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诗话》谢家人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09

《南北朝诗话》谢家人

谢燕颉

(一)

《南北朝诗话》之所以收入《永乐大典》,说明它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和充分的真实性。因为其内容基本辑录于历代正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风格,以及诗歌与南北朝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起东晋义熙十二年(416),下止隋大业元年(605)的约二百年间,共辑录诗话仅一百五十一条,所涉及诗人也仅一百一十九人。北朝五十五人,南朝六十四人。其中谢氏七人,占南朝人数的百分之十一强。开篇第一人就是最受李白推崇的谢

一、谢玄晖为齐随王子隆镇西功曹,长史王秀之以玄晖年少,乃因事求还,道中为诗寄西府曰:“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父谢纬。482年,齐建元四年为豫章王太尉萧嶷府行参军;483年,永明元年为随王东中郎将萧子隆府掾吏;491年,永明九年为卫军将军王俭东阁祭酒、太子舍人;492年,永明十年为随王镇西将军萧子隆府功曹,转随王府文学,兼尚书殿中郎,又掌中书诏诰;493年,永明十一年为新安王萧昭文府中军记室;494年,隆兴元年为骠骑将军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转中书郎,除秘书丞(未拜);495年,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复选中书郎;497年,建武四年为晋安王镇北将军府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498年,永泰元年为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子谢谟。

诗话说,南朝齐永明八年(490),谢为齐随王萧子隆镇西将军府功曹,长史王秀之以少不更事,于是找个理由打发他回京,在路上脁赋诗寄镇西将军府说:“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诗名《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全诗大意是,大江日夜不停地流淌,游子的悲伤心情却远远没有完结。平白无故地思念的关隘山岭虽然已经逼近,终于让我知道了返回的道路多么漫长。银河的曙光明亮而鲜明,寒冬江中的小陆洲夜色苍茫。踮脚伸颈远望已看见了巍峨的宫殿,宫墙正好与我遥遥相望。彩霞装点着鳷鹊楼,群星俯身那建章宫。驱车来到丹阳郡的城门外,却想念看见那楚昭王墓的南方。一瞬即逝的时光已不可连接,何况是相隔两处的家乡?风向云间有飞鸟的路径,长江、汉水所限而没有桥梁。经常恐惧那凶鹰恶鹘的突然袭击,应时盛开的菊花委积着寒冷的严霜。带去书信给那些布置天罗地网的人,我已经在辽阔的天空中高高地飞翔。

萧子隆(474-494),字云兴,南兰陵(治今常州)西人,齐武帝萧赜第八子,随郡王。有文才,初封枝江公。永明三年(485),为辅国将军、南琅玡、彭城二郡太守。四年,为持节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东中郎将、会稽太守。迁中护军,转侍中、左卫将军。八年,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宁、南北秦六州,镇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督益州。郁林立,进号征西将军。隆昌元年(494),为侍中、抚军将军,领兵置佐。海陵王立,转中军大将军。萧鸾辅政,谋害诸王,武帝诸子中,萧子隆最以才貌见惮,与鄱阳王萧锵同先见杀。有集七卷,佚。今仅存诗一首,文一篇。

王秀之(442494),字伯奋,琅邪临沂人。历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转洗马、司徒左西属。出为晋平太守,除安成王骠骑谘议。转中郎,又为高帝骠骑谘议。升明末,转左军、豫章王嶷长史、寻阳太守,随府转镇西长史、南郡太守。齐受禅,迁司马,加宁朔将军。迁长史,领儒林祭酒。迁南郡王司马,复为黄门郎,领羽林监。迁长沙王中军长史。齐武帝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迁侍中祭酒,转都官尚书。进侍中,领射声校尉。出为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征侍中,领游击将军,未拜。仍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隆昌元年,卒官,年五十三。谥曰简子。

南朝齐永明十年(492),谢朓先为随王镇西将军府功曹,后转随王府文学,兼尚书殿中郎,又掌中书诏诰。萧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谢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谢朓年少会互为作用,于是秘密上奏皇上,于是齐武帝萧赜敕令说:“侍读虞云自宜恒应侍接。谢朓可还都。”于是让脁打马回京,一路上心情舒畅,赋诗说以前经常担心会被人袭击,心情犹如严霜覆盖的秋菊,今已飞出了天罗地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谢脁的祖父谢述,官至司徒左长史,转左卫将军。莅官清约,私无宅舍,美风姿,善举止,却患有心虚疾,故性理时或乖谬,卒于吴兴太守任上。三子谢综、谢约、谢纬。谢综有才艺,善隶书,为太子中舍人,因与舅父范晔谋反而伏诛。谢约亦有才艺,善隶书,为太子中舍人,虽不预逆谋,亦被牵连处死。谢纬方雅有父风,尚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因为兄长谢综、谢约憎恨,得以免死,徙广州,孝建中,还京师,泰始中,官至正员郎中。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让谢朓格外地感到压抑,而表现得异常的敏感。

经历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谢脁的岳父王敬则为南朝齐猛将,时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征西大将军、豫州剌史,开府仪同三司,进号骠骑大将军。齐明帝萧鸾即位,进大司马,增邑千户。

永泰元年(498),明帝疾,屡经危殆。以张环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王敬则。这让王敬则诸子感到怖惧,于是第五子王幼隆派遣正员将军徐岳密以情况告诉徐州行事谢眺为计,若同者当往报王敬则。谢眺大义灭亲,执拿徐岳驰往告发。皇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岳父王敬则后兵败族灭,而痛杀爱妻王氏。

齐东昏侯萧宝卷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萧宝玄,与弟江祀密谓谢朓说:“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王萧遥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萧遥光又派遣亲信刘沨秘密致意于谢朓,欲以为肺腑。谢朓自以受恩于高宗,非刘沨所言,不肯答应。少日,萧遥光以谢朓兼知卫尉事,谢朓惧见引,即以江祏等谋告左兴盛,左兴盛也不敢发言。江祏闻知,以告萧遥光。萧遥光大怒,乃称敕召谢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江祏、刘暄等连名启诛谢朓。皇上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谢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脁不懂政治却偏居高位,胆小怕事却多逢抉择,怕死偏死,害人害己。然而他却是南朝齐最杰出的山水诗人,引领南齐诗坛,预定唐宋诗风。

与沈约齐名,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大多数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作为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与沈约、王融等人一起根据对汉语四声研究,与诗歌中的声、韵、调进行配合,从而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就是发展了山水诗,从而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为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而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

