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具个性的散文要支持

 一尘buran 2017-10-09






 梁小沛送来了两篇散文,我着重说一篇,《消失的村庄》。这是一篇写乡愁的。乡愁是多数散文所要抒发的情愫,也有文章可写,那里面很深阔,文章在乡愁里能够自如地打转身。梁小沛的“村庄”文,以看到村庄被现代搬迁拆移,把旧村子遗弃为题,隐含着深情的对老村子的眷恋和难舍。写了村子的地理,村里的窑洞,村里的树,村里的春种秋收,以及村里曾经婚丧嫁娶的热闹和浓厚人情。作者以亲历者写,自然真实,非常贴情,也释情。  本文有几点可赞处。一是作者摆脱了学生腔。这在年纪不大的作者来说,是可贵的。说起学生腔,我想借这个场合多说几句,以开导众友。从学校出来,要作文,多带学生腔,学生腔的标志是用语极规范,常比方从书中来,爱用词汇,以摆阔。读学生腔严重之文,大人们是头疼的。对于克服学生腔,我曾在不同场合给我的朋友们说过,大多不太在意。这次我说几点克服学生腔的方子,是我理解的,或许有用处:少用词汇,少用课本里常见到的比喻。这一说,不是反对词汇。词汇是现成的,人人可用,可那是别人的,不是自家的,用多了就把自己的心意盖住了,没有味道,或者还埋了自己的意思。有的满篇词汇,很繁华,造成满头载花一样,俗了。要养成用自己的话写文章的好习惯。有的词汇有了几十年了,比如人杰地灵,炯炯有神,比如健步如飞,比如废寝忘食等,等等,这些词语在记者笔下跑了几十年,在作家笔下跑了几十年,在公文里跑了几十年,你觉得还有意思吗?还有新意吗?让它们歇歇吧。如果你再用,就是借尸还魂,就是江郎才尽,就要回去把笔折了睡觉去。同样的意思,不用这些词语,说本色的话表达出来,会是很好的,为什么要嚼那些唾沫呢。再一点是,竭力不用书本上教的连词。我以为,连词是很坏文章的。因为所以,即使如果,然而况且等等,这样的词汇用起来意思明了,可呆板可笑,能不用的就不要用。第三点是,求味道,破语法。语法是作文的“法”,像违法乱纪了,就要惩罚。我们学语法,就是要好好说话作文,让人明白。不按语法来的,是表达有问题的。可我们看看,平时那些恪守语法之文,就是学生腔严重之文,那些破了语法,却能表达清楚,读者能懂的文章,恰是有味道有个性的文章。我觉得要适当破语法。循规蹈矩是好学生,未必能成长为具大用的学生。我的感悟是,破语法是对语法的创新和推动,一部语法几十年不更动,说明这个民族对自己的表达严重陈旧,没有出新之动力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对于那些常拿语法说事的评论家抱有极烈的批评,说清楚是目的,为什么要拿出语法吓人。目的达到了,非得要走正步吗?比喻要用就用别人没用过的,书本里没有的,要么,坚决不用。我现在依然还看到有的作家还用“银铃般的笑声”“暴风雨般的掌声”“眼泪像决了堤”等等被用得如屎的比喻,太可怕了,也太丢人了。不要用,切记,不要用。这三点是我对学生腔的分析和说道,供参考。如果弃了这三点,你如果脱去学生腔,会感谢我的,请客就不必了,可以向我献束花,格桑花。  二是,作者散文有生活,怀深情,有底气。现在散文呻吟的多,凭一时之冲动,胡诌一通,拿出来晒。那是感动不了人的。作者对自己村庄里的一切物事,都怀有感情,因此写起来没有虚意。谁都有村子,谁都有对自己村子的感情,这就是共鸣,有感动人的基础。  三是,作者的散文语言有了自己的路子。语言在散文里尤其显得不可忽视。我觉得散文就是练语言的文体。从前面的几句话里,就可以看出这篇散文值得看还是要放下。我明显得出作者梁小沛是对语言有训练的,不是乱章法的写散文。可能她看了不少名家的散文,从中体悟语言的深妙。语言干净,短句多,也有爽利感,不失隽永,其个性已有雏形。个性很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那是臭屎。一个没有了学生腔,又能具自己个性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追求个性永远是文学的鲜艳目标。  再好,也有缺点可言。我私以为,这篇散文,还没有写出情趣,没有加进去几个生活情节,显得还有点死,如果有了几处很有趣的对话,或者一两个情景式的描写,会更好看点。再之,我以为,作者应在散文的意旨上多想想。意旨就是散文的神,要达到的目的。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生活就在那里摆着,随便用。能拉起来用得好用得妙的就是好作家。还有需要说的一点,就是要把文章搞得有机趣点,把语言搞得有灵动些,需要多做观察,多有奇思。  再不多说了,祝福作者梁小沛,坚持走下去,除却恍惚兀臬,走出一个好的散文作家来。路子是对的,干嘛不走呢?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