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粘土砖砌体施工工艺

 Zhengdebing 2017-10-09

一、砖砌体施工

(一)砖墙砌筑的组砌形式

普通砖墙厚度有半砖、一砖、一砖半和二砖等,组砌形式通常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全顺砌法、全丁砌法和两平一侧砌法等,如图3-7所示。

传统粘土砖砌体施工工艺

(二)砖墙的砌筑工艺

砖墙砌筑工艺一般是:找平、弹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楼层轴线标高引测及检查等工序。

1.找平、弹线

砌砖墙前,应先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用水泥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找平,然后弹出墙身中心轴线、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

2.摆砖样

摆砖样也称撂底,是在弹好轴线的基面上按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借助灰缝调整,尽量使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并使砌体灰缝均匀,组砌得当。

3.立皮数杆

皮数杆是一层楼墙体的标志杆,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等的标高,用以控制砌体的竖向尺寸。皮数杆一般立在墙的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如墙身长度很长,可每隔10~15m再立一根。立皮数杆时,应使皮数杆上所示标高线与抄平所确定的设计标高相吻合,具体形式见图3-8所示。

传统粘土砖砌体施工工艺

4.盘角、挂线

墙角是确定墙面横平竖直的主要依据,故可以根据皮数杆先砌墙角部分,并保证其垂直平整,称为盘角。盘角时应做到随砌随盘,随时吊靠,如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皮数和标高砌筑,做到水平灰缝一致。

挂线又称挂准线。砌筑墙体中间部分时,主要依靠挂线来保证砌筑质量,防止出现螺丝墙。砌一砖墙可以单面挂线,砌一砖半及其以上的墙体则应双面挂线。

5.砌筑

砌筑墙体的操作方法各地不一,但为保证砌筑质量,一般以“三一”砌筑法为宜,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对砌筑质量要求不高的墙体,也可采用铺浆法砌筑。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砌墙时,还要有整体观念,隔层的砖缝要对直,相邻的上下层砖缝要错开,防止“游丁走缝”。

6.勾缝

勾缝是砌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护墙面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内墙面可采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称为原浆勾缝;外墙面应待砌完整个墙体后,再用细砂拌制1︰1.5的水泥砂浆或加色砂浆勾缝,称加浆勾缝。勾缝的形式主要有平缝、凹缝、斜缝、凸缝等几种。

勾缝前,应清除墙面上粘结的砂浆、灰尘等,并洒水湿润。勾缝顺序应从上而下,先勾横缝,后勾竖缝。勾好的横缝和竖缝要深浅一致,横平竖直,不得有瞎缝、丢缝、裂缝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7.楼层轴线引测及标高控制

可利用引测在外墙面上的墙身轴线,用经纬仪或线锤把墙身轴线引测到楼层上去。各层墙轴线应重合。

各层标高除可用皮数杆控制外,还可用在室内弹出的水平线来控制。即当底层砌到一定高度后,用水准仪根据龙门板上的±0.000标高,在室内墙角引测出标高控制点,一般比室内陆坪高200~500mm(多为500mm),然后根据该控制点弹出水平线,用以控制过梁、圈梁及楼板的标高。第二层墙体砌到一定高度后,先从底层水平线用钢尺往上量出第二层水平线的第一个标志,然后以此标志为准,定出各墙面的水平线,以控制第三层的标高,依次类推。但各层轴线及标高均应从首层引测,以避免累积误差。

(三)砌筑的质量保证措施

1.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可靠。

(1)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砖砌体抗压性能好,而抗剪抗拉性能差。为使砌体均匀受压,不产生剪切及水平推力,墙、柱等承受竖向荷载的砌体,其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否则,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沿水平灰缝与砖块的结合面会产生剪应力。当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时,灰缝受剪破坏,随之对相邻砖块形成推力或挤压作用,致使结构受力情况恶化。

横平,即要求每一皮砖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为此,首先应将基础或楼面找平,砌筑时严格按皮数杆层层挂水平准线并要拉紧,将每皮砖砌平,严禁出现“螺丝墙”,影响墙体受力。竖直,即竖向灰缝(隔皮灰缝)必须垂直对齐。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 mm,不得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过厚不仅易使砖块浮滑,墙身侧倾,同时由于砌体受压时,砂浆和砖的横向膨胀不一致,而使砖块受拉,且灰缝越厚,则砖块拉力越大,砌体强度降低越多。当灰缝过薄时,则会降低砖块之间的粘结力。

(2)砂浆饱满

为保证砖块均匀受力和使块体紧密结合,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否则砖块不能均匀传力,而产生弯曲、剪切破坏作用。砂浆饱满程度以砂浆饱满度表示,为保证砌体的抗压强度,要求砖墙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竖向灰缝对砌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对抗剪强度有明显影响,况且竖缝砂浆饱满,可避免透渗漏水,改善保温性能,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饱满,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砖柱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3)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注1