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故清王士禛在《论诗绝句》中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然而钟嵘却略有贬损,帮在《诗品》中说:“齐吏部谢朓:其源出於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至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朓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说谢脁诗的风格出自谢混,小毛病一点点,大可不论。一篇之中,自有玉石。然而其奇段秀句,往往警拔遒劲,足以使谢混落后,鲍照大惊失色。善于自我创新赋诗开头第一句,而结束处多不顺利,这是由于志大而才疏,以至为后进文士所盲目仰慕。谢朓极喜欢与我论诗,感慨激动时抑扬顿挫却言过其实。

钟嵘对谢脁的批评毫不留情,不知是源于“文人相轻”,还是其不具备文学批评的前瞻性素质。由于对谢脁的评品不太公正,以至使《诗品》失去了它应有的崇高地位。

又说:“今既不备管弦,亦何取於声律邪?……。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

意思是,既然不用乐器,何必讲什么韵律?王融是始作俑者,而谢脁、沈约在推波助澜。

还说:“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於高明,无涉於文流矣。”

钟嵘甚至讽刺和挖苦谢朓的粉丝,说致使纨绔子弟,耻于自己远远跟不上,而整日里只知道点缀修饰,整夜的呻吟。独自一人观看说文句精炼扼要,大家一齐看则终于沦为平庸而愚钝。再有那些轻薄之人,讥笑曹植、刘为古雅质朴,只说谓鲍照是伏羲氏以前老古时的人,而谢朓才是今古独一无二的人。而学习鲍照终于不能“中午门庭若市”,学习谢朓,劣等得象“一只黄嘴小鸟飞过青涩枝头”。白白地自我抛弃了高明去处,不涉及于文士之流了。

然而《南齐书》却说:“(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沈约的意思很明确,谢朓的诗在东晋至南齐的二百年间,独一无二。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为“竟陵八友”,自然趣味相投。

据《梁书》载:“时竟陵王亦招士,(沈)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朓、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谢朓文章盛于一时,见洽深相赏好,日引与谈论。”“昔蔡伯喈见王仲宣称曰:'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谢宣城集题辞》说:“李青莲论诗,目无往古,惟于谢玄晖三四称服,泛月登楼,篇咏数见,至欲携之上华山,问青天。余读青莲五言诗,情文骏发,亦有似玄晖者,知其兴叹难再,诚心仪之,非临风空忆也。梁武帝极重谢诗,云:'三日不读,即觉口臭。’简文与湘东书,推为'文章冠冕,述作楷模’。刘孝绰日置几案,沈休文每诵未有,其见贵当时,又复如是。今反复诵之,益信古人知言。虽渐启唐风,微逊康乐,要已高步诸谢矣。随王赏爱,晤对不舍,长史间之,殊痛离割。集中文字,亦惟为文学辞笺,西府赠诗,两篇独绝,盖中情深者为言益工也。会稽孔顗粗有才华,未立声名。元晖爱其让表,不难折简手写,齿牙奖成。宁忍重背妇翁,生怼寡妻。然王公甫诛,二江构害,出反之讥,颇挂时论。呜呼!康乐,宣城,其死等尔!康乐死于玩世,怜之者犹比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复,即与吕布,许攸,同类而共笑也。一死轻重,尤贵得所哉!”

对于谢朓其诗,钟嵘虽然评为“中品”(三十九人),但对于谢朓的评说,竟然与当世、后世乃至至今均大相径庭。因为时相争论,以至失去理智!

然而李白论诗,虽眼空古人,却只对谢朓再三再四地表示佩服,故《南北朝诗话》将谢朓置于其首,盖出于斯!

(二)

二、谢惠连十岁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营思对惠连,辄得佳名。”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

谢惠连(407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父谢方明。?年,本州辟主簿,不就;433年,宋元嘉十年为司徒彭城王法曹参军。年三十七卒。

诗话说,谢惠连十岁就能作文章,族兄谢灵运嘉奖欣赏他说:“每每进行思考,只要对着谢惠连,辄能获得名句。”他曾于永嘉的西堂赋诗反复揣摩推敲,从早到晚均不能成就,迷糊中忽然梦见谢惠连,就立即获得佳句“池塘生春草”,且大以为工整。于是常说:“此诗句得来有鬼斧神工相助,并非是我的诗句。”

谢灵运《登池上楼》全诗云:“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大意是,藏龙隐约呈显出了优美的身段,飞鸿传播的是响亮的缭绕余音。淡薄的天空躲藏在浮云的后面,停滞的江河则羞愧地潜伏于深渊之中。欲进取德智双全却为能力所约束,退避耕耘又为体力不能胜任。为营求俸禄反而被置于荒芜的天涯海角,卧床养病又面对空旷的丛林。被子和枕头已让我忘记了时令节气,只能揭开被子作短暂地瞅瞅。倾耳聆听那波澜呼啸声,举目眺望那峻险的山峦。初春加速了徐来的余风,崭新的太阳改变了旧岁的秋冬。池塘四周长出了碧绿的嫩草,园中摇曳的柳枝变成了鸣叫的鸟儿。犹如浓郁而忧伤的金秋欢歌,或凄凉而伤感的楚荆低吟。

谢灵运的心情非常复杂,虽难于言表,但此诗也算表现得琳璃尽致。文学创作,特别是写诗,一定要有一个现实的创作环境,或者有一个设想出创作意境,才能激发创作的动机和灵感,所以说文学创作源于生活。

人与物的交融,特别是人与物的互动,将架构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创作环境,从而触发创新思维风暴。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右脑思维图式到左脑思维语言和文字。即通过抽象思维,用文字或语言对形象思维的结果和过程进行正确的表述。

谢惠连给人的形象是,十岁能作文,深得族兄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于是成为谢灵运“四友”之一。这个形象又往往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出现,从而给谢灵运进行文学创作的动机、源泉和灵感。

《诗品》将谢惠连也评为“中品”,说:“宋法曹参军谢惠连: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说谢惠连文才文思丰富而敏捷,只恨其芝兰玉树过早凋零,故而虽放长缰绳却未能驰骋。其《秋怀》、《捣衣》之作,虽重复谢灵运敏锐思维,也已何以复加。又工于创作绮丽的歌谣,为风流人物第一。

