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了中国游客的首尔街头是啥样

 老沈阅览 2017-10-09
          
    
  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中韩关系的伤害有很多方面,旅游业首当其冲。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首尔明显因为缺少中国游客的光顾而显得冷清至极,韩国旅游从业者眼看着不断刷新的损失数字叫苦不迭。

  商厦几乎成“鬼楼”

  在中韩互访人次接近千万大关的火红时代,标志性的照片应该是首尔乐天百货中大排长龙的中国游客,他们像搬运工一样大包小裹地将奢侈品、韩国化妆品还有小家电源源不断买回中国。可是现在乐天百货不见了中国人排队结账的盛况,根据一名收银员的说法,团体游客像变戏法一样统统消失,虽然还有零星的散客出现,但销售额剧烈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在韩国生活的老朋友打趣,说我每一次来韩国都有大事发生。上一次是两年前中东呼吸综合征肆虐的初夏,那时候到明洞逛街的都是戴口罩的年轻人。而这一次来明洞,用此行一路同行的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的话来形容,本来繁华熙攘的商业街上现在十分静谧,“咕咕”叫的鸽子成了主角。
  东大门市场以服装批发而闻名,记得2010年笔者从北京飞首尔参加G20峰会,飞机上旁边坐的一位中国年轻人就从事服装批发生意,每月都频繁去东大门看货买货,那时候每天卸货声从长龙般的摊位前传来。而今年中国国庆长假的首日,首尔下起了秋雨,这令本来就少见中国游客的几幢综合性商厦几乎成了“鬼楼”。笔者观察了一下,同一幢楼里面的汗蒸幕和电影院是最有人气的地方,而那些服装摊位则少有人问津。来自吉林延边的千先生在汗蒸幕从事服务工作,他表示,现在说中文的游客很少,而以前他在济州岛温泉度假村工作的时候,每天接待的300名客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中国游客。

  东南亚游客难当“解药”

  在能够远眺城市天际线的韩屋北村,首尔观光协会聘请的中文游客服务工作人员朴静感觉到,自从“萨德”影响中韩关系后,中国游客至少少了三分之一。
  其实,对于一度寄希望于扩大东南亚甚至中东游客数量的官方,有个冷酷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东南亚游客的消费能力明显不如中国游客,而中东土豪更是对出游韩国的兴趣不大。大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外籍教授陈涵指出,地处“萨德”部署地的大邱人对中国游客访韩“变天”深有感触——大邱以前办炸鸡啤酒节,还有青岛方面的捧场,今年则少了中国人帮衬。她对明年平昌冬奥会能否吸引足够多的中国观众也感到十分忧虑。今年5月曾特意到平昌冬奥会举办地车站实地调研的她发现,标识牌缺失和内容错误比比皆是,有的标识挂在柱子上,令游客会误以为是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