为提高砌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砖块排列应遵守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的原则,应避免出现连续的竖向“通缝”。错缝或搭砌长度一般不小于60mm,同时还应考虑砌筑方便,砍砖少的要求。对于砖柱严禁采用包心砌法。

(4)接槎可靠

接槎是指相邻砌体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设置的临时间断,以便于先、后砌筑的砌体之间的接合。为保证砌体的整体性,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上的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如图3-9(a)所示,斜槎操作简便,接槎砂浆饱满,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传统粘土砖砌体施工工艺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如图3-9(b)所示,并加设拉结筋。每120mm 墙厚放置末端带有90°弯钩1φ6拉结钢筋(或采用φ4焊接钢筋网片),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对实心墙每边不小于500mm,砖墙与构造柱的马牙槎连接处每边伸入墙内均不应小于600㎜,对于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对抗震设防的地区拉结钢筋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000mm,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墙顶应通过斜砌砖与框架梁楔紧。

抗震设防烈度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2.保证质量措施

(1)雨天不宜在露天砌筑墙体,对下雨当日砌筑的墙体应进行遮盖。继续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如果垂直度超过允许偏差,应拆除重新砌筑。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小砌块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石砌体不宜超过1.2m。

(2)为保证墙面垂直、平整,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作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

(3)房屋相邻部分高差较大时,应先建高层部分。分段施工时,砌体相邻施工段的高差,不得超过一层楼,也不得大于4m。

(4)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5)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宜采取临时加撑措施。

(6)砖墙体砌筑时,各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砌丁砖层。在梁或梁垫的下面,变截面砖砌体的台阶水平面及砌体的挑出层(挑檐、腰线)等处,也应用丁砖层砌筑,以保证砌体的整体强度。

(7)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灰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8)弧拱式及平拱式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拱底灰缝宽度不宜小于5mm,拱顶灰缝宽度不应大于15mm,拱体的纵向及横向灰缝应填实砂浆;平拱式过梁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砖砌平拱过梁底应有1%的起拱。

(9)搁置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坐浆。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这是保证梁、板的均匀传力、结构安全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措施。

(10)在某些墙体或部位不得留置脚手眼注1。

(11)设置在潮湿环境或有化学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的砌体灰缝内的钢筋应采取防腐措施。

(12)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砌体免开槽施工

在以往的二次结构施工过程中水电配管往往在砌筑后开槽后配管的方式,开槽工作量较大,产生的垃圾较多,修补工作也较为繁琐,造成质量通病。如果能将电管在砌筑过程中直接隐蔽将会减少一系列的工作,且有效保证砌体的质量。工艺流程:土建墙体位置放线→管道提前配管→无管道位置正常砌筑→管路位置砌块侧面开槽或砌块机械成孔→线盒位置留设(根据开关线盒大小确定是否设置过梁)→线盒标高微调、稳固。

(13)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

尚未施工楼板或屋面的墙或柱,其抗风允许自由高度不得超过表3-2的规定。如超过表中限值时,必须采用临时支撑等有效措施。

表3-2 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m)

墙(柱)厚(mm)砌体密度>1600(kg/m3)砌体密度1300~1600(kg/m3)
风载(KN/m2)风载(KN/m2)
0.3(7级风)0.4(8级风)0.5(9级风)0.3(7级风)0.4(8级风)0.5(9级风)
1901.41.10.7
2402.82.11.42.21.71.1
3705.23.92.64.23.22.1
4908.66.54.37.05.23.5
62014.010.57.011.48.65.7
注:1.本表适用于施工处相对标高H在10m范围的情况。如10m<H≤15m ,15m<H≤20m时,表中的允许自由高度应分别乘以0.9、0.8的系数;如果H>20m时,应通过抗倾覆验算确定其允许自由高度;2.当所砌筑的墙有横墙或其他结构与其连接,而且间距小于表中相应墙、柱的允许自由高度的2倍时,砌筑高度可不受本表的限制;3.当砌体密度小于1300 kg/m3时,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应另行验算确定。


注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规定:

5.3.1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不得有长度大于300mm的通缝,长度200mm~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条文说明:本条是从确保砌体结构整体性和有利于结构承载出发,对组砌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施工中应予满足,“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的部位。建议建材有关部门和单位能生产七分头砖,长度为178mm。这样可给施工带来方便,提高砌筑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减少碎砖垃圾。转角、门窗立边、砖柱等部位,都要使用“七分头砖”)。

注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规定:

3.0.9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 60º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lm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 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轻质墙体;

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