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很有趣儿——看尽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连载1)

 金色年华554 2017-10-09
  宋朝很有趣儿

  (作者:月润江南)

  自序

  我很喜欢历史,因为历史很有趣儿,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一个个片段,构成了有趣的历史。

  我喜欢徜徉在这有趣的历史中,感受着,体会着,那悠长的时光隧道深处,曾经的金戈铁马、荡气回肠,曾经的英雄迟暮、黯然神伤。

  这些有趣的人和事,纵然相隔千年,却依然闪耀着光芒,吸引着后人去探究,去寻找,去品味,去思考。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她从未走远。

  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喜欢历史的朋友,共同的感受。

  于是,我想把那些有趣的历史写下来,献给自己,也献给所有喜欢历史的朋友。

  在这本书中,我用我的方式记述了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期间,两宋319年有趣的历史,可以负责任地说,书中的人和事都是基于正史的记载,既非野史,更非戏说,要知道,写历史,我是认真的。

  写作本书的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等宋朝史料,以及《涑水纪闻》、《默记》、《闻见近录》、《丁晋公谈录》等宋人笔记,当然,为了行文的流畅,也为了阅读的方便,在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叙述的过程中,相应的出处也就不再一一标注。

  这样的做法,有个好处,能够尽量地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历史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曾经读过太多艰涩难懂的历史古籍,也曾经读过太多学究气十足的历史著作,这样的书读得多了,往往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索然无味的感觉。

  我常常在想,其实历史本来就很有趣儿,历史也可以写得很有趣儿,为什么不去和朋友们分享这种乐趣呢。

  我相信,用一些有趣的文字写一部有趣的历史,一定很有趣儿!

  我更相信,我不孤单,一定会有一群有趣的朋友伴我一路前行,这也一定很有趣儿!

  楔子

  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过,在我看来,有时候,历史更像是一个任性调皮的小男孩,

  因为,他总是出人意料。

  就像我们即将了解的这段历史:一个辉煌王朝的开端却恰恰源于一个人落魄的流浪。

  这个人名叫赵匡胤。

  “匡胤”这个名字其实还是蛮讲究的:“匡”是指“匡正,救济”,“胤”则是指“子孙,后代”。

  很显然,爹地妈咪给取这个名儿,就是希望小赵同学能匡时济世,福泽子孙。

  可是,目前这位流浪汉同志考虑的并不是什么“匡胤”的问题,而是“匡肚”。

  如何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一个流浪汉来说,吃饭才是头等大事。

  流浪汉赵匡胤的兜里已经叮当作响了,异地他乡,举目无亲,这秋风也不知道向谁去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那。

  可是,老天爷似乎想给他来点更刺激的。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当然就有赌徒。

  路边的几个年轻人此时正赌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反正也没几个钱了,不如赌一把,兴许能绝处逢生呢。

  但凡江湖人士走投无路时,多半会选择赌,孤注一掷是江湖的特色。

  于是,赵匡胤决定试试。

  别看这个营养不良的青年脸色不好(流浪的缘故,可以理解),可手气却是出奇的好,居然红得发紫,大杀四方。

  眼瞅着那银子像着了魔似的一个劲儿地飞进赵匡胤的腰包,这下可把这伙人给惹急了。

  在那个年代,有两种人是不能惹的,一个是兵,一个是匪。

  很不幸,流浪汉小赵遇上了其中之一——匪。

  这帮赌徒本就是当地的小混混,平常保护费收惯了,进馆子都从来不掏钱,走路都呈螃蟹状,混吃混喝是家常便饭,从来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如今哪能受得了这鸟气,一听赵匡胤的外地口音(河南话),二话不说,一哄而上,板砖、木棍一齐招呼。

  虽然赵匡胤同志也算是个练家子,武艺很是了得。

  可是,俗话说得好: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双拳再强,难敌四掌啊。

  面对一群急红了眼的匪徒,小赵同学也只有招架的份了。

  几个回合下来,终于不敌,可怜的小赵同学被一顿海扁,抢了个精光,连兜里最后几个救命的铜板也算作“辛苦费”一块“效劳”了。

  可见,赌博确实不是件好事,输了固然心情不爽,赢了也未必走得出场,弄不好还赚俩“熊猫眼”,实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活。

  钱没赢到,反而吃了一顿“排山倒海”。

  人财两失,怎一个“背”字了得!

  用现在的话来说,小赵同学那时混得可真够锉的!

  然而,苦难是一块试金石,有的人视它如鸿沟,无法跨越,自甘沉沦;有的人视之如垫脚石,从容面对,愈挫愈勇。

  很显然,赵匡胤属于后者。

  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中,赵匡胤咬咬牙挺了过来,并充分发扬了流浪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某一个没刷牙没洗脸外加没吃早餐的清晨(没办法,没钱啊!),面对着东方的朝霞,豪气冲天的写了一首诗:

  《咏日》

  欲出未出光辣达,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流星赶却月。

  怪怪的形容词——辣达——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怪怪的押韵——其实根本就不押韵;

  怪怪的……

  怎么感觉怪怪滴?!

  不伦不类,毫无章法,这叫什么诗嘛。

  这的确算不上严格意义的诗,但在我看来,它不是诗却胜似诗!

  诗以抒怀,诗以言志。

  这首诗(我们姑且称之为诗吧)正是赵匡胤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

  流浪的生活给了他苦难,也给了他收获,让他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更清楚了人生的价值,他开始有了更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当然不是流浪。(请注意这句话)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首不像诗的诗却恰恰暗合了他人生的际遇,而他也正像诗中的那轮红日,即将喷薄而出,光耀一片300年的锦绣河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