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货币史上重要的后铸品种

 紫气东来2050 2017-10-09

各时期半两一组


先秦时期中国各地域流通着各有特色的钱币品种,以刀币、布币、贝币、圜钱为主。自秦皇统一货币后,圆形方孔钱成为了中国钱币史上最为主要的形制。


从秦到西汉早期,一直都以半两作为钱文铸造钱币。西汉时期的半两钱,先后经历了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及四铢半两等形式。相对于秦代的半两钱来说,西汉所铸造的半两钱就是后铸钱。正因如此西汉半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机构大范围铸造的后铸钱。


隋五铢


汉武帝废半两改五铢,五铢钱从西汉一直沿用铸造到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期间其材质也有过改变,比如五代时期就有铅或铁质的五铢钱,但因为其货币名称没有改变,也属于后铸钱系统。五铢钱成为了中国钱币史中使用寿命最长的钱币。


王莽时期的货泉铜母范


王莽篡政后废五铢钱,随心所欲改铸各种奇特钱币,其中以货泉及小泉直一替代五铢钱。


因古人科技相对落后,崇尚迷信,光武帝建立东汉初期,始终认为王莽铸造货泉是对自己有利的(货泉钱文可拆为白水真人,而光武帝刘秀便是在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复汉)。因此在东汉建国后仍然铸造有货泉。


宋元时期铸开元通宝大钱


唐代开始行用开元通宝钱,从此宝文钱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开元通宝在五代时期也有后铸的铅或铁质钱,而宋元时期所铸的大型开元通宝钱,在钱币界被普遍认为属于花钱性质,笔者以为此类后铸大钱亦符合宋元时期行用钱特征,作为行用钱的可能比较大。


顺便在此提及一下辽国常后铸前朝钱币为行用钱流通,这是后铸钱中最为神秘的一段时期。


小刀会铸太平通宝背月明


太平通宝是北宋时期的年号钱,因其年号名称特别吉祥,在中国钱币史上后铸的太平通宝钱普遍以花钱为主,仅以小刀会有仿北宋太平通宝钱文所铸的行用钱品种。


泰昌通宝


明代泰昌帝继位后未曾铸币,后天启帝补铸泰昌通宝钱,这是后铸钱币中补铸的首例。


正德通宝宝桂


明代正德帝也未铸币,所见正德通宝钱多带龙凤纹饰,且均为后铸花钱性质。与此类似的还有建文通宝钱等。


乾隆通宝背维文光绪逆背


乾隆帝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以纪其事: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 平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 再平准噶尔,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平回部,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 平缅甸,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 平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平安南,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 平廓尔喀(今尼泊尔),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 再平击廓尔喀。


乾隆帝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收复新疆了,正因如此,为了纪念乾隆帝的丰功伟绩,自嘉庆开始,清代历朝新疆地区几乎都后铸有乾隆通宝钱。这类后铸红钱尤其以光绪时期的最为复杂,版别繁多,是新疆红钱里的一个亮点,也是政府机构后铸行用钱币的最后一次辉煌。


乾隆通宝背安南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大,钱币文化也是如此。安南、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等,也都仿铸我国古代的钱币。比如安南的宣和元宝、崇宁通宝、政和通宝、顺治通宝、乾隆通宝等。日本则主要仿铸中国的宋代钱币及永乐通宝钱......这类也是中国后铸钱的一个重要分支,不可忽略。


乾隆通宝私铸钱


古代铜钱一般来说是各时期通用的,民间私铸钱币为了转移耳目,经常会出现后朝私铸前朝的钱币,这种私铸钱虽然是古代的假钱,但也和货币史有着重要的联系,也应属于后铸钱的一个重要情况。


综合上文,后铸钱出现的环境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钱币发展初期的延续

2 乱世的后铸

3 短暂年号的补铸

4 纪念性质的后铸

5 安南等国的仿铸

6 花钱

7 私铸钱


除第6点外,后铸钱都和行用钱有着密切的联系。第1点和第2点往往成为钱币学中断代的难点。


这些后铸钱是研究中国钱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但能证明中国古代货币在自己本土的一些发展经过,还涉及到中国钱币文化对外界的影响。


一枚枚古币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旧物,但它们背后有着中国太多的发展故事,时光不会倒流,但优胜劣汰的规则永远不会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