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可怕了!充电宝、WiFi和App都可瞬间盗取你的一切隐私

 沧海一粟1951 2017-10-09


继2014年好莱坞艳照门以后,好莱坞第二波艳照昨天又被网络黑客爆出。

手机隐私安全又一次被放到了大众面前进行讨论…




新闻

薇薇是个漂亮姑娘,下午帮朋友拍了套内衣写真刚存到手机里,晚上一名陌生男子给她发微信,传来很多她的内衣照。该男子表示,若不想被公开就得花钱消灾。


扬州一位市民的银行卡、U盾、密码等都没有丢失过,但他卡上的钱却不翼而飞。不到两天时间,总共69笔的交易记录,账户上的6万多元仅剩了500元。


湖北李女士逛商场时连接了一个免费WiFi充话费,结果取钱时却发现卡内1万多元现金不翼而飞。



手机这个几乎已经成为生活必备的工具,也成为了我们隐私暴露的黑洞。手机里的信息,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去,不仅仅照照片,还有邮箱账号、密码、使用习惯……


总觉得自己是被脱光了放在别人面前一样。



窃取信息方式五花八门


  1. 充电宝复制手机信息

移动安全专家演示显示,充电宝在充电过程中有信任提示,不小心点了信任,病毒就会自动匹配读取手机里的数据信息。数据量多的时候需要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读完,数据量小的话,只需十几分钟。

(充电宝病毒自动读取手机信息 偷取隐私)


2.通过免费WiFi移花接木

对于黑客们来说,钓鱼WiFi的构建十分简单,只要把安全WiFi移花接木到名字相同的黑客WiFi上。你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交网络的一瞬间,他们便截获信息。


你手机中所有的秘密他们全知道,邮箱账号、密码、私人邮件、虚拟网盘中的照片、用这个邮箱注册过的绑定过的支付信息、手机绑定过的银行卡……


 

(图:2016年央视晚会曝光免费WiFi窃取个人隐私)

3.APP过度获取个人隐私

绝大部分手机APP在开发时就通过设置权限获取列表的方式,利用安装时的权限获取资质申请了大量的手机权限,远远超出手机APP正常为消费者服务所必须获取的权限,例如“读取或增删联系人”“读取或增删通话记录”“精确定位并获取行动轨迹”等,然而这些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权限取消获取并不会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并且除非消费者自己主动取消,否则这些个人隐私将一直处于允许获取状态。





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手机


数据化时代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的高度透明化,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承担了被技术监视的隐患。因此,处在这个时代中的每个人不可能有绝对的隐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隐私的泄露本身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对信息的过分使用以及牟利行为,在政策无法行之有效地落实到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行动上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信息过多流出,并且造成严重后果。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1


微信里的这些功能,关掉!


①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必要时可重新开启。

②在微信“隐私”选项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

③在微信“隐私”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2


iphone别记录我常去哪


iphone手机中,有“常去地点”功能,可用地图显示机主常去的位置。不想让人知道?关闭此功能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关闭该选项即可。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3


别随便晒孩子照片


有些家长爱在社交网络发孩子的图片,会提到孩子的名字、学校,图片也可能透露不少居住小区的线索。根据这些信息很容易汇总出孩子的名字、家庭住址、学校,可能会让孩子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网上测试小心有诈


“测测你的心理年龄”、“测测你前世是谁”、“测测你潜在的性格”……测试时输入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会被存入后台,对其梳理,有可能拼凑出完整个人信息。小心!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4


安装软件 少点“允许”


手机安装游戏等软件时,常被要求“使用你的位置”,一旦点击“好”,这些应用便可扫描并把手机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云服务器,一旦资料泄露,别人就可能知道您的位置、跟谁通话、玩啥游戏,家在哪……


及时关掉手机自动连接WIFI功能


发现免费Wifi不要随便登录,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

江西一位先生使用没有设置密码就能登录的免费wifi,然后用手机输入自己网银卡号密码,结果发现账户被人转走了3.4万元!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5


被索要微信验证码,不要给!


有人佯装手机刷机,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要求对方发送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给他,以通过好友验证。如果发送验证码,微信可能立马会被盗!一旦中招,可能波及到很多人!



手机安全使用手册
6

①不轻信扫描别人发的二维码;

②不要把银行卡、身份证及手机放在一起;

③保持设置手机开机密码的习惯;

④更换手机号前,在微信设置解除捆绑;

⑤手机丢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银行挂失和第三方支付供应商冻结相关业务。


(整理自央视新闻 河南都市频道 安徽商报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