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颇似谢灵运此。诗笔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诗“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等句,都是着意构想的好句。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六卷,今已亡佚。明代以后有大量的辑本。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谢法曹集题辞》说:“《谢法曹集》,文字颇少,惟《祭古冢文》简而有意。曹子建伏轼而问骷髅,辞不逮也。《雪赋》虽名高丽,与希逸《月赋》,仅雁序耳。诗则《秋怀》、《捣衣》二篇居最。《诗品》云:'康乐锐思,无以复加’,若《西陵遇风》则非敌矣。《乘流遵归路》诸篇,一生坎壈所繇,今逸不存,岂自悔失言,先绝其传哉?谢客四友,尤莫逆者,东海何长瑜,与从弟阿连。长瑜轻啁僚佐,黜作流人,后殒暴风。阿连爱幸小吏,沦废下位,命亦不长。盖自康乐失志,知己寂寞,廷尉论刑,目为反叛,一二轻厚,宁免轻薄之诮。连即才悟无双,而荣华绝路,同时憔悴,亦物各以类乎!然'芝兰阶庭’不为父知,而赏音慕悦出于昆从,叹张华之重生,惜海峤之初别。小谢虽才,得兄益显。庄惠《濠梁》,钟牙《流水》。朋友间事,又乌足云。”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时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吴国灭亡后,张华进封广武县侯,出镇幽州,政绩卓然。后入朝任太常。晋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累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后封壮武郡公,又迁司空。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害,享年六十九岁。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东汉以后,长篇大赋开始衰微,抒情咏物的小赋逐渐兴起。而谢惠连《雪赋》与谢庄的《月赋》并称为六朝小赋的代表作。

《雪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出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另有《祭古冢文》,更写得更精彩,而且深有感情。这篇对于古冢形制的描写,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掘简报。

“阿连爱幸小吏,沦废下位,命亦不长。”说谢惠连有“同性恋”倾向,爱上了一个叫杜德灵的会稽郡小吏,为父亲守丧时,还赠以五言诗十多首,因文采飞扬而盛行于世,被流放荒毁的边塞,不得进入尊显者的行列,最后夭亡。

据《宋书》列传第十一载:“(谢)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坐被徙废塞,不豫荣伍。”

“同性恋”有违人伦,至今为人所不齿,也令人费解。也许只能从原子核中带正电的质子也属“同性恋”患者得到解释。这些同性质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形成强大的“核力”,分裂或结合时能释放出巨大的原子能。

(三)

一〇、谢晦以废立擅命诛,兄子世基从坐,为连句诗曰:“伟哉横海鳞,壮哉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谢晦(390426),字宣明,陈郡阳夏人,谢朗之孙,谢重之子,谢瞻之弟。408年,晋义熙元年为建威将军中兵参军;410年,义熙六年转车骑将军参军、太尉府参军、转豫州治中从事;414年,义熙十年升车骑将军主簿、太尉府主簿;415年,义熙十一年升太尉长史;417年,义熙十三年入阁参审、转从事中郎、太尉主簿;418年,义熙十四年为宋国右卫将军、寻加侍中;420年,宋永初元年领游军为警备,迁中领军、侍中、封武昌县公、食邑二千户;421年,永初二年版免侍中,寻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共辅朝政;少帝既废,行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422年,永初三年正月中领军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六月领军将军领中书令辅政;424年,元嘉元年行抚军将军出镇江陵,都督荆湘七州军事、荆州刺史,秋八月加抚军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使持节;425年,元嘉二年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元嘉三年(426),因前废杀少帝事不自安,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时年三十七岁。妻曹氏。子谢世休。女彭城王刘义康妃、新野侯刘义宾夫人。

诗话说,谢晦以参与废立君主,擅自发号施令,不受节制而遭诛杀,兄长谢瞻的儿子谢世基为从犯连坐,临刑时为连句诗说:“伟哉横海鳞,壮哉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谢晦续诗说:“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据《宋书》列传第四载:“(谢)世基,绚之子也,有才气。临死为《连句诗》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谢世基诗的大意是,伟大啊大海那纵横万里的海鳞大鱼突然变成了巨龙,壮丽啊那翱翔在天空中的鲲鹏又垂翼折翅。一旦失去了大风和大水,一翻身就变成了蝼蚁的食物。

谢晦诗的大意是,功成名就之后就该退隐而不再做官而象古人,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却无如此智慧。既然涉足太深走上这条太危险之路,此条路要相信真的难于陟足。

人生是多么的令人感到困惑。当人到了清醒之时,也就到了无可挽回之时。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言行的主要因素是利益和意志,但也应受道德、感情和理智的约束。

谢晦的《悲人道》诗为元嘉三年(426)兵败被俘在被押送京城的路上所作。此时有感于自己的一生遭遇,而所写下了这首长诗。

该诗首先阐明了创作的宗旨:“悲痛的人生,人生的悲痛!”悲叹那人生的艰难。哀痛那人生的艰险,悲伤那人生少短暂。然后则总结了人生的沉重教训。

自已本是世家弟子,应该是树美德,做学问,以积善延福,却把祸惹得太大了,还带累了家人。尽管以前追随刘裕东征西讨,而建功立业,威名赫赫。却伙同徐羡之、傅亮预人家事,杀人兄弟,从而招至祸患,不得已又兴兵造反。苟成败其有数,岂怨天而尤人。自已倒是无怨无悔,但子侄却均受牵连,实在是愧对家人。所有的一切都行将灰飞烟灭了。罪比山高,万死难赎。

最后又回到对人生世事的感叹。以前害怕躬耕田亩,而去追逐名利,现在才见宦海无底,沉浮难测;以前认为取功名唾手可得,临死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一切均必须付出相应甚至大得多的代价,届时而与庄子的“无为”思想发生了强烈共鸣。

该首音韵委婉,读后发人深思,令人扼腕叹息。特别是让那些华宗冠胄,此时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道之多险”。从而放弃那“任诞”和“简傲”,开始审慎、勤勉和现实。从超脱玄远的理想境界,回到“人道之实难”的现实人间。从过去的极度放达,一变而为“恭谨过常”。

想当年,谢晦挥毫创作《彭城会》云:“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刚劲有力,昂扬向上。

诗大意是,先前扫荡临淄的污秽,今又了澄清黄河与洛水的尘泥。华阳白马城中有许多古代善于奔驰的骏马,彭城的桃林里也没有伏不动地的车轮。

说的是东晋义熙六年(410),刘裕北伐,灭南燕,克复青州,进军青州州治临淄县;义熙十二年(416)九月,刘裕再次北伐,攻北魏,扺达彭城。

从在庆功宴上谢晦为自家北府兵老兵刘裕所代作的这首《彭城会》可以看出,他已经忘乎所以,忘却了兄长谢瞻的教导和担忧。

悲剧,是将美好的人和物,或事和情,废于一旦。在这里再一次告诉人们,仕途险恶,此路难行!小心!更小心!

