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谢麟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09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谢麟

谢燕颉

(一)

据《宋史》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载:

谢麟,字应之,建州瓯宁人。登第,调会昌令。民被酒夜与仇斗,既归而所亲杀之,因诬仇。麟知死者无子,所亲利其财,一讯得实。

再调石首令,县苦江水为患,堤不可御,麟叠石障之,自是人得安堵,号“谢公堤”。

通判辰州章惇使湖湘,拓沅州,荐麟为守,由太常博士改西上閤门副使。徭贼犯辰溪,麟且捕且招,一方以宁。

诏使经制宜州獠,降其种落四千八百人,纳思广洞民千四百室,得铠甲二万,褒赐甚渥。加果州刺吏,知荆南、泾邠二州。

元祐初,复以朝议大夫、直秘阁,知潭州,加直龙图阁,历徙江宁、凤翔府、渭桂二州。

融江有夷警,将吏议致讨,麟以计平之。戍兵从北来,不能水土,麟部土人使极南,而北兵止屯近郡,赖以全者甚众。卒于官。

谢麟,字应之,建州瓯宁县禾义里三十六都(今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塘楼村)人,中进士,任会昌令时,有一县民被灌醉酒后夜晚与仇家打斗,回家后却被其亲属杀害,因而诬陷为仇家报为。谢麟了解到死者因没有儿子,而亲属想占有其财产,一经审讯,就得到了证实。

调任石首令时,该县苦于江水为患,河堤也不能抵御,于是谢麟就用垒石修砌河堤,阻挡了洪水,自此人民才得安居乐业,该堤被誉为“谢公堤”。

任辰州通判时,章惇任湖南北察访使,前来开拓沅州,举荐谢麟为沅州知州,并由太常博士改任西上閤门副使。当瑶族人侵犯辰溪时,谢麟一边擒拿一边招抚,让这一方才得以安宁。

诏令使经管宜州壮族人,降服其部落四千八百人,接纳思广洞民千四百处,得到铠甲二万件,于是获褒奖赏赐甚丰厚。并加官为果州刺吏,知荆南府、泾州、邠州二州。

元祐初,又以朝议大夫、直秘阁学士,知潭州,加龙图阁直学士,历迁知江宁府、凤翔府、渭州、桂州二州。

广西融江地区有夷族侵犯的警报,朝廷将由吏部议定进行讨伐,由谢麟用计进行平定。守卫士兵从北方来,不服水土,谢麟就部署让本地人到最南边的地方,而让北方士兵只驻屯在附近郡州,这样才得以保全了很多士兵。七十多岁逝世于任上。

又据《宋史》卷四百九十五列传第二百五十四蛮夷三载:

熙宁初,知宜州钱师孟、通判曹觌擅裁损侵剥之,土人罗世念、蒙承想、蒙光仲等为乱。五年,攻德谨砦,袭将官费万,杀之。经略司问致寇状,而宜州但以饥为言,故朝廷赐粟二万石以安辑之。已而守臣王奇战死事闻,乃诏知沅州谢麟、带御器械和斌经制溪洞,发在京骁骑两营及江南、福建将兵三千五百人,以听师期。明年,世念等遂与诸蛮峒首领族类四千五百人出降。以世念为内殿承制,承想、光仲等十人各拜官。

熙宁初,因宜州知州钱师孟、通判曹觌擅自裁判而损害侵占剥削他们,于是土著人罗世念、蒙承想、蒙光仲等人相继作乱。熙宁五年(1072),他们攻打德谨寨,袭击了将领费万,并杀害了他。在经略司问起导致盗寇的情况时,而宜州只是以饥荒进行搪塞,故而朝廷赐给粟谷二万担以安抚他们。然而当守城大将王奇战死之事上奏,才诏令知沅州谢麟、带御器械和斌去经管溪洞事务,并发兵驻扎在京城的骁骑两个营,以及江南、福建的将士三千五百人,以听候出师征讨日期。熙宁六年(1073),罗世念等人即与各蛮峒首领率领同族四千五百人出来投降。朝廷封罗世念为内殿承制,蒙承想、蒙光仲等十人也各封官。

钱师孟,熙宁十年(1077),编排皮角场库官物,元丰元年(1078),权知邕州,因州寺塑佛不能保佑一方而扔进大江,后移知宜州。元中,知横州,后知融州。

曹觏,宜州通判

费万,王奇裨将,宜州供备库副使。天河县会战前夜,趁黑率兵偷出河泥隘,作战身死。

王奇,汾州(在今山西隰县)人,武举人,湖南北察访使惇部将,迁如京副使、湖南都监,迁广西都监,元丰初,任宜州知州。宜州蛮族侵犯广西边境,王奇领兵到天河县(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准备天亮会战。裨将费万趁黑夜率兵偷出河泥隘,作战身死。经略使传书信逼迫王奇出战,数日后,蛮族骤集上万人,王奇轻敌出战,兵败血战而死。赠正皇城使、忠州防御使,荫其家六人为官,并赏赐金帛。

