰困腹痛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尺脉不足。证属脾肾亏虚,以健脾补肾,扶正固本治疗。以归芪四君子汤、右归丸加减。当归1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人参10g、肉桂6g、鹿角胶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香附6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月服用10剂,扶正固本治疗。连续调理半年诸证好转。

按语:肉桂、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黄、山茱萸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黄芪补血养肝。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健脾益气。香附、益母草理气调经。诸药配合,共奏补肾健脾,养血调经之功。中医治疗附件炎并不是一味的清热解毒,而是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达到治疗的目的。

 (2)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痛经是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剧烈疼痛、或腰骶部疼痛并伴随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等。其主要病机为冲任失调,气滞血瘀,寒凝胞宫。女子以血为用,气血瘀滞,血行不畅。或阳虚寒凝,血失温煦,寒客胞宫,冲任胞脉受阻,则经来腹痛。经来腹痛是瘀血,要活血化瘀,常用金铃子散、失笑散能缓解疼痛。疼痛剧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情况下以少腹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加汉三七、水蛭则可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水蛭活血化瘀,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能。

如果并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者还可以加用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等活血化瘀药软化肿块。

妇科肿瘤疾患也是有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腰骶部酸痛。妇科肿瘤的发生是在长期的妇科炎症作用下形成的,感染和瘀血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占位性病变。

《金匮要略》中大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治疗寒凝胞宫的痛经或月经错后,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金匮要略》记载:“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大温经汤主之。”

笔者经验,用大温经汤合用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则疗效更上一层楼。本方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节冲仁于一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随着卵巢激素水平周期性的变化而发生增殖、分泌和出血等症状。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子宫直肠窝及子宫韧带。在卵巢内形成的囊肿又称巧克力囊肿。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经来腹痛量多,继发性加重,腰骶部疼痛、性交痛、排便痛或肝门坠胀感。

化瘀止痛汤:

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干姜6g,桂枝10g,三棱10g,五灵脂10g,炒蒲黄10g,汉三七3g,水蛭6~10g,香附10g,益母草15g 。

这张方子就是以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加减而成。我在临床上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都非常好。

妇科恶性肿瘤除活血化瘀外尚需扶正固本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

【案例】学生,女,18岁。月经不调每月错后10天连续已3个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经来腹痛,腰困,白带增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沉迟。

诊断: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大温经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吴茱萸5g,桂枝10g,阿胶10g,生地12g,麦冬10g,干姜6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茯苓10g,香附10g,益母草15g 。7剂。服用2剂后,月经来潮经血黯红,3天后转为正常红色,腹痛减轻,下月月经按月来潮。  

按语:痛经因于冲任虚寒,血凝气滞,吴茱萸、桂枝、干姜温通血脉,散寒止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袪淤,养血调经;阿胶、生地、麦冬滋阴清热,养血止血,且能制约桂枝、干姜、吴茱萸之辛热;茯苓健脾祛湿;香附、益母草理气调经。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3)崩漏(子宫功能性出血)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来势较急,势如破竹,病情极重,发展迅速,宜快速处理止血,以防血容量较低出现休克。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统摄无权;或肾气亏虚,封藏失职;或瘀血内阻,新血不守,血不循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固本四法,随证运用。

治疗崩漏有以下几张方剂:

1、脾不统血者以归脾汤,固冲汤加减;

2、肾气亏虚者以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龙牡、乌贼骨、茜草、川断、杜仲、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等止血药;

3、瘀血内阻者以胶艾四物汤,桂枝茯苓丸,生化汤加减。

4、气血将脱,若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或用生脉散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

5、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论是脾虚失摄还是肾失封藏之出血,均可致宫内瘀血内阻,离经之血不能速归,故在上述治疗中均宜加入适量的活血化瘀药,对于止血药也要选择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药,如茜草、泽兰叶、汉三七、棕榈滩、藕节炭、乌贼骨等,这也是中医学通因通用治法的体现。

【案例】唐某,女,28岁。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经来下腹部疼痛伴有血块,心悸气短,头昏头晕,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子宫功能性出血。