(四)

一一、谢灵运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于会稽山水间,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下,贵贱莫竞写。

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世称“谢客”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年,袭封康乐公,授员外散骑侍郎;405年,晋义熙元年为琅琊王大司马府行参军;406年,义熙二年转抚军将军刘毅记事参军、卫军将军从事中郎;413年,义熙九年转太尉中军将军刘裕府咨议参军、秘书丞;?年,转骠骑将军刘道怜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416年,义熙十二年转世子中军将军府谘议、宋国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421年,宋永初二年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降始宁县侯;422年,永初三年出为永嘉太守;427年,大明四年为秘书监、侍中;430年,元嘉七年出为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子谢凤。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兼通文史,擅书法、绘画,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诗话说,谢灵运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人一起在会稽游山玩水,有终老一生之志。每有一诗传至京都,无论富贵贫贱无不竞相抄写。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少孤贫,从叔王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晋隆安中,为琅邪王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程令,寻以病归。桓谦以为卫军参军。元嘉四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性好钓,“亦自不得.得亦不卖。”始宁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室。“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孔淳之,字彦深,鲁郡鲁人。少有高尚,爱好坟籍,为太原王恭所称。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当游山,遇沙门释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载。除著作佐郎,太尉参军,并不就。居丧至孝,庐于墓侧。服阕,与征士戴颙、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为人外之游。会稽太守谢方明苦要入郡,终不肯往。茅室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卷书。元嘉初,复征为散骑侍郎,乃逃于上虞县界,家人莫知所之。元嘉七年,卒,时年五十九。

钟嵘《诗品》将谢灵运诗主为仅十一人的“上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於会稽。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於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

说谢灵运诗风的渊源出於曹植,还夹杂有张协的风格。故而还巧为神似,然而其旷达超脱则超越了他,颇也繁多以至有些芜杂,反而显得有些过头了。我说此人真的兴致甚多才学高超,眼见就写,内无缺乏想象,外无遗漏之物,繁盛丰富非常适宜!然其出名文章和绝妙诗句,时时处处相间而起;绮丽经典与新颖语言,络绎不绝奔走聚会。譬如灌木丛中青松拔地而起,尘土泥沙中白玉相映成辉,还不足以衬托其高尚与纯洁。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将其评定为上品:“魏陈思王植:其源出於《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於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於廊庑之间矣。”作为《诗品》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张协(?—约307),字景阳。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为成都王、征北将军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他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诗品》将他评定为上品:“晋黄门郎张协:其源出於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调采葱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又说:“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谢灵运其人,才学高超,词汇丰盛,富丽美艳而难觅踪影,固然已包含并跨越了刘琨、郭璞,还压倒了潘岳、左思。故而得知曹植为建安年间的俊杰,刘桢、王粲只为陪衬。陆机为东晋太康年间的精英,潘岳、张协为陪衬。谢灵运则为刘宋元嘉年间的雄才,颜延年为陪衬。这些人都是五言诗中光彩夺目的堂皇冠冕,文章诗词著名于当世。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建兴三年(315),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建武二年(318),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九卷,又有《别集》十二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诗品》将他评定为中品:“晋太尉刘琨、晋中郎卢谌:其源出於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中郎仰之,微不逮者矣。”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诗品》将他评定为中品:“晋弘农太守郭璞: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柰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潘岳(247300),即潘安,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大潘庄)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潘安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在文学上往往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诗品》将他评为上品:“晋黄门郎潘岳:其源出於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縠,犹浅於陆机。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诗品》将他评为上品:“晋记室左思: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於陆机,而深於潘岳。谢康乐尝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中,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诗品》将他评为上品:“魏文学刘桢: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六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诗品》评为上品:“魏侍中王粲:其源出於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馀。”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诗品》评为上品:“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於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於公幹,文劣於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参军。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刘劭弑立,以之为光禄大夫。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延之性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世人呼之“颜彪”。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隋书》称有文集二十五卷,两《唐书》作三十卷,佚。明代张溥辑有《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诗品》评为中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其源出於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雅才减若人,则蹈於困踬矣。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还说:“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至於谢客集诗,逢诗辄取;……。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灵运《郲中》,……。谢客山泉,……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一品第之中,大略只以年代先后进行排列,并不是以优劣来选择和编次的。……至于谢灵运诗被收集,都是逢诗辄收集。……曹植、刘桢为文章之圣,陆机、谢灵运则为其类之才。……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包括《魏太子》、《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平原侯植》,这些都是精炼而扼要的诗句,所以会说全篇每章的珠宝光彩,文章典雅艳丽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风格的荟萃华林。

“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说:“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意思是,谢灵运的诗如蓓蕾初绽的荷花,自然显得非常可爱,而颜延之的诗如同锦绣铺陈排列,满目雕刻绘饰。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国侍郎,后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参加所谓的“义嘉之难”。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诗习张协和张华,善于摹写形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诗品》评为中品:“宋参军鲍照:其源出於二张(张华、张协),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於谢混,驱迈疾於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与鲍照并称的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意思是,谢灵运的诗如出水芙蓉,而颜延之的诗则五彩缤纷金碧辉煌。

芙蓉出水,应是睡莲出水。水珠晶莹剔透,花瓣色泽艳丽,两相辉映,自然可爱。

汤惠休,字茂远。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评为下品:“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羊曜璠云:'是颜公忌照之文,故立休、鲍之论。’庾、帛二胡,亦有清句。《行路难》是东阳柴廓所造。宝月尝憩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说:“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说谢灵运言谈卓然超绝,完全出于自然而不做作。

萧纲(503551),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太清三年(549),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因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以其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其地位。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对于律体的建设及唐诗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锺嵘曾经任西中郎晋安王记室,是萧纲的幕僚,故不敢对他的诗进行品评。

(五)