据《宋史》列传二百一十一忠义载:“王奇,汾州人,武举中第。章惇经营湖北溪洞,以为将领,降其酋舒光贵,缚元猛,平懿、洽等州。累迁如京副使,为湖南都监,徙广西。宜州蛮寇边,奇领兵至天河县,期旦日会战。裨将费万夜以众窃出河泥隘,战没。经略使移书迫奇,奇不能堪。后数日,蛮万人骤集,奇轻出,遂败。麾下犹数百人,劝策马逃去,奇骂曰:'大丈夫当尽节以报国,何走为!’战而死。诏赠皇城使、忠州防御使,官其家六人,仍赐金帛。”

另据《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五职官十二职田载:“大中祥符九年(1016),殿中侍御史王奇上言,请天下纳职田以助振货。帝曰:'奇未晓给纳之理。然朕每览法寺奏款,外官占田多窬往制,不能自备牛种,水旱之际又不蠲省,致民无告。’遂罢奇奏,因下诏戒饬之。”

这应是北宋的另一个王奇,江西兴国潋江人,大中祥符九年(1016),任殿中侍御史。据《兴国古代文进士名录表》载:“王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甲辰特科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潋江镇人。”

这个王奇年青时为县衙掾史。县令于屏风《画雁图》上题有:“只只衔芦背晓霜,昼随鸳鹭立寒塘”诗句,王奇就中续上二句:“晚来渔棹惊飞去,书破遥天字一行。”县令叹为奇才,劝他再接再厉学习,后游学京师,住文靖公李沆客舍。李沆去世时,宋真宗赵恒亲往祭奠,见李沆画屏上有《秋兴》诗:“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荷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经询知为王奇所作,当即召见,特加赞许,准其参加殿试。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甲辰,中特科进士,赋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

如果是同一个人,则这个王奇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耋耄老将。因为从他中进士到阵亡,已有六十八年之久。

王奇既然是北宋一员著名的大将,那么他的死震动了朝野。在皇上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因为朝廷并没有将与王奇的死有关的十二个官员处死,特别是苏轼一篇《刚说》,让反对处死的孙立节流芳百世,而差点让设置禀承皇上意思的谢麟遗臭万年。

据《湖广通志》卷四十六载:

谢麟,《宋史》列传,字应之,瓯宁人,通判辰州。章惇使湖湘,拓沅州,荐麟为守,猺贼犯辰溪,麟且捕且招,一方以宁。

谢麟,《宋史》列传说,字应之,瓯宁人,官辰州通判。章惇任湖南北察访使,开拓沅州,举荐谢麟为知州,瑶族人侵犯辰溪时,谢麟一边抓捕一边招抚,才使一方得以安宁。

又据《湖广通志》卷九载:

公安县:黄山,县东南七十里。中峰髙矗平地三里许,每旱云出山顶则雨。界石首、安乡之交,三县皆望,祀之于邑在巳方学宫官署,俱指为文星、天马。一名金峰山上有祠,祀宋县令谢麟。旁有云井、玉井二井相贯。旱祈辄应,时人名为“金峰玉井”。

公安县:黄山,在县东南七十里。中央主峰髙高地矗立在平地三里许,每逢天旱就有云层出现在山顶时则会普降大雨。此山处于二省边界,湖北石首、湖南安乡的交界处,三个县都可以望见,受祭祀之于县城处于西北方学宫的官署,都指为文星、天马。一座名叫金峰山上有一祠堂,祭祀的是宋代县令谢麟。旁边有云井、玉井二井相互贯通。天旱时祈雨辄有应验,时取名为“金峰玉井”。

而据湖北《石首县志》载:

谢麟,令本县,每岁江溢堤溃,麟捐米万石,教民去岸一里许筑堤千余丈禦之,号“谢公堤”。后刺史荆州。卒葬石首黄山,民慕其德,立祠祀焉。

谢麟,为石首县县令,每年江水涨溢,河堤崩溃,谢麟捐出大米上万担,让县民在离岸一里许修筑河堤一千余丈以抵御洪水,名叫“谢公堤”。后任荆州刺史。逝世后于葬石首县黄山,县民仰慕其德,建立祠堂以祭祀。

