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千造佛

 海之恋271 2017-10-09

张大千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的绘画成就可谓有目共睹,而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在佛教题材方面的绘画作品,也代表着他的另一个艺术高度。自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了为期两年六个月的壁画临摹工作,共绘制了276幅作品。此次敦煌之行成为张大千艺术之路的分水岭,其画风一改之前的婉约,甜俗的清末风格,逐渐形成了以唐风为基调,雄强华丽的大千画风。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佛像绘画。

中国的佛教绘画从宋元后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是工匠画,主要以职业绘画匠人为主,他们或是为寺庙绘制壁画,或是水陆卷轴画贩卖,基本组成都是一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或手工业者。他们的绘画技能主要靠师徒相传的方式学习,致使越到后来,造型能力越弱,只能靠在画面增加繁缛的纹饰以博更多的佣金。另一派是文人画家,以明末的丁云鹏为代表。文人画重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故佛像绘画成为他们抒发胸臆的方式,但造型愈发简化与变形,与宗教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情况,致使明清以来佛教艺术愈发衰微。

张大千的价值在于,他为中国佛教艺术找到了得以复活的干细胞。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巅峰时期遗存的宝库,在张大千之前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艺术家的重视。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原来也可以画的如此生动、有力,完全看不到明清水陆画的刻板与单薄。张大千不仅学习敦煌壁画的造型,而且深入研究了壁画的色彩。作为佛教信徒,他清楚地知道,绘制佛像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创作。佛像的本质是宗教用品,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故绘制佛像要恢复期刚完成时的形色。而壁画中的佛像因为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已斑驳漫漶,色彩变化几不可辩。张大千通过研究,采用复原临摹的方法,令佛画恢复原有的光彩。

张大千在敦煌的临摹实践,给我们继承和学习佛教艺术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以唐宋以前的佛教造像为参照系,恢复佛教艺术最顶峰时期的造像水平,逐渐形成我们今天佛教艺术的时代风格。这条道路亦如欧洲文艺复兴取法古希腊艺术一样,是我国佛教艺术文艺复兴的契机。(文/陈伟)


张大千去敦煌前的佛教题材作品



张大千去敦煌后的佛教题材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