一三、谢灵运寻山陟岭千重,必造幽隐。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反之。尝自始宁伐木开径,直至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仍要琇同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诗话说,谢灵运爬山陟水,翻山越岭,千重山峦,万叠沟壑,必然是为了建造美丽而幽静的隐居之所。曾经穿着特制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其前齿,下山时则去掉其后齿。又曾从始宁伐木斫竹,开辟路径,一直通到邻郡临海。让临海太守王琇异常惊骇,以为来了绿林好汉。乃至要王琇一同进山,王琇当然不肯,于是谢灵运诗赠王琇说:“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诗的意思说,太守您难于地势险要,而我却易于高山爬行。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谢灵运之所以成为山水诗开山鼻祖,乃得山水之绮丽,受天地之灵秀。他非常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触景生情,必有所得,日积月累,遮天蔽日。如他所创作的《山居赋》,从上古穴居说起,随景逐时,诩实详细,寄物抒情,就题发挥,引经据典,顺理成章。敷陈广阔,扬榷高深,捭阖适宜,方圆周到,囊括山川形势,楼阁园林,人物仙佛,历史人文,地理方术,飞禽走兽,庄稼竹木,菜蔬药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蕴日月之精华,阐心灵之智慧。这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深远通明,令人神往。统览全篇,予人的印象,并非是大型地主庄园,乃山水园林之胜地,仙佛修行之道场,或是通往天堂之路径。

始宁墅庄园,沿着曹娥江,傍山依水,自北向南,纵横推进。在大片田园、山泽之中,高楼飞阁穿插其中,小亭低榭点缀其间,断桥回廊连接其间。共享山水之乐,屏蔽尘世之忧,极尽幽居之美。南北绵延长约四十里,东西距离宽狭不一,约十五公里

,总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山居庄园范围大体上来说,北起今上虞上浦东山,当时称旧山、北山,南至嵊县崤浦仙岩一带。中间有曹娥江剡溪(时称浦阳江)同流贯通,两岸河谷地带另有一大片积水沼泽区,其中分布着许多汀洲小丘。此乃太康湖堙没所形成,当时名叫大小巫湖。嵊山在江之东,嚼山在江之西,两山遥遥相对,但相距不远,当时被泛称南山与北山。旧居原建筑虽然不多,但作者归隐期间新增了许多建筑物。接着他撰写了这一篇惊世弘篇。

全文虽然敷陈广阔,但是结构紧凑、韵律和谐,犹如诗篇,也不发乏为魏晋六朝庄园经济的研究提供了翔实而有价值的资料。

足量大地,手揽长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高千丈,心阔万顷,不由自诩:“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虽有言过其实之嫌,却无狂妄自大之意。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谢康乐集题辞》说:“谢瑍不慧,乃生客儿,车骑先大笑之。宋公受命,客儿称臣。夫谢氏在晋,世居公爵,凌忽一代,无其等匹。何知下伾徒步,乃作天子,客儿比肩等夷,低头执版,形迹外就,中悄实乖。文帝继绪,轻戮大臣,与谢侯无夙昔之知,绸缪之托,重以孟顗扇谤,彭城坠渊,寻山陟岭,伐木开径,尽录罪状。其自讼表有云:'未闻俎豆之学,欲为逆节,山栖之士,而构陵上言。’言最明痛,不免弃市。盖酷祸造于虚声,怨毒生于异代,以衣冠世臣,公侯才子,欲倔强新朝,送龄丘壑,势诚难之。予所惜者,涕泣非徐广,隐遯非陶潜,而徘徊去就,自残形骸,孙登所谓抱叹于嵇生也。《山居赋》云:'废张、左,寻台、皓,致在去饰取素。’宅心若此,何异秋水齐物。诗冠江左,世推富艳。以予观之,吐言天拔,政繇素心独绝耳!客好佛经,其《辩宗论》,《昙隆诔》,又皆祗洹奇趣,道门阁笔。彼出处语默,无一近人。予固知其不杀不止。牵犬,听鹤,追松,鼓棹,均无异其本度也。”

(六)

一四、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乌衣巷,故谓“乌衣之游”。混诗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绋亲姓。”

谢混(?-412),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官员,太保谢安之孙,会稽内史谢琰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谢混出身于陈郡谢氏,年轻时颇有美誉,善写文章,累官至尚书左仆射,袭爵望蔡县公,并娶晋陵公主为妻。400年,晋隆安四年袭望蔡公、中书令;406年,义熙二年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408年,义熙四年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义熙八年(412年),谢混因党同刘毅,被刘裕诛杀。谢混工于诗,在晋末首倡山水诗,但仍受玄言诗影响,以致成就不大。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子谢涟。女文嬋、文孋。父谢琰。

诗话说,谢混,品格高拔陡峭,少有社会交际,只与族中侄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以欣赏文章的义理而经常聚会,吃住在一起。当时居住在乌衣巷,故说是“乌衣之游”。谢混诗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绋亲姓。”

“昔为乌衣游,戚戚绋亲姓。”的意思是,以前作乌衣巷之游,忧心忡忡萦牵本姓亲眷。那么他为什么会忧心忡忡呢?因为这些侄子,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缺点。

《诗品》将谢混诗评为中品:“宋豫章太守谢瞻、宋仆射谢混、宋太尉袁淑、宋徵君王微、宋征虏将军王僧达:其源出於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课其实录,则豫章、仆射,宜分庭抗礼。徵君、太尉,可讬乘后车。征虏卓卓,殆欲度骅骝前。”

说南朝刘宋豫章太守谢瞻、刘宋仆射谢混、刘宋太尉袁淑、刘宋徵君王微、刘宋征虏将军王僧达一贯人的诗,渊源出于张华,才能功底还显艰苦薄弱,故而务必克服其清淡浅薄,才能意外获得风流优美动人的意趣。考察他们的真实情况,则谢瞻与谢混,可谓旗鼓相当。王微与袁淑,可以在得人援引之跟上步伐。王僧达好高骛远,大概是准备超越在一群骏马的前面。

谢瞻(385421),一名檐,字宣远,陈郡阳夏人,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骠骑长史谢重第三子,卫将军谢晦之兄。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紫石英赞》、《果然诗》,时才士读了没有谁不惊异叹赏。初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吴郡太守刘柳建威长史。不久任刘裕镇军、琅琊王大司马参军,又转任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宋国中书、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任吴兴郡太守,自陈述请求谦退,改任豫章太守。永初二年(421),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侥幸能够四体保全,死于正寝,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麽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国,也为家。”死时三十五岁。