谢麟官至从三品龙图阁直学士,名载史册,百姓为其所修筑的河堤命名为“谢公堤”,又为其修建祠堂以祭祀,可谓功成名就。然而他艰苦卓绝的努力,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至今不能自明的某些误会,只有看看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等重要史料,才让他的本来面目全面而光鲜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绍兴十二年(1142)秋,始赴任,历官州县及朝廷史职,宋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但终未获大用。淳熙十一年(1184),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后逝世,年七十,追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博览典籍,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种,大多失佚。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十卷、《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清代皆编入《四库全书》。原有诗文集五十卷,今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全宋诗》等录有其诗。

徐松(17811848),字星伯,原籍浙江上虞人,后迁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清代著名地理学家。以博学多才,尤长于地理之学,名重当时。嘉庆十三年(1808),以进士任翰林院编修,道光年间,任礼部主事、江西道监察御史等。利用编纂《全唐文》之便,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辑稿》五百卷、《河南志》、《中兴礼书》,又撰写《唐两京城坊考》、《登科记考》。嘉庆十五年(1810),被降职至新疆,得机会考察新疆各地,撰写了《西域水道记》五卷、《汉书西域传补注》二卷、《新疆识略》十二卷)等。嘉庆二十四年(1819)回京。道光元年(1821)成书的《西域水道记》,以西域水道为纲,记述沿岸的城市、聚落、山岭、某些地点的经纬度、历史、物产、民族、水利、驻军等,所附地图计里画方,是研究西北史地的重要文献。

(二)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四载:

(熙宁七年七月己未)诏荆湖北路转运司相度沅、锦、黔江口三处置博易场,与蛮交易可否以闻。后本司委知沅州谢麟相度,麟言:“置务博买,则均平物价,招抚蛮獠,新附之人,日渐驯熟,永息边患。”又下其事“三司”,时章惇领“三司”,亦以为便。从之。

熙宁七年(甲寅,1074)七月己未日,诏令荆湖北路转运司考察在沅州、锦州、黔江口三处设置交易市场,以与蛮族进行交易是否可行以上闻。后来荆湖北路转运司委托知沅州事谢麟进行考察,谢麟说:“设置官府收买外来商品的业务,则可以均衡平稳物价,招抚蛮族壮族,让新归附之人,日渐驯服熟悉,这可永远平息边疆的祸患。”又下达其事到“三司”,时章惇兼领“三司”事,也以为可行。听从之。

三司,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机构,又称“计省”。总管全国各地的贡赋和国家的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

让谢麟考察在三个地方开设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官办贸易市场,他通过认真考察,提出切实可行的报告。认为可均衡和稳定物价,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生产。通过商品交流,可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通过政府收购,还可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博买,宋代称官府收买外来商品。沅州,宋熙宁七年(1074),以五代叙州、奖州、懿州、锦州地,改置沅州,治卢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领卢阳、麻阳、黔阳三县。元至元十二年,升沅州为沅州路。锦州,唐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八载:

(熙宁七年十二月乙酉)知沅州谢麟言:“本州屯田务无军士应募,乞依配罪人河州法配本州牢城。”从之。

熙宁七年十二月乙酉日,知沅州事谢麟说:“本州屯田务必没有将士应募,因此请求依照配给罪人到河州的办法配给囚犯,以充实本州的牢城。”听从之。

河州,以黄河而得名。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面积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世代生活居住着回、汉、东乡、撒拉、土等民族。北宋熙宁六年(1073),王韶率宋军收复河州,置枹罕县,属熙河路。在州西一十五里置阎精堡(今枹罕拜家庄古城址)。熙宁九年(1076)省枹罕县,县地属河州安乡县。州治迁宁河。由“三司”出绢二十万匹,购买了蕃部的闲田,又招收弓箭手八千多人,实行大规模屯田。

屯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牢城,宋代囚禁流配罪犯之所。

由此看来,沅州屯田规模也不小。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六十三载:

(熙宁八年闰四月丙申)知沅州谢麟言:“招纳溪蛮古诚等州峒二十三、户二千七百一十九、丁九千四百九十六,愿岁输课米。”

熙宁八年(乙卯,1075)闰四月丙申日,知沅州事谢麟说:“已招抚五溪蛮族古诚等州峒二十三个,二千七百一十九户、九千四百九十六人口,愿意每年交纳税米。”

溪蛮,即五溪蛮。分布在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区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无溪﹑辰溪),故称。峒,宋代以后羁縻州辖属的行政单位。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峒。

另据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载:

(熙宁八年)闰四月五日,知沅州谢麟言:“招到溪峒草呼、古诚等州二十三州峒,二千七百一十九户,九千四百九十六丁,情愿出纳课米,量支食盐。逐州知州仍乞补授班行。”

