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versation(对话)网站2017年10月6日发表Philip Perry的文章,介绍了英国的一项历时超过70年的跟踪研究。 出生于贫困家庭对日后发展有极强的限制作用。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未来成功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坚信有一个公正的社会,坚信努力终有报偿,则其子女表现往往较为卓越。 对于童年认知发育、教育结果和日后职场成功,父母的用心是最重要的因素。早期经历,尤其是孩子头几岁时的经历,给人生定了基调。家教的风格和种类将产生巨大差异。经常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慈爱热情的家长,将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日后在职场上更成功。 该研究揭示出,英国的阶级分化曾经多么严重。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贫穷孕妇遭遇死胎的概率要比其他富裕国家中贫穷孕妇遭遇死胎的概率更大。直到今天,出生于贫困家庭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更糟,收入更低,更可能患肥胖症。令人揪心的是,英国零零后这一代人中,超过一半经受过贫困的打击。 同贫困的效应一样,幼年得过重病通常预示着成年期的健康状况不佳。贫困是健康的显著决定因素。平均说来,在贫困家庭长大的人,成年后更可能体重超标,更容易得高血压,更容易患重病,寿命更短。 生活条件差的孩子,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和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学习吃力。3岁穷孩子的智力发育程度简直比富足家庭孩子要落后整整一年。家教得当有助于弥补起点失利带来的损失。起居有常会使孩子在学校中成绩更好,表现更好。每天读点东西给孩子听至关重要,若孩子在5岁前就以阅读为乐,日后的学业成绩更好。家长若教孩子认字识数,带孩子去各种地方(如博物馆)和走亲访友,给孩子各种新鲜体验,则孩子日后更可能成功发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