袁淑(408453),字阳源,陈郡阳夏人,生于晋安帝义熙四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岁。少有风气。年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丽,纵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司祭酒刘港欲其附己淑不为改意,因以疾免官。临川王义庆雅好文学,请为谘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为尚书吏部郎。累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劭将为逆,淑不从,被害。孝建初,谥忠宪。淑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志》作十一卷。此从隋志注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王微,字景玄,少好学,善属文,工书,兼解音律及医方卜筮阴阳数术之事。宋文帝赐以名蓍。初为始兴王友,父忧去职。微素无宦情,服阕,除南平王铄右军谘议参军,仍为中书侍郎。为文好古,言颇抑扬,袁淑见之,谓为诉屈。微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遂足不履地。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唯当坐处独净。弟王僧谦亦有才誉,为太子舍人,遇疾,王微躬自处疗,而王僧谦服药失度,遂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哀痛王僧谦不能已,以书告灵。王僧谦卒后四旬而微终,遗令薄葬,不设车需旐鼓挽之属,施五尺床为灵,二宿便毁,以常所弹琴置床上,何长史偃来,以琴与之。无子,家人遵之。所着文集传于世。赠秘书监。

王僧达(423458),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中书令,封宁陵县五等侯。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太保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曾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惟以游猎为务。宋孝武帝刘骏即位,迁征虏将军、护军将军、吴郡太守。好男色。王僧达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获得更高的官职,但未能如愿,因此颇多怨艾,加上轻视皇太后路氏家族,被刘骏借故赐死,时年三十六岁。

又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意思是,四言古诗高远难学,人世间已难以全面了解,推敲其文笔体裁,固然是西汉规矩,并非东周风尚。到了东晋义熙年间,才由谢混继续创作,且成绩斐然。

再说:“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说潘岳的诗五彩斑斓,如同舒展的锦纶,无处不佳;陆机的文章如同沙中拾金,往往可发现珍宝。

还说:“义熙中,以谢益寿、殷仲文为华绮之冠,殷不竞矣。”“齐吏部谢朓:其源出於谢混,……。”

东晋义熙年间,以谢混、殷仲文为华丽之冠,其实殷仲文是不能与他相比的。谢朓其源,出於谢混。

清华大学,实得名于谢混诗句“水木湛清华”。其前身是清华学堂,谓清华园。清华园取义于“水木清华”,而“水木清华”又出自东晋谢混的《游西池》:“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全诗所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美好时光快速流逝的惋叹。然而其中“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则表达了众鸟归林、花木沉静的恬静意境。

夕阳斜照,归禽聚集在一起欢鸣;池水深邃而清澈,美丽的花木又倒影其中,显得格外的清幽、华丽,而富有光彩。欢聚枝头,唱响不息的生命之歌。倒影重叠,描绘绚丽人生的画。

(七)

一五谢混尝因酣宴为韵语以奖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沉隽,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詄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灵运、瞻等并有诫励之言,唯弘微独尽与褒美。曜,弘微兄,多,其小字,通远即瞻字,客儿,灵运小名也。

诗话说,谢混曾经以酣宴为韵语以奖励谢灵运、谢瞻等说:“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沉隽,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詄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

谢混识人不谬,教导有方。谢灵运表现与众不同,实际上具有名家的风韵,如若能加以约束熏陶之功,展开的是光洁的美玉。谢晦体会高远而有见识,才能出众,通情达理,而且深刻隽永,如若能克服过分的方正而显固执,则顺利地成为端庄恭敬的天地人三才。谢曜标新立异也有独特的见解,一成年就能继承华丽的传统,质朴而不加修饰,高尚而显峻拔。谢瞻胸怀清醒而有觉悟,却事事遗忘别人的书信,僵直的马缰绳,少有人不被东西所绊倒,抑或采采用以解除偏执鄙吝。谢弘微基本上还略微显得高尚,由于羡慕蔺相如之的为人而不知疲倦,不能轻视一筐土太少,进取前进必定是千仞高山。对几个侄子的勉励,风流皆由你们振兴。如果不犯所知的错误,此外就没有什么要格外谨慎。谢灵运、谢瞻都有告诫的语气,只有谢弘微单独受到尽善尽美地褒奖。谢曜,谢弘微之兄,多,是其小名,通远即谢瞻的字,客儿,是谢灵运的小名。

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谢混与众侄子作快乐的“乌衣之游”时,反而会忧心忡忡了。“昔为乌衣游,戚戚绋亲姓。”

谢混“常言'阿远(谢瞻)刚躁负气,阿客(谢灵运)博而无检,(谢)曜仗才而持操不笃,(谢)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见《宋书》列传第十)

谢混常说“谢瞻刚直急躁赌气,谢灵运博学而不知检点,谢曜仗着有才而持守不笃实,谢晦自知之明而接纳善言不完全。假设都能建功立业于天地之间,终致也会以此为遗憾。”

为什么谢混有会那么放心谢弘微呢?谢混曾“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至如微子,吾无间然。’”

对谢瞻等人说:“你们虽然才学义理能言善辩,然而未必让大家心里均惬意,至于领会识鉴,言辞约束理解要害,故此应当与我共同推选弘微。”“倘若大家都能与弘微一样,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谢灵运才能最杰出,但因为父亲早亡,从小又在杜明师处长大,缺乏严格的教育,好臧否人物。该怎么办?谢混找到了她办法。

据《宋书》列传第十六载:“(谢)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瑍,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谢灵运最终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谢晦因前废杀宋少帝事不自安,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时年三十七岁。谢瞻也为弟弟谢晦“势倾朝野”忧患而早亡,死时三十五岁。谢曜也“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才相安无事。

(八)

四四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钱饮,并如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

谢嘏(507569),字含茂,陈郡阳夏人,诗人,书法家。父谢举。547年,梁太清元年秘书郎、迁太子中庶子、掌东宫管记;?年,建安太守;552年,承圣元年迁五兵尚书、转授智武将军;?年,镇南将军长史、南海太守;566年,陈天康元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寻转侍中;567年,光大元年迁信威将军、中卫将军始兴王长史;?年,迁中书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书、领羽林监、中正如故;赠侍中、中书令,谥曰“光子”。子谢俨、谢伷。

诗话说,谢嘏出任建安太守时,大家在建康宫中玄圃园宣猷堂为他钱行酣饮,并召当时卓有才干的人一起赋诗舒怀,一同使用的是十五韵险韵。

此出自《梁书》列传第二十九:“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萧)恺诗先就,其辞又美。”