熙宁八年闰四月五日,知沅州事谢麟说:“招抚到溪峒的草呼、古诚等州二十三个州,二千七百一十九户,九千四百九十六人,情愿交纳税捐大米,而按量支付其食盐。逐州知州仍然请求补授其功名。”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三载:

(熙宁八年五月甲辰)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龙图阁孙构为集贤殿修撰,令久任权通判辰州、著作佐郎谢麟迁太常博士,换西上閤门副使、知沅州,兼缘边溪洞都巡检使。以章惇言构赏薄,及乞换麟官且迁擢之。麟,建州人也。

熙宁八年五月甲辰日,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龙图阁孙构为集贤殿修撰,令长期任代理辰州通判(正八品)、著作佐郎(正八品)谢麟,调到自己的太常寺,任太常博士(正八品),并以西上閤门副使(从六品),知沅州事,兼缘边溪峒都巡检使(正七品)。以章惇以孙的构赏识不够,而请求更换谢麟的官职并提拔他。谢麟,建州人。

辰州,沅陵县治。宋代知州,一般是以二品以上官员充任的。谢麟很久得不到升迁,如今有有权势大人物的欣赏和提拔,看来时来运转。

合门使,官名。唐末﹑五代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宋置东﹑西上合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合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合门事,在知合门之下。宋代合门司掌礼宾赞引,扼守皇帝与百官之间信息通进的要路,是直接服务于最高权力的内廷机构。合门官员以出身论,以外戚勋贵为主;以官阶论,属于武选官。

孙构,字绍先,博平(今属山东省聊城市)人,中进士第,为广济军判官,久之,知黎州,擢知真州,迁度支判官,录功加直昭文馆,徙湖北转运使,谕降懿、洽二州,纳归附州十四,集贤殿修撰,赐三品服,拜右谏议大夫、知桂州,以疾提举崇福宫,换太中大夫,卒,年六十四。

章惇(10351105),字子厚,号大涤翁,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职,政绩显著。任湖南北察访使,经略南北江,率军平定了湖北等地并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陆割据势力。熙宁二年(1069),宰相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熙宁变法。反对废除新法,多次与门下侍郎司马光辩论,朝争失败,被贬,知汝州。元祐八年(1093),拜相,政治上贬斥旧党,恢复新法。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元符三年(1100),罢相。崇宁四年(1105),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政和三年(1113),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三载:

(熙宁十年六月壬辰)甲午,允州蛮族舒光勇为三班奉职、安州监当。以知沅州谢麟言:“光勇先纳土而逃,今诣州自陈,乞依南江溪峒例补授故也。”

熙宁十年(丁巳,1077)六月甲午日,允州蛮族舒光勇任三班奉职、安州监当。以知沅州事谢麟说:“舒光勇以前能交纳土地,尔后又逃走,今到州府自我陈述,请求依照南江溪峒的先例,补授官职之故。

溪峒, 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监当,宋代掌管税收、冶铸等事务的地方官。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三载:

(熙宁十年七月癸丑)西上閤门副使、知沅州谢麟为东上閤门副使再任,降敕奨谕,赐银绢二百,以湖北转运司言麟招纳有劳故也。

熙宁十年七月癸丑日,西上閤门副使、知沅州事谢麟转为东上閤门副使,并降敕令,给予褒奖表彰,赐给素绢二百匹,以湖北转运司说谢麟招抚有功劳之故。

谢麟在执行招抚的少数民族政策时卓有成效,为此上司孙构直接向皇上为他请功,从而获得奖赏。

(三)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载:

(元丰元年七月甲戌)知沅州、西上合门副使谢麟为引进副使,辰州都监、西京左藏库副使孙怀用为文思副使。

元丰元年(戊午,1078)七月甲戌日,知沅州事、西上閤门副使谢麟升为引进司副使(正五品),以辰州都监、西京左藏库副使孙怀用为文思副使。

引进使,官名。宋始置,掌臣僚及外国与少数民族进奉礼物诸事。设使(正四品),副使(正五品)。由藩镇客将迁转任朝廷阁门使、引进使、客省使则是客将升迁的一条通路,阁门、引进、客省都是藩镇或地方官员不敢得罪的部门。

谢麟由从六品上閤门副使升为正四品引进司副使,一下就升了四级。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四载:

(元丰元年十一月癸巳)荆湖北路转运司言:“辰州界猺贼二十余人焚劫敍浦县民户,闻系丁先锋残党,沈七、丁翼等未出首,身居深嶮山峒,临高据隘,官兵无由御备。乞立赏钱,募猺人首领及诸色人捕掩,如能杀获丁翼等,每级赏银瓶三只、牛三头、盐五十斤,其次贼党,每级牛一头、盐二十斤,即能招降,比类逐等十支二分。兼猺贼虽属辰州,缘接沅州界,乞令知州谢麟亦遣兵诛讨。”从之。

