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话''上坟'' (献给你思念的人)

 昵称39856387 2017-10-09




清明时节话'上坟'

文作者:刘长发


 

清明,这个一年一度的节令,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思亲、祭祖、扫墓、上坟。


'清明时节雨纷纷'。眼前,总是浮现一片湿雨濛濛,仿佛有了这场春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上坟,这个词语究竟出自何时何处,目前还未作考证。


顾名思义,上坟,即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我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节、农历十月一日、冬至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十五晚,晚辈皆要准备些许祭祀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前去祭奠己故之人。


大概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小花圈、纸扎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这天的天气大都是阴雨天为主,记得自从记事起,一直都是这样。民间也有'清明前后一场雨'这句俗谚。


不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春雨,还是这场春雨衬托了'清明'。既便不滴一滴雨,'脸'还是要变一下'颜色'的。


我家以前不是住在街道上,而是住在一个叫作'堡子'的村上,有'堡'即起到'堡垒'的作用,整个村子都是用城墙围起来,用作保一方安宁。


孩童时,我们常去那玩耍,在城墙上跑来跑去,走东家,串西家,那个时候的孩子们颇为开心!


堡子之城墙高低约八米有余,城墙的背面是过去的'沟道'。古时,'沟道'往往是豺狼出没的地方,那时堡子里的人轻易都不会走这条'羊肠小道'的。


堡子里的人家大多是'刘'姓,只要姓'刘'便是一个'祖宗',祭拜的都是同一'祖先'。


在解放前,每年的清明节这天,就是家人们祭祀'先人'的佳节。堡子里的'刘'姓们,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怀揣同一目的,由异地赶回来,带着男丁,不约而同地、浩浩荡荡地,依大小辈份顺序整齐地排列。


记得堡子里'刘'姓的老祖坟是在该村落的西南方向,西彼兴隆村,南邻大寨子。不知该祖坟到底距今有多少代了,年岁大的几乎也无能说清,更何况我们这些后生呢!


那时坟头特別多,一眼望去,高低不平的坟头,往往都是'秀窝窝'。


每家上坟时必带的有锨,蚂蚱笼,还有用白纸剪制的长长的小旗旗,当地人称作'纸扎'。老坟的话,还要在'纸扎'腰部系上一条红纸带,意曰喜庆。蚂蚱笼里一般就放些香,腊,纸,鸡蛋,绿面条,白面条,一双筷子和一盒'洋火'。然后,蚂蚱笼上面再敷上一块红色布面,再盖上盖子,这些属于当地人在上坟时的一些讲究。


上坟的人携祭品到坟前,先是用锨给祖先坟上'添土',摆放祭品,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紙',以示家族人丁兴旺。


无论各家每户,先是集中在一块祀拜他们的'祖坟'。上完祖坟,尔后再依各自先人的辈份,再接着祀拜。有家后辈兴旺,有从清晨上坟到下午才能上完。在农村有种'坟不过午'的说法,但往往对这些家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清明这天,假如能飘洒些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这雨如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荒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能看到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匆匆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据父辈们讲,过去旧社会,没有公坟场地,田间地头,随处可现,坟头林立。


不远望去,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现;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到了新社会,在国家的'除旧立新'的大好政策下,许许多多的老坟在机器轰隆下被移为平地,改造成肥沃的良田。


同时,政府为了不改变人们对清明这个节气的怀念,从而达到祭祀祭祖的这一忆念,每个生产大队都建起了'集体坟地',每家每户的'墓宅'均可建在生产大队规划的这一'集体坟地'里边。


这一设想到规划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村民们的认识观念也大大地提高了。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


在这个很现实的年代,我们迎来了党的改革开放。


有道曰:'不论黑猫狸猫,能捉住老鼠都是好猫'的这一阳光政策诱导下,聪明、有胆、能干的人也都成为首富。由当初的'万元户'到如今的'亿元户',比比皆是。


'下海'做生意也成为时彬潮流。幸福指数提高了,居家出游也形成某种时尚,有了钱,也就有了攀比心理。


修届宇,建祠堂,立墓碑,建陵园,从而又兴起新一轮祭祀祭祖新浪潮。


又随着国家出台清明节法定假日,清明节这天,走路的,登车的,骑摩托的,开小车的比比皆是。


农村街道出现拥堵,公路車水马龙,呈显出一派很繁忙景象。


不过现在的上坟,与过去却大有差异。


过去人上坟,手提着蚂蚱笼,现在人则提着一次性红色塑料袋。


过去人上坟用碗盛着长面,现在人则用纸袋包裹着食品。


过去人上坟拿着鸡蛋,现在人则是大包小包拎着水果。


过去人上坟用真钱在烧纸上用手压印一下,现在人则一买就是面额一张亿元的冥币。


过去人上坟用香都是用三根细香点燃祭拜,现在人则直接把一大把粗香点燃插在坟前,以彰显后辈人香火兴旺。


过去人上坟取火一般都用的是'阳燧'和'火绒',而现在人则直接用打火机樊烧祭品。


过去人上坟都会手握'纸扎'插上坟的至高点,现在人则有些会从花店里买束鲜花去敬献,显得高庄大气上当次。。。。。。


时代之不同,人们对亲人祭祀祭拜的方式也不大相同。


过去上坟,是男人的差事,大人领着儿子,儿子带着儿子,女人是绝对不能去上坟的。旧的封建帝制下的农村,对这也是非常忌讳的。


而到了现在,女人去坟前祭祀祭拜居然形成一种时尚!


有人说,对故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淡溥。


而对于我而言,对于至亲至爱的思念,却恰恰与之相反。


即便是过了再长的时间,追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心中总会有些凄凉的感觉吧!


有人说,对活着的父母,每天都是竖眉瞪眼,爱理不理,爱管不管,甚至让长輩看他们眉高眼低,更甚者有被儿子儿媳活活折磨而忘的。


父母逝后,却进行大操大办,携带妻儿扣拜行孝,非常隆重且十分体面。这种做法,让世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冷嘲热讽!有道是对活着的人沒有热情和爱意,却到是对已故且素未谋面的人毕恭毕敬。


这种人喜欢上坟,因为上坟,会为他们后代带来荣华富贵,'先人'的在天之灵会保佑后輩人丁兴旺,事业发达,直步青云。。。。。。


我这种人同样喜欢上坟,但我既不做官,也不操生意,只会在文字中间指指画画,图一时的乐观高兴。


我虽不求财源滚滚,却也不求平步云天,但是我喜欢这种特别的气氛。


又是一年清明时。


不管你是否满怀哀伤,不论你对坟里的人是否想念,都会在烟熏火燎中不由自主的流下几滴热泪。


都说佛争一炷香。'祖宗们'看见前来上坟的人眼含泪水,心里也会感到无尽的畅快和无比的欣慰!


近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渐已成为普遍。上坟,这一传统祭祀活动也理所当然地走进了公墓。


清明,你来我往;坟前,烟雾缭绕;彩纸、鲜花,装饰坟上。此时,在春日的

阳光和雨露下,显得格外的艳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