中医辨证:崩漏,冲任不调,气不摄血,瘀血内阻。

治则:补气健脾,收敛止血。

方药:理冲汤加减。

处方:三棱10g,莪术10g,知母20g,鸡内金10g,天花粉30g,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白芍12g,山萸肉10g,生龙牡各15g,陈棕炭15g,陈醋20ml。服用7剂,经血停止。

按语:理冲汤方出《医学衷中参西录》,有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陈醋组成。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功。用于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癥瘕积聚腹痛者。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而统摄血液;天花粉、知母清热凉血滋阴;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当归、白芍、阿胶养血活血;山萸肉、龙骨、牡蛎填补奇经,调补冲任。陈棕炭、藕节炭、炒荆芥穗、炒艾叶,炭类止血,汉三七活血止血而不留淤。陈醋酸涩收敛止血。

(4)不孕症

不孕症的发生冲任不调,肾精亏虚,气血瘀滞为主要病因,仍然需要活血化瘀治疗。郁久化热必然产生炎症,清热解毒为治疗之常法;血海亏虚,胞宫失养,月经过少或闭经等可致不孕,补气养血为主要治法;不孕症之病因包括输卵管不通、附件炎、或雄性激素减少、染色体异常、癥瘕积聚以及男子精子数量低下、畸形等。另外频繁之药物流产导致卵巢早衰、抗精子抗体阳性亦为不孕之因。

上述病因临证需分别加以辨证施治,不要盲目使用活血化瘀。调节冲任的常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汤、桂附地黄汤、保元汤、十全大补汤、毓麟珠、大温经汤等;

活血化瘀常用方有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金铃子散、小活络丹、汉三七、水蛭等;

清热解毒有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托里透脓散等。

桃红四物汤是妇科病中最常用的一张方子,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瘀血症状,减轻疼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等疾患,常常伴有月经淋漓不断,腹部疼痛、腰痛等瘀血症状,故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势在必行。

【案例】吴某,女,25岁。初诊,2013年9月12日。结婚后 3年不孕。平素月经提前一周,月经量少。颜面部粉刺较多,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妇科检查:正常。B超输卵管左侧阻塞,右侧欠通畅。雌性激素水平检测雌性激素少,(多卵泡)。盆腔积液。

诊断:月经不调,继发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

辩证:肝郁血热,湿热瘀滞。

治则:疏肝调经,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丹皮6g,山栀子10g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2g,红花6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桂枝10g,炮山甲6g,皂角刺15g。水煎服,一日一剂,10剂。

二诊:2013年9月25日。粉刺好转,口苦便干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输卵管不通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因此思想负担重。仍以疏肝解郁,调经活血治疗。上方去山栀子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0g、牡蛎15g化瘀通络。20剂。另外用青盐50g,炒热加入小茴香10g、吴茱萸10g、葫芦巴10g,热敷下腹部,可以散寒通络软坚散结。10剂。

三诊:2013年11月9日。月经正常,粉刺消失,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通常。精神食纳具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以补气养血之毓麟珠加减促其怀孕。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2g,川芎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黄芪15g,肉桂6g,杜仲10g,川断10g,鸡血藤15g。患者服用此方14剂后怀孕,于1年后正常分娩一男婴,身体健康。

按语:不孕症之治疗需区分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者以先天肾气不足,子宫发育不良多见,治疗以健脾补肾,养血调经为主。继发性不孕多见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不通畅等原因。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理气,活血通络,气血调畅,冲任血海充足则可获孕。

(5)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

手术以后形成的形成腹膜粘连,引起部分性的肠梗阻,西医再手术是不行的,胃肠减压最多就是临时有一点点效果。中医的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乌苓郁云汤(经验方),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愈了很多部分性肠梗阻,使术后腹膜粘连的患者都转危为安,有些甚至参加了工作。笔者临床上以温阳活血法治疗肠粘连、肠梗阻,可使瘀血袪,梗阻通,粘连愈。

三、使用活血化瘀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月经过多,乏力头晕,血压偏低者,慎用活血化瘀药;

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禁用活血化瘀药;

3、消化道溃疡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慎用或少量使用化瘀药。

4、活血祛瘀药大多有伤血之虞,故必须注意用量,并可配合养血药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