元丰元年十一月癸巳日,荆湖北路转运司说:“辰州地界的瑶族人二十余人焚烧抢劫了敍浦县的民户,闻知系丁先锋残余党徒,沈七、丁翼等人未予出首相告,身居深险山洞,临高地据关隘,官兵无法防御备战。请求立给赏钱,招募瑶族人首领以及各色各等的人进行逮捕掩杀,如能杀死擒获丁翼等,每一首级赏银瓶(酒器)三只、牛三头、盐五十斤,其次的贼党,每一首级牛一头、盐二十斤,即使能招降,类比逐等十支的二分。兼瑶族贼虽属辰州,因接沅州地界,请求令知州谢麟也派遣兵士诛讨。”听从之。

辰州,古地名,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隋开皇九年(589)始置,宋乾德元年(963),辰州隶荆湖北路。猺,指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祖先为盘瓠,盘瓠娶帝喾的女儿三公主(汉族)为妻,是帝喾的女婿,黄帝(汉族祖先)的孙女婿,民风淳朴且彪悍。

丁先锋,瑶族山民,初因仇杀地客王聪,交纳木制的符信凭证请求投降。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六载:

(元丰二年正月)癸未,诏知沅州谢麟监督讨捕湖北路猺贼。

元丰二年(己未,1079)正月癸未日,诏令知沅州事谢麟总监讨伐搜捕湖北路瑶族贼人。

又据《宋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神宗二载:

(元丰二年春正月)癸未,诏知沅州谢麟督捕徭贼。……。诏辰州叙浦县置龙潭堡。

元丰二年正月癸未日,诏信知沅州谢麟总督搜捕瑶族贼人。……。诏令辰州叙浦县置龙潭堡(今龙潭镇)。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载:

(元丰三年五月己巳)诏知沅州、客省副使谢麟再任,迁一子官。

元丰三年(庚申,1080)五月己巳日,诏令知沅州事、客省副使谢麟再任,荫一子为官。

客省使(从五品),官名。唐末置,原多为宦官领,朱温诛杀宦官后多为武将任职。掌款侍外国与少数民族使者,及文武官员朝见皇帝礼仪,辽北面官有客省局使,南面官有客省使。金属宣徽院。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七载:

(元丰三年八月甲午)知沅州谢麟言:“钱粮有备,乞修托口寨。”从之。

元丰三年八月甲午日,知沅州事谢麟说:“钱粮均有储备,请求修筑托口寨。”听从之。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载:

(元丰九月丙戌)知沅州谢麟言:“古诚州并小由、四旗、竹滩、大由、托口等处溪峒人户各已归明,臣续招怀九衙二十三州,地林十三州,依例奏补名目,把托边界。又招纳详州等处洞酋首,通计七千余户,乞添筑沿边城寨堡铺,及差戍兵,绥辑人户籍为省民。”从之。

元丰三年九月丙戌日,知沅州事谢麟说:“古诚州并小由、四旗、竹滩、大由、托口等处溪峒人户各已归顺,臣继续招抚怀柔九衙的二十三州,地林的十三州,依照归类旧例上奏补归顺者一个职位,以把持依托边界事务。又招抚详州等处溪洞首领,总计七千余户,请求增加修筑沿边城寨堡铺,以及派遣守兵,安抚集聚人的户籍为本省居民。”听从之。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一载:

(元丰四年正月丁酉)知沅州谢麟言:“修小由、长渡堡毕,招到旺、诚等州酋首杨进通等,及乞增置寨主一员,兼同巡检。”诏乞补借职以上第降一等,余从之。

元丰四年(辛酉,1081)正月丁酉日,知沅州事谢麟说:“修筑小由、长渡堡已完毕,招抚到旺、诚等州首领杨进通等,请求增置寨主一员,兼同巡检一人。”诏令请求补借职位以上依次各降一等,其余听从之。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一载:

(元丰四年三月戊申)诏:“杨晟坚六保人户,命沅州管辖。晟坚与湖北归明人先有雠隙,如经官司陈诉,毋得受理。委谢麟明谕晟坚,仍常存恤。”

元丰四年三月戊申日,诏令:“杨晟坚六保的民户,命沅州进行管辖。杨晟坚与湖北归顺者以前有仇隙,如经过打官司陈诉,不得受理。委派谢麟明确告诉杨晟坚,仍然照常进行保存体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