萧恺(506549),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初为国子生,对策高第,州又举秀才,起家秘书郎,迁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洗马。父忧服阕,除太子洗马,迁中舍人,并掌管记。累迁宣城王文学、中书郎、太子家令,又掌管记,徙吏部郎,迁御史中丞。侯景寇乱,恺于城内迁侍中,寻卒官。恺少知名,才学誉望,时论以方其父。初,太学博士顾野王奉敕撰《玉篇》,太宗嫌其详略未当,以恺博学,于文字尤善,使更与学士删正。有文集行于世,今佚。

时谢嘏为梁太子中庶子,梁太子家令萧恺的诗最先作好,而且文辞优美。梁简文帝萧纲说:“王筠本自旧手,后进有萧恺可称。”梁太子詹事王筠“能压强韵”,太子家令萧恺是与之匹敌的后起之秀。

据《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传载:“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唐刘禹锡《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以韵次用以抒下情》诗说:“剧韵新篇至,因难始见能。”只可惜谢嘏这些剧韵诗早已散佚,无从欣赏。

另据《南史》列传第三十二载:“(萧)恺才学誉望,时论以方其父。简文在东宫早引接之。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饯饮,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

关于谢嘏,据《陈书》列传第十五载:“谢嘏,字含茂,陈郡阳夏人也。祖,齐金紫光禄大夫。父举,梁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嘏风神清雅,颇善属文。起家梁秘书郎,稍迁太子中庶子,掌东宫管记,出为建安太守。侯景之乱,嘏之广州依萧勃,承圣中,元帝征为五兵尚书,辞以道阻,转授智武将军。萧勃以为镇南长史、南海太守。勃败,还至临川,为周迪所留。久之,又度岭之晋安依陈宝应,世祖前后频召之,嘏崎岖寇虏,不能自拔。及宝应平,嘏方诣阙,为御史中丞江德藻所举劾,世祖不加罪责,以为给事黄门侍郎。寻转侍中,天康元年,以公事免,寻复《陈书》本职。光大元年,为信威将军、中卫始兴王长史。迁中书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书,领羽林监,中正如故。太建元年卒,赠侍中、中书令,谥曰光子。有文集行于世。二子俨、伷。俨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御史中丞、太常卿,出监东扬州。祯明二年卒于会稽,赠中护军。

另据《南史》列传第十载:“嘏字含茂,风神清雅,颇善属文。仕梁为太子中庶子,建安太守。侯景之乱,之广州依萧勃。勃败,在周迪门。后依陈宝应,宝应平,方诣阙。历侍中,中书令,都官尚书。卒,諡曰光子。有文集行于世。”

险韵,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险韵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苏轼、王安石这对对头,却作险韵诗唱和。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二云: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王安石《读眉山集爱其雪诗能用韵复次韵五首》之一云:

靓妆严饰曜金鸦,比兴难工漫百车。水种所传清有骨,天机能织皦非花。

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长此赏怀甘独卧,袁安交戟岂须叉。

今借他们其韵,戏作《青春本色》献丑:

浓云密布满天鸦,闪电飞驰赛快车。大雨滂沱降玉弹,疾风呼啸窜烟花。

惊雷震耳寻常事,赤膊无衣好汉家。擦掌摩拳张巨目,英雄立地把腰叉。

(九)

七三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王均奇之。谓所亲曰:“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

谢贞(534586),字元正,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父谢蔺。谢安九世孙。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太建十四年(582),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终年五十二岁。大部分文集,正值乱事之秋而没有保存下来。573年,陈太建五年为智武将军外兵参军事;574年,太建六年迁尚书驾部郎中、迁侍郎、始兴王府主簿、录事参军,领丹阳丞;582年,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掌中宫管记、南平王友、招远将军、掌记室事;585年,至德三年加招远将军名号、掌宫中管室。子谢靖。

诗话说,谢贞八岁时曾作《春日闲居诗》,堂舅父王均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对所有亲人说曰:“至于'风定花犹落’,乃跟上谢惠连了。”

据《陈书》列传第二十六载: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所有文集,值兵乱多不存。”

谢贞以大孝子出名,其诗只留下“风定花犹落”一句,还说无人能对。

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王安石集句诗载: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王安石、沈括均没有发现,“花”与“山”均平声,平仄不合。今戏作《一夜春雨》:

竖耳听雷声,清晨转鸟鸣。天高池水碧,日出众山明。

风定花犹落,香飘地亦平。朝霞五彩色,相映两晶莹。

(十)

至于《南北朝诗话》在文学创作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钟仕伦《南北朝诗话校释》前言可知其概:“《南北朝诗话》载《永乐大典》卷八七诗话四十九,原卷现藏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本书所用为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十六开精装本。不著作者姓名,亦无年代,唯见著录于《文渊阁书目》月字第二橱,云:'《南北朝诗话》一部一册’《文渊阁书目》为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一四四一)六月杨士奇等奉诏编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文渊阁书目》题本云:'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等谨题。为书籍事查照本朝御制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回来,一向于在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旨移贮于文渊东阁。臣等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为《文渊阁书目》。合请用广运之宝钤识,仍藏于文渊阁,永远备照,庶无遗失,未敢擅便,谨题请旨,正统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臣杨士奇、行在翰林院侍讲臣马愉、翰林院侍讲臣曹鼐。’此时距《永乐大典》编成过了三十四年。”

《永乐大典》,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二万三千卷,一万一千册,约四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为总编。但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八百卷,且散落于世界。

牛津大学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馆藏数量仅次于大英图书馆,藏书约六百五十万册,数量庞大,珍藏无数,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该馆在东方抄本、英国文学、早期印刷、地方历史方面的珍贵收藏,为研究者视为学术宝库。

文渊阁,是北京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坐北面南,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1774),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的盛转衰,后因子致仕,不久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山东临朐县朱位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明宣德二年(1427),中进士第一状元。初授翰林修撰。宣德九年(1434)秋,选拔史官和庶吉士入文渊阁。正统元年(1436),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升侍讲学士。正统五年(1441)入内阁,参与机务,再升礼部右侍郎。正统十二年(1448)病故,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钦赐御葬。

曹鼐(14021449),字万钟,谥文忠,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

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充经筵讲官。正统五年(1439),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正统十年,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随英宗亲征,遇土木堡之变,乱军中被杀。明景帝继位后,赠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南北朝诗话校释》还说:“《永乐大典》所收诗话,据山西杨氏连筠簃本《永乐大典目录产,共有六十五卷之多,自卷七五九至卷八二三,自卷八〇七始标出书名,《南北》朝诗话首列,为诗话四十九。……。而不知何故,馆臣独不辑出此内容丰富、关涉大量历史事件的《南北朝诗话》。”“《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最鲜明的特征,即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南北对峙两百年间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经济、艺术、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均采自正史,《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所涉及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比较多,尤其易代之际的王权更迭倾轧、宫闱韬略一类的诗话为代表。”“《南北朝诗话》的特点多为其他诗话所不备。现存诗话,或'皆采历代诗人缘情之作,叙其本事’,或'以资闲谈’,或'品第诸诗,乃及精密’,或'兼涉考证,其余则皆论诗家用字练句、相承变化之由’,或'论诗每故作不了了语,似乎禅家机锋,颇不免于习气’,或'论文之语乃多于诗,又颇杂谐谑杂事。盖宋人所著,往往如斯,不但万里也’。”

《南北朝诗话校释》,已于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根据正史进行了互校,并对诗话所涉及的诗人进行了注释,对南北朝诗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详细的史料。

(十一)

《南北朝诗话》仅收集了谢脁(南齐)、谢惠连(刘宋)、谢晦(刘宋)、谢灵运(刘宋)、谢混(刘宋)、谢嘏(陈)、谢贞(陈)七人,其实还有谢世基(刘宋)、谢瞻(刘宋)、谢庄(刘宋)、谢超宗(南齐)、谢举(梁)等人。

谢世基(?-?)父谢绚。

《诗品》将谢世基评为中品,说:“晋处士郭泰机、晋常侍顾恺之、宋谢世基、宋参军顾迈、宋参军戴凯、泰机:'寒女’之制,孤怨宜恨。长康能以二韵答四首之美。世基'横海’,顾迈'鸿飞’。戴凯人实贫羸,而才章富健。观此五子,文虽不多,气调惊拔,吾许其进,则鲍照、江淹未足逮止。越居中品,佥曰宜哉。”并被评为“中品”。

《诗品》将谢瞻评为中品。

谢瞻诗《答康乐秋霁诗》:

夕霁风气凉,闲房有余清。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忽获《愁霖》唱,怀劳奏所诚。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伊余虽寡慰,殷忧暂为轻。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游西池诗》:

逍遥越郊肆,原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谢庄(421466),字希逸。父谢弘微。?年,始兴王后军将军刘浚府法曹参军、转太子舍人、庐陵王府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南中郎刘绍府法曹行参军;451年,宋元嘉二十八年为随王后军将军刘诞府咨议、领记室;452年,元嘉二十九太子迁中庶子、太子中庶子;453年,元嘉三十年迁司徒府左长史、侍中;454年,孝通元年迁左卫将军、吏部尚书;457年,太明元年迁都官尚书、参议朝政;458年,大明二年迁吏部尚书、补选职、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460年,大明四年迁侍中、领前军将军,改领游击将军,又领本州大中正,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加冠军将军。改为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将军如故;462年,大明七年迁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464年,大明八年迁新安王子鸾府长史、抚军将军、临淮太守(未拜)、吴郡太守;465年,永光元年迁阳王府师傅、迁中书令、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寻加金紫光禄大夫;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宪子”。

《诗品》将谢庄评为下品,说:“宋光禄谢庄:希逸诗,气候清雅,不逮於范、袁。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颜延、谢庄,尤为繁密,於时化之。”“齐有王元长(王融)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齐参军毛伯成、齐朝请吴迈远、齐朝请许瑶之:伯成文不全佳,亦多惆怅。吴善於风人答赠。许长於短句咏物。汤休谓远云:'我诗可为汝诗父。’以访谢光禄,云:'不然尔,汤可为庶兄。’

谢庄诗《怀园引》:

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岔起。辛勤越霜雾,联翩溯江汜。

去旧园,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

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

风肃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朱光蔼蔼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

菊有秀兮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衰。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

谢超宗(?-492),父谢凤。?年,新安王国常侍、转新安王抚军将军行参军;465年,宋泰始元年为建安王司徒府参军、尚书殿中郎;467年,宋泰始三年诏从宰议;?年,迁司徒主簿,丹阳丞;?年,建安王司徒记室,正员郎,兼尚书左丞中郎;?年,左迁通直常侍;472年,泰豫元年为领军将军长史、临淮太守;?年,义兴太守;?年,南郡王中军将军府司马;478年,昇明二年骠骑将军谘议参、奉朝请;479年,齐建元元年转黄门郎;481年,建元三年掌国史、迁竟陵王府征北咨议参军、领记室、中军司马;子谢才卿、谢几卿、谢訒卿。

《诗品》将谢超宗评为下品,说:“齐黄门谢超宗、齐浔阳太守丘灵鞠、齐给事中郎刘祥、齐司徒长史檀超、齐正员郎锺宪、齐诸暨令颜则、齐秀才顾则心:檀氾谢七

君,并祖袭颜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从祖正员尝云:'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惟此诸人,傅颜氾陆体。用固执不移,颜诸暨最荷家声。’”

据《南齐书》列传第十七谢超宗载:谢超宗,陈郡阳夏人也。祖灵运,宋临川内史。父凤,元嘉中坐灵运事,同徙岭南,早卒。超宗元嘉末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解褐奉朝请。新安王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选补王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

据《南齐书》志第三载:“'太庙登歌宜用司徒褚渊,余悉用黄门郎谢超宗辞。’超宗所撰,多删颜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备改乐名。”“建元初,诏黄门郎谢超宗造明堂夕牲等辞,并采用庄辞。”“宋世王韶之造七庙登歌七篇。升明中,太祖为齐王,令司空褚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初,诏黄门侍郎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十六章。”

据《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载:“王智深,字云才,琅邪临沂人也。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

谢嘏的父亲谢举有诗《陵云台》:

《魏志》曰:文帝黄初元年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二年,筑陵云台。刘义庆《世说》曰: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秤众木轻重,然后构造,无锱铢相负揭。台高峻,恆随风动摇。杨龙骧《洛阳记》曰:陵云台高二十三丈,登之见孟津也。

绮甍悬桂栋,隐暧傍乔柯。势高凌玉井,临迥度金波。易觉凉风至,早飞秋雁过。高台相思曲,望远骚人歌。幸属此迢递,知承云雾多。

此前,东晋的谢尚、谢安、谢万、谢道韫、谢元等人均未入评《诗品》,那怕是在王羲之《兰亭诗集》中夺魁的谢万。但是,他们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从而让他们创作了大量山水诗,活跃了南北